考研人数罕见连续下降,这是学历信仰崩塌的前兆

财富   2024-11-25 21:30   北京  

点击关注“远见研究局”,再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拐点来临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下个月开考,但一条消息刷屏: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2024年考研报考人数是438万,短短一年就减少了50万。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研究生考生人数连续第二年人数减少,2023年报考人数为历史巅峰,总计474万
两年间考生人数就减少86万,但背后的一个时代趋势不容忽视:学历贬值之下,学生选择出路,已经转为实用为先
什么是实用为先,类似“猫论”: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对学生来说,耗子就是就业,就是最后挣钱生存的方式,这一点上,无论是本科、研究生、博士,最后都必须完成这一目的。
现在考研人数暴跌,本质上还是求学就业的路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是学历越高,最后能选择的机会越好,回报越多,可现在,就业环境艰难,老三样教培、地产、互联网人才蓄水池萎缩,新职业要求的技能,求学阶段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衔接断档,加上企业必须考虑人员性价比。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现象:应届毕业生开始狂刷实习经验
《2022实习态度调查报告》显示,1315份有效样本中,超40%的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启了实习计划,更有37.5%的学生在大一已经有1~2段实习经历。中国青年报2022年调查显示,70.9%的受访本科生能感受到实习时间在提前的现象。
另外,从求学角度看,考研除了提升学历,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延缓就业,但研究生毕业后无法立刻提供工作能力时,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差异就会瞬间抹平,甚至本科生还拥有年龄这个巨大优势。
本研优势差异不明显,就势必导致求学功利化:学生对学历提升动力不足,一心只想上岸就业。但企业当下都在面临不稳定性,所以学生本科毕业后,一大出路就是考公
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国考报名人数从143万直接飙升到303万,而2014年到2019年,报考人数基本在140万徘徊。
为什么学生不要学历想上岸?还是因为有“编制”、薪水体面、福利完备、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没有失业风险。这种诱惑下,自然出现了北大核物理博士获得城管编制,上海交大医学博士成为中学校医,哈佛大学硕士应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非事业编岗位的高学历低配工作现象。而且侧面证明了国考的竞争难度,数据显示,国考录取/参加考试人数比,去年为1∶38,今年高达1∶57,热门岗位比例更夸张。
按理来说,竞争强度加大,学历自然是筛选的重要维度,但是这个也看大环境。2023年起,北京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首次超越本科生。而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40所高校在校研究生数超过本科生。大趋势非常明显,就是本研人数倒挂。
物以稀为贵,以前研究生值钱,还是因为很多是双一流学校的王牌专业毕业,但现在,这么多研究生成色到底怎么样?数据显示,国内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专硕招生比例持续上升。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近3年著名高校的报名人数基本持平甚至下降,大规模增长的研究生人数还是来自报考“双非”(即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院校的考生为主。
显然,没有名牌大学、名牌专业背书的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就势必面临同质化竞争。这个结果从学生到家庭都不想看到,因为求学到了终点,投入了真金白银,必须要求回报。而且,越是最近几年上研究生的学生,越面临这种问题,直接原因就是研究生学费上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业设计)硕士从2025级开始,学费涨至16万元/期;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硕的学费总额为22.8万元。这个花费下,绝大多数学生和家庭的态度就变成了:继续学习可以,但学完没工作,不可以
所以,算过账来的学生已经在行动了,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就是学历大贬值之后的拐点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 往期文章 」


极其不寻常,官媒放风强调“重新肯定”房地产支柱地位

什么信号?这些知名强市竟然在负增长

国家真急了,催生孩子成各地“一把手工程”,必须搞上去

触目惊心的信号,一二线城市恐将转为房价继续下跌?

中国大学跌得最惨的专业,天塌了

远见研究局
用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