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涨价了!央行明确提出“推动物价”,影响太大

财富   2024-12-16 22:04   北京  

点击关注“远见研究局”,再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巨大信号!
央行在近期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为什么说这次的表态尤为关键
要知道,此前央行关于“物价”的相关表述都要温和得多
5月份,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述是: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
8月份,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述是:维护价格稳定,温和回升
对比一下,这次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头一回用上了一连串更急迫、更明确的表述:
合理回升、重要考量、合理水平。
如果对政策表述的“套路“有一定了解,不难读懂央行这次遣词造句背后的一个重要信号:
时机已到,可以开始重点考虑推动“温和再通胀”了。
那么为什么直到最近这个时间点,才把这个目标提出来?
答案很简单:
因为相比前两个季度,当前国内的金融经济情况有了更多确定性
一系列数据都表明了,金融经济形势正在好转
先来看货币指标:
一方面,实体经济中货币的流通速度正在加快
M1(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环比上升1.3%,成为今年以来的首升
M2(M1再加上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增速为7.5%,连续数月高位增长
另一方面,基建和投资相关指标也有所回升:
特别是作为“基建风向标”的挖掘机销量,在10月份增速大涨15.1%
整体工程机械开工率,也环比回升了1.6%
同时,上游生产指标和下游消费指标似乎也在回暖:
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5个月以来,首次回到扩张区间(>50%);
CPI指数环比-0.3%,虽然依然徘徊在低位,但同比增长了0.3%,暂时摆脱了接连负增的局面。
因此,央行如此表述,说明当下加力推动“温和通胀”,相较前两个季度已具备了一定的金融经济基础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为什么推动“温和通胀”这么重要
直接上答案:
因为“经济增长“”预期“相辅相成,各个经济参与主的体向上的预期,会”自我实现“,进而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形成一个正循环
而如果经济扩张没有体现在价格上,从而转化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收入增长,也就无法形成向上的社会预期。
所以,央行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就是要通过刺激物价水平合理上涨,来提升产业链各个参与方的收益,企业有钱了,就可以拿去扩大生产/涨薪/招人,这会进一步传导到普通人的收入增长,大家有更多钱去消费了,进而形成一个:
物价端->生产端->居民收入端->消费端的经济扩张正循环。
虽然这个策略从上述理论来分析似乎没毛病,但落实到执行层面,却需要谨慎和智慧,因为一旦执行出现一定偏差,非但达不到原本的政策目标,而且甚至可能起反作用
举几个比较极端的典型反面案例
如土耳其、阿根廷、津巴布韦,因为无底线印钞,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再比如隔壁的日本,施行零利率主义,却陷入了长期的通缩螺旋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央行政策始终强调“温和通胀“、忌走极端的原因,具体到通胀目标
对标美国作为发达国家,温和通胀目标是每年2%;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标则定在3%
此外,还有更大的时代背景,驱动我们实现“温和通胀“目标:
一是外循环受阻
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关税大棒”再次举起已是板上钉钉,全球货物、资本的自由流动将进一步受阻,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加给力的内循环,来对冲外部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而要想实现良性内循环,就落到了我们前面分析的“推升涨价和通胀预期,从而刺激消费”这个点。
二是内部化债压力
根据全国人大刚刚审批通过地方化债方案,地方政府将迎来“化债十五年”,虽然中央短期内暂时帮助地方缓解了一定债务压力,但拉长周期,“欠下的迟早要还”,“温和通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债务实现长期贬值的效果,从而加快债务化解节奏
最后,究竟该如何实现“温和通胀“?
当然不是靠单纯的“喊口号“来”意念提升“,而是要回归经济增长的本源,更广泛地照顾到就业、收入、消费、内需、产能、人口、楼市等经济发展的各方各面,发挥协同效应,使经济社会的每个参与者能真正形成持续的“向上预期”。
高层最近释放的一系列信号,也表明国家正在尝试从各方面入手,全面助力“温和通胀”目标的实现:
春节、劳动节增加两天假期,就是让大家腾出时间去消费;
推动慢牛股市,就是让居民能从投资中获益,最终传导到消费;
发布“就业24条”和“生育18条”,就是要创造出更多“人”、更多“钱”来参与消费;
严厉反内卷,光伏开始产品涨价,银行开始利率回升,电商停止价格战,是从价格端直接推动物价回升;
以及,推动新一轮旧房改造和烂尾楼白名单的规模翻倍,解决房地产的拖累,也是让大家放下心来、腾挪出更多资金来消费;
……
接下来,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静待改变发生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 往期文章 」


央行开口支持、支持、支持,背后是宽松、宽松、宽松

打击太大了,中国企业出海风险陡然增加

从“越打越有钱”到卢布闪崩了,俄罗斯怎么了?

地方如今卖不动地了,干脆开始卖天

考研人数罕见连续下降,这是学历信仰崩塌的前兆

远见研究局
用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