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远见研究局”,再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苦于生活平淡无奇吗?
不妨来加入近期的大A市场吧(注意:这不是一条投资建议):
国庆节前,在经历一系列的政策“电击”后,A股走出了一波16年难得一遇的暴涨行情;
而经过小长假的发酵,节后第一个交易周,A股走势再次回归到“波诡云谲”:
在短短4个交易日内,走出了‘暴涨-暴跌-分化-再下跌”的刺激行情。
而坐上过山车的,不止大A的K线,更有股民们的情绪和资金。
为解这个难题,广大网友这几天可谓八仙过海:
有逐字逐句扣政策字眼的,有零金融基础却有板有眼搞起“波浪理论”技术分析的,更有甚者,还有寺庙求签/算塔罗牌的……
与其寄希望于模糊不明的文件措辞、难以预测的“三浪五浪”、封建迷信的求神拜佛,不妨从统计学的实际角度看看:
历史上,每一次发生单周暴涨20%的极端行情之后,后市如何发展?
我们汇总了金融市场相关研究中,包含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港台等在内的全球10大股票市场、自1990年以来的资本市场行情,总结了全球历次单周暴涨超20%之后的走势规律,希望能为当下迷茫的投资者们,提供一些参考。
直接上干货:
结论一:回溯暴涨的原因,“非危机模式”本身十分罕见
过去30年,全球11个单周暴涨超20%的案例中,有10次都出现在全球性极端危机事件发生后,比较典型的,包括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等;
其中,8个案例都发生在受全球性危机波及、市场刚经历了约30%-50%不等的加速超跌情况下;但可以发现,补缺口的过程远比加速下跌的过程更漫长,大涨后60个交易日的回补,仍不足以填平大涨前60个交易日的跌幅;
另外2次则来自于危机化解后,反弹过程中的加速上涨行情。
而唯一一次,非全球性危机背景下,单周暴涨20%+的案例——
来自于2015年的A股(如果算上本轮刺激中的“最短牛市”,则是唯二两次)。
结论二:大涨一周后,多数案例会继续惯性上涨几天
在经历20%-30%不等的单周暴涨后,11个案例中,多数(8个)都在15个交易日内出现了短期惯性上涨,平均涨幅在7%左右。
从过往案例来总结,这一阶段小盘股的表现更好,即使暴涨过后整体市场走弱,但小盘股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原因可能在于:
这一阶段市场对于基本面恢复预期出现一定分歧,相比于整体呈顺周期特性的大盘股,部分符合产业趋势、业绩确定的小盘股反而能获更多资金青睐。
结论三:经历约20个交易日的震荡后,走势逐渐分化
涨势持续半月至一个月后,各个案例在三个月内的市场表现,走向分化。
其中,仅有2008年的韩股、2009年的印股、2020年的美股在此期间出现8%以上的较大幅度上涨,其余市场基本与前期持平、或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部分市场甚至出现20%以上的超跌(2015年的A股)。
但这一阶段,无论市场走向如何,小盘股的胜率仍然更高;行业方面,能源和部分消费产业链(如上游原材料、食品、纺织服装)等板块表现更佳。
结论四:暴涨后三个月至一年,经济基本面决定长期走向
过往11个案例中,有8个后续都在至少一年期维度上,走出了中期牛市行情。
这些“走牛”市场的共性,都是在修复资本市场估值的同时,逐步恢复了经济基本面的表现;反映在具体指标上,可以看到相关国家/地区GDP、PMI的持续稳步提升。
而为数不多未形成中期及以上行情的案例,如2000年的韩股和2015年的A股,都因缺乏基本面的改善,作为资本市场估值的支撑。
以史为鉴:
对应到当前的A股,由于本轮行情起初就是非全球性危机情境下的“政策市”,所以短期内的走势,预计很大程度上还是由政策的出台节奏、实施力度等决定的;
但暴涨之后进入缓冲期,几乎无可避免;
熬过这一阶段,后续走势的决定因素,包括上市公司即将公布的三季报,以及11月将至的美国大选结果带来的外部环境影响。
而长期来看,历史经验和市场规律都表明:
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经济基本面的有力支撑是必要条件。
因此,能否“长牛”的真正考验,在于中国经济能否借助国家、企业、个体的共同发力,顺利度过瓶颈期,回到人民有预期、企业有空间、财政能扩张的正循环中。
说到底:
变化的,是K线、是政策、是“春风吹又生”的一代代股民;
不变的,是背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企业主的人性,以及市场这双“无形之手”的永恒规律。
在举棋不定时,不妨在变化里,思索并找到那些不变的事。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 往期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