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have+过去分词表达完成时”,我们大多是死记硬背。但若能找到一点“逻辑”说辞,就会有助于记忆和应用。下面是“硬揪”的逻辑。
Have+过去分词来表达完成时,源于动词have表示所有,比如
【例句1】I have the work done.
表达了the work done是“我所拥有的"。
这里的done是过去分词,它起形容词作用,来修饰work。the work done是“完成的工作”
古英语是屈折语,它靠单词变形表达句法关系,单词位置比较自由。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done就跑到了the work前面,变成I have done the work(现在还有have it done,get it done这样的表达),这样done也变成依附于have了。
再后来,上述have+过去分词的结构也包括了不及物动词。
have的“拥有”是静态动词,它过去拥有、现在拥有,并且将来亦然。
相对过去、将来,凡人更关注现在,所以I have the work done更想强调的是“现在拥有已完成的工作”。
之所以拐弯抹角地强调“现在拥有”,那肯定是想为自己的现在行动找铺垫。所以“现在完成时”一定是配合“现在要进行行动”。“要进行的行动”或者由文字显表达出来,或者语境能推断出来,总之一定要有。
下面的过去时
【例句2】I did the work.
只是陈述已经发生的事实,其信息完整,受话人不会有进一步的期待。
对完成时,
【例句3】I have done the work.
如果只有这句话,受话人心里会等着你说出要“要进行行动”。如果你不说,或者从语境推断不出来,受话人就觉得你的话没说完。
显然,过去时的沟通目的是传递过去的事实,而现在完成时的沟通目的是现在要进行的行动找理由。这就是为什么叫“现在完成时”的原因。
汉语不强调“显”时态,但语义上肯定也有时态信息。这些信息是从语境和上下文推断的,而且汉语也鼓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所以“义能见”,多是对上下文反复品味的结果。当然面对面的沟通,“听话听音”非常重要。
另外汉语也偏重“吝啬”表达。比如我说“我工作做完了”,很大概率不是向对方报告状态,而是为“我离开、我休息、我回家”等等找铺垫理由。
也就是,若我只是报告过去事实,那么“我工作做[完]了”便是英语的过去时。若我想为下一步行动作铺垫,那么“我工作做完了”便是英语的现在完成时。
以上是现在完成时。
想表达其它时态,只能让have来承担,如
I have eaten; he has eaten (现在完成)
I had eaten (过去完成)
I will have eaten (完成将来)
I would have eaten (条件性完成)
(to) have eaten (不定式)
having eaten (动名词或现在分词)
这是因为从形容词功能转化来过来的现在分词表达时态等语法信息。
再次强调,have后面的动词形式是过去分词,不是过去式,因为只有前者才能有“完成的”含义。也正因其原本形容词的功能,所以这里的过去分词才没有时态信息。作为对比,过去式带有时间信息。
总结:对have+过去分词,have对应现在时,过去分词对应“完成的”语义。
下面的二维码是KFC扯专业英语的公众号,想用力学思维来逻辑梳理语法现象,欢迎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