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亲朋好友聚会,经常听到“干杯!”,那酒桌上的“干杯”要喝完吗?
“干杯”之“干”的字面义是“干净、枯竭”,或者“干燥”。因此“干杯”的字面义是“喝尽杯中的酒”。
不过在酒桌上,“干杯!”是祈使句,但能不能真干,与各人的酒量、心情和参与度有关。
若是你主动发起跟别人“干杯!”,那么你大概率自己先得喝完,特别是向你敬重的人、得罪不起的人去主动“干杯!”。同样,如果是你得罪不起的人,蛮横跟你干杯,估计你顶着头皮也得上。
你敬重的长辈或关系特别好的人,他们了解你的酒量。若你实在喝不了,他们不会强迫你“干杯”。
再比如你在酒桌上存在感很低,那么“喝不喝干”完全取决于你的酒量喝心情。公司年终团建几百人餐会上,老板说“让我们为公司今年的辉煌和明年的美好干杯!”,你大可不必喝干。
有的时候,“干杯”只是带节奏,比如丁玲的《粮秣主任》中有:“老李!为我们新的生活干杯吧。”这里根本没有酒,所以谈不上喝干。
关系很好的几个朋友聚聚,且你也有点酒量,那么对方提议“干杯”,但你就是不干,对方就会不依不饶。
若不是很熟的朋友,即便你有酒量,但你不想喝,干不干还是你自己说了算。不过,中国的酒桌文化似乎觉得“喝干是豪爽”。
有些词典将cheers翻译为“干杯”,但cheers属于带节奏的。这是因为不论何种场合,只要想营造积极的气氛,都可以用cheers鼓气。所以,在酒桌上,cheers肯定不需要把杯里的酒喝干到底朝天。再说,老外也没有劝酒的习惯。
英语还有个祈使短语bottoms up! 字面义是“底朝上”,在酒桌上便是“干杯”,这是“喝干净”的祈使。
bottoms up!是非正式表达,它的bottom带s。至于这个s的作用,在主流词典里没有找到其解释。如你知道,请留言告知。
下面的二维码是KFC扯专业英语的公众号,想用力学思维来逻辑梳理语法现象,欢迎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