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程情结——银星篇(下)/ 作者:朱永淇

旅行   2024-11-03 00:02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我的工程情结(之三)

银星篇

(下)


朱永淇



《电影星空的双子星》,上海影城与银星宾馆建造记一书,于2008年2月正式出版。是原上海电影局副局长、银星宾馆第一任董事长陈清泉先生特别撰写。(8月2日《阿拉老底子》平台推出“银星上篇”9个小时后,既有署名“蒙奇奇”网友留言该文第四页末段首行之陈清“源”之笔误。借此机会,敬谢这位网友的认真精细,热心赐教)长达12万余字的记实报告写真文学,是当年时任市文联党组书记、市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如今还健在的陈老先生,经年累月,耗时十余年的厚积薄发,详细揭开了这对孪生兄弟建筑从纸上谈兵,到蓝图成真。班班可考,历历可据。
这本“上海影城”与“银星宾馆”建造记一书,详细介绍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并立项目。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从设想、规划、筹备、奠基,一直到建成竣工、正式营业始末,真实还原了这两个项目“艰难起步,大笔如椽,一波三折,绘制蓝图”,从立项投资,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由当年时任系统分管副市长刘振元作序,香港文化出版社出版。每个联合筹建处的员工,都有幸得到陈局亲手签名的这本书。(附图①)

作为曾经亲身经历过建设全程的业外人士,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针对这两个工程,从亲历者视点和旁观者不同方位,尝试做点解读和解析;借用和沿续陈局贯穿报告文学《双子星》建造始末的先后命題,冒昧作一点补白和完整。
【艰难起步,大笔如椽】
1949年5月,上海军管会文教委文艺处资料记载,全市包括英资的大光明、国泰,美资的美琪、大华,总共只有52家电影院。解放三十年,含盖衡山电影院,只有不到十家新建或改建影院。作为五十年代中期组建,负责上海城市影院规划、发展、建立和建设的电影局,必然具有其重责、重任和历史使命。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源地,发展地,生产地、集散地。现有影院设施已大大落后于欧美普通大城市,已远远显示不了中国这个东方巴黎、电影艺术发源地的浓厚底蕴,更遥遥赶不上东方巴黎这座城市人文荟萃的现代文明和文化需求。
悠久和快速的电影发展历史,无疑有她特定的渊源和底蕴,也需要一个更规模、丰富、更完善、更先进的展示承载平台和艺术交流中心。改革开放的思路,国际电影节的引进,对上海,无疑有她的特定位置和深远意义。拥有一座高规格、高标准电影艺术中心和电影集散地,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海纳百川,声震寰宇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品质,更可以体现城市之美、城市之光,电影之约、电影之城的电影特定魅力, 
改革开放初始,文化部提出“改造中国电影制片基地和电影放映场所”的总体规划。上海市区,建立一座可以举办国际电影节的现代化的多功能中心电影院,已是上海电影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也已是时任电影局主管领导高瞻远瞩,远见卓识,设想规划多年,如今可以重中之重,列入部署施行了。
在这个项目起步之初,除了分管人事和基本建设的副局长陈清泉主帅之外,由谁来牵头这个项目的具体运作,由谁来担当这个重任的执行者。“工作认真,经验丰富,精通业务,为人很正”老局长们的“概括评价,一致推荐”,一位出身于江南水乡,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浙江湖州的书香门第世家;早年毕业于旧上海一家私立大夏大学经济系,解放初期考入上影系统;长期主持电影系统基本建设和全市影院规划投资、规模改造。文革时期,因率真耿直而一度蒙冤受审查,1975年恢复工作后,时任电影局计划财务处的沈训诗处长。乐观、开朗,组织纪律性和工作责任性都很强的沈训诗先生,在临退休之年,被竭力挽留、一柱擎天,当仁不让、名正言顺的成为这个项目的掌门人,被任命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银星宾馆联合筹建处主任。(附图②)

【一波三折,绘制蓝图】
电影经济效益背景的局限,电影财力产出与投入的制约。长期从事城市电影系统基本建设,主掌全局、久经沙场几十年,对全系统家底家产一目了然,了如指掌的财务当家人,完全清楚和明白,倾家竭产,不可能有条件营造一个需数千万投资的大项目。如何操纵和驾驭有限的资金,如何打造技术和设施能够超一流的电影艺术平台,唯一办法只有一个:招商引资,用有限可以筹划的资金,用深厚的电影历史和广阔的电影前景,开拓市场。一个应运而生的“中外合作”,在建造全新电影艺术中心的同时,建造一座涉外宾馆的设想和规划,在电影局领导和老一代电影人的统一思想、统一决策中宣告诞生。 
曾经担任电影局工会主席的沈老先生,一位对数字有天性敏感和超强记忆的资深会计出身,经济意识坚挺,社交能力超强,思维清晰敏捷,坚持精明果断。一个一米八六、鹤立鸡群的骨材身高,一贯论事行事说一不二的雷厉风行,一笔快书龙飞凤舞的行云流水,一口乡音吴侬口语的普通官话。从项目申报的锲而不舍,有的放矢;从经济预算的条理清晰,面面俱到;在谈判席间交锋时的伶牙俐齿,咄咄逼人;在协约合同签署时的温文儒雅,从容不迫。言谈举止和行为气质,被有所领教的业内外人感叹:真有点神似当年国家“外交名嘴”乔老爷乔冠华。
1980年,改革开放第二年,全国电影规划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计划财务处长的沈训诗,与局总师、制片、科影、技术厂长们,听取和讨论了文化部提出的改造电影制片基地和放映场所的总体规划。回到上海,在分管刘振元副市长统筹下,以张骏祥、沈浮、桑弧为主导的电影局领导班子,起步设想,精心规划。
1981年,针对中心城区电影放映场所的陈旧、落后、单一和匮乏,一锤定音,初步设想和规划在市区建立一座现代化,有潜力,可发展的多功能中心电影院。
1982年,电影局在市政府支持下,进一步设想,引进最先进 最科学硬件设备,在宣传系统,第一个创立筹集外资,招商引资合作项目。
1984年,电影局,正式投入策划,项目定向启动中心电影院,设立商务宾馆。
1985年,市外经贸委(85)465号文,正式批复“利用外资合作建造中心和宾馆”;中港银行注入资金“合作建造协议”签订;市计划委(85)651号“中心和宾馆立项”批复。同年正式启动委托建筑设计,选址落户中心城区长宁区新华路。
1986年,市土地管理局(86)征批64号“地块拆迁”批文下达。同年施行并基本完成市政动迁;市委宣传部(86)151号“上海电影艺术中心&银星宾馆”项目批复,冠名成立,成立了电影局由陈清泉副局长为董事长,沈训诗为副董事长,电影人吴贻弓、谢晋、王丹凤,及投资方、香港银行家、实业家李文燥、吴光丰、朱国辉为董事的银星宾馆第一届董事会。由沈训诗先生授命领衔,主持工作的上海市电影艺术中心和银星宾馆联合筹建处,正式入驻新华路142-172号小花园办公。
1987年项目建设启动,分别通过“扩大初步设计”;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同年完成基地“三通一平”,桩基础工程进场,同年12月27日,两个项目同时隆重奠基。
1988年,完成“招投标”,签订两项工程的总承包和机电、装修合同,开工伊始。
1991年12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市宣传系统唯一引进外资,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影城竣工典礼;1991年11月2日,宾馆试营业。1993年10月,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影城成功举办。
1992年7月22日,完成建筑工程总验收。
1993年,银星宾馆工程,荣获国家级最高奖:鲁班工程奖。
【战天斗地,情深义重】
闹中取静的新华路172号临街花园和一座两层小洋楼成为两个工程的指挥中心,有办公室、会议室、厨房间、用膳室。毗邻工地、原拆迁厂房留下经修缮后的一座简易楼。一层为总承包办公,二层为工程部办公。总经理室,财务室,办公室,工程部,人员配套齐全,设施完整,办公条件很不错。因为工程特殊,外方合作和进口通关需要,一辆黑拍照奔驰沪-162,一辆尼桑,两辆日产黑拍照沪-361、362面包车的车辆配备,也算得上是当时宣传系统最豪华的配置。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八十年代末,开始引进、见识先进建筑机械,机电产品,装修工艺,文案管理;接受、运用新工具、新技术,新视野、新理念。人工制作,向机械自动变化;手记书写,向电子录入转化;刻板油墨,向打印一体进化;邮政电报,向程控电传优化……因为已进入香港公司任职的我,直面港方工地办公标准和管理模式,面对更现代更具先进的工作条件,更紧凑更负压力的工作环境,需要,也必须适应。第一时间学得,熟练掌握了许多常用和必须学会,乃至今天都还用得上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艺。为日后从事更新的工程,更繁复的工作,积累了些许经验,打下了点滴基础。建筑工地,计划施工,层层展开,节节扣环,时有挑灯夜战,偶有通宵达旦;白天工地现场,施工协调不断;晚上伏案灯下,填写当天工程日志,准备明天工作计划,已是司空见惯,率以为常。(附图③)

记得当年改革开发初始,境外引进起步,香港还没有回归。八十年代中期,曾有一本台湾著名作家柏杨的年度畅销书《丑陋的中国人》风行大陆,书指“酱缸文化”影响的劣根性,经由广义留传,饱受污秽感染。其尖锐的笔触和深刻的反思,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反省自身,唤醒自尊。也确是因为政治环境,经济文化不同,教育体系,社会机制不同,港台人自然会对内地有一种不信任、不理解,存在排斥和蔑視的感觉;国人也难免对其存在不接纳、不视同,视为“铜臭味”很浓的生意人……当然,常年共事,也能彼此熟识,自然鉴别;因人而异,也会由事而生,交互礼尚。在某种通力合作与特定交集的境遇之下,当年进入内地的他们,活跃在上海城市建设的精明一代,有其灵敏政治头脑和充满人情味的一面。我结识了许多不仅是高学历、优智商,一口粤语、英语、国语都很流利的中生代、同龄人,譬如,他们会认真指导你的未知,坦诚指点你的不足;也能及时肯定你的业绩,始终敬重你的付出。譬如,一直都会耐心、为你解析提问、英文指教、文案处理、工作疑惑等排忧解难。譬如,当悉你分了房子,因为工作,没有时间精力分心,会主动安排装修工人上门,三两天就帮你搞定。譬如,专门提醒、友情建议,督使我尽快学会开车,获得驾照。
毕竟,人,是可以相通相融的,做工程的人也是有感情的。专注工作,做好你自己的事情;不奢索求,尽到你自己的本分。延续我天性局限,不擅交际,不谙人际之习。大庭广众,不惯露脸,蹭腿掺和,善哉!同仁之间,不喜张扬,恪守低调,足矣!即使需要有,集体活动,聚会合影,我也通常“靠边坐、靠边站”。朝夕相处、熟知,彼此了解、认知,也能形成相互的理解和默契。
银星工程结束,联合筹建处外方副主任仇先生,在沈总陪同下,在银星中餐厅特别宴请联合筹建处工程部张养忠、王瑞林两位正副经理和杨沧廷、施顺超、及本人三位工程师暨家属,在席间,。代表投资商,特别馈赠每人一枚金质男戒和一款品牌女包。在合作整整四年的工作期间,工程部给予的配合、协助,有目共睹,毕竟都是实打实的职务责任到位,心到心的倾情全力付出。当然,盛情人情难却,也考虑影响,既不伤害和有负赠与者的感谢情意,也不失授受者的礼数情分。在沈总请示局领导后的安排下,每人各自掏500元回馈,化解“避讳”,解除“困扰”。
我还记得,这位仇先生,在得悉我小宁蹒跚学步,特地让其夫人在香港选购了一套当年在沪上市场很少见得到的精致连裤童衣送我,在私下请示沈总之后,回礼收下。
我也还记得当年,陈局喜迁双峰路新家,与筹建处另三位年轻人帮忙搬场。完成后,还有幸品尝到主人亲手切配、上灶烹饪其拿手的家常菜肴:扬州干丝和菜汤面。
工程期间,有当年分管宣传系统、电影系统的市委陈至立副书记、刘振宇副市长,及市建委主任和“重大办”主任数次现场视察。记得最多非正式来工地查看的是分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被誉为“煤球炉市长”的倪天增副市长的“微服私访。因为住的不远,早晨上班以前,小车停在新华路对面的弄堂口,不惊动任何人,悄悄过马路来看一眼……每天我会早到工地的我,有两次偶然曾远程碰巧见上。
从书中附录的工程筹建照片中,提取若干,以供分享:
第一张(P.108)。附陈书照片注释原文:“1988年的中秋节 筹建处工作人员自己制作了菜点,举行了一次冷餐会了,会后搞了一次大联欢,工程启动了,‘日新月异’横幅表达了他们对工程的祝福与心愿。这个晚会,全体29人(包括作者)无一缺席,共庆团圆”。作为联合筹建处一员,合影照片,并没有我的身影。其解释很简单,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即是本人。集体照身后的背景画面,也是出自本人拙作。以“月新日异”为主题的背景图案,是我的手绘创意。也许,当年的现场、今天的看客,恐怕谁也不会留意,大家眼里耳熟能详的这个四字成语,被我即行“篡改”了,其“日月”两字换位,就是我根据窗外工地、工程施工的特点特性,突发灵感的自主“首创”。不曾想,36年后的今天,居然还翻出了这张当年不经意间,随手留下的原彩版“历史文物”。(附图④)

记得那个月圆之日,刚好联合筹建处副主任、港方执行董事仇本章先生和港方承包商工程代表都在沪,晚间没有安排应酬。几位老总心血来潮,决定在筹建处驻地办个“冷餐会”,并把陈副局长请过来,难得聚会,一起过个中秋。午餐时分,负责操办、亲手采买、自制菜肴的杨仲文副主任,专门把我叫到沈总二楼办公室,直截了当:“小朱,拨侬搿要紧任务”:晚上的冷餐会就在这个办公室举行,你布置一下,写几个字,把正面墙上密密麻麻的文件便条、图片照片遮住即可,没有要求,有点气氛就行。杨主任指令立时三刻生效,真有点“赶鸭子上架”,既不可推却违背,也没有充足时间准备。饭后,我从办公室领了笔墨和几张白报纸,跑一趟香花桥文具店,买回几支彩色水笔,回工程部办公室冥思苦想,动手尝试。真的有点抖霍匆忙,头脑急转,随即书写了一幅对联:时逢月圆,同庆破土动工之喜;聚会中秋,展望影星耸立雄姿。当晚班后聚会开始之前,裁裁剪剪、拼拼凑凑,硬是改变了这堵墙面背景。给第一次集体聚会活动,有了一个主题色彩,有了一个留存纪念;也开辟有了日后在同一地点,同一方式为港方代表仇先生“庆生”等再一次团队活动之先。第二张(P.114)。“工程竣工时,筹建处全体工作人员与局领导及有关部门同志合影”,后排左二为本人。陈局书中凡在工地现场以黑白版面出现的照片,均出自我手。(附图⑤) 

紧接照片之后,在陈局的书中,还留下这么一段具有深浓含义的佳话:
“五湖四海”的人,成为参与创建上海十大优秀建筑之一的光荣队伍中的成员,有少数人已离我们而去,更多的人在新的岗位上发射光和热,充分表明,工程施工的过程,也是锻炼人的工程,这些与钢筋混凝土打过交道的人,都是好样儿的。
由于这些“好样儿的”同志们在沈训诗与龚祖相和杨仲文领导下的共同努力,我们所签订的中外合作建造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合作经营银星宾馆的合同,曾被上级有关部门赞为上海这类合同中最好的合同之一。我们这个过程,后来被上海市评为十大新景观之一。我们这个筹建处还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洁身自好,成为清廉的筹建处,人与大楼一同屹立在上海滩上。
【五湖四海,万紫千红】   
原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现上海影城;原银星宾馆,现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两个同时启动、同期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城市地标性的建筑。除了她们内在属性和底蕴之外,有她们多重身份的第一:第一个上海市区立项的中外合资项目,第一个宣传系统引进外资投入、辅佐中资项目建设的“双子”工程;第一个具有产权归属和自理经营涉外星级宾馆的电影事业集团,第一个委托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管理的文化事业机构。
在工程竣工两年后获悉影城项目被评为上海“优秀工程奖”。宾馆项目被授予国家“鲁班奖工程”后,陈局书中评说:“我们可以说,在筹建处全体同志和与(市建)406工程处共同努力下,为上海市电影局,为上海建设界赢得了最高荣誉……我要再次郑重地、毫不犹豫地说:用29位同志和上千位施工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建成的两座大厦,确实是记录他们不朽功绩的丰碑”—— 或许就是对我们面前的“电影星空双子星”工程,最实际、精练的肯定和最朴实、简洁的诠释。
工程后期,这边紧锣密鼓、有条不紊,竣工验收、实体移交,那边厉兵秣马、粮草先行,招聘培训、开业准备。银星和影城分别开业后,原联合筹建处,一个财务部,一个办公室,一个工程部,以及工程后期成立的两个短期开业准备部,也基本解体,不复存在。老的、到年龄的,都在银星宾馆的编制里退休,借用借调的分别返回本系统原单位,其余的,不尽个人的岗位和原定的去向,分别进入影城和宾馆管理,剩余少数人员,都归于工程部张经理为总经理的以商务和房产经营为主体的电影发展总公司,后编入电影房地产开发公司麾下。
  一年后,银星宾馆竣工图纸绘制完成,归档;竣工文件完成编制,移交。工程保修期结束,承担宾馆建设管理的亿勤管理公司、承包酒店机电安装和装饰装修的凯富工程公司,圆满完成浦西的银星工程历史使命,变身华企公司,全力转战浦东,投入新一期城市建设工程。
在本文收尾的节点,摘录若干可能众人不晓,或者鲜为人知的关联事、关联词:“上海影城”,流畅跃动、优美脱俗、气势稳重、大气谦和的四个大字,是出自深谙和融合盛唐颜真卿和北宋米芾两位大书法家风格,笔力遒劲,取势跌宕;笔法自由奔放,随心而动;笔锋充满张力,超逸入神,时任上海书法家协会首任女性主席、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的周慧珺先生。
“银星假日酒店”,前翠绿、后绛红的英文LOGO,是该酒店管理集团判定星级等级的官方标识色彩。在众人印象里,这两个相邻的建筑,因为其造型款式,其用途功能完全“不搭界”。不了解内情的市民,谁也不会把这两个建筑看成是一个整体。喜好影视,喜爱观摩电影的人士,在意和喜欢的是“摄录制、声光座”俱佳的影院影城。辗转商场,奔走旅行度假的客人,休闲和选项的是“环境交通设施”均优俱佳的宾馆酒店。可能会忽略和旁落了他们的内在,其实他们完全是一对同生同长,同盛同誉的孪生姐妹兄弟,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电影星空“双子星”。三十余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长宁虹桥地区,虹桥、银河等同期同代建成营业,当年曾经堪称是长宁区的地标建筑,都是如雷贯耳,外方管理的星级酒店,现已或盛名不再,或易主易名了。往日两座纪念性的城与馆,也不再有当年的亮丽气势和新颖华茂。原经手经办,经历经营的老一辈功臣、老一辈旧将早已离开,甚至去世。然而,今天的双子星,经过岁月荏苒,更新换代,依旧惊艳,继续焕发其耀眼的星光。上海影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迎来了新一届国际电影节,已经是第26届了。银星宾馆走过岁月静好,安暖相伴,继续以他独特的归属特性,依然门庭若市,笑迎八方来宾。除了其原有优美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服务质量,优质的餐饮标准,还有其无可取代优势的电影文化元素,绝无仅有优异的历史文明承载,也是宾馆萃取升华,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吧!
八十年代的沧海桑田,覆地巨变,九十年代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不仅有上海电影界老前辈曾经的蹉跎岁月和年久征途,在他们一代人手里的构思企划和前卫部署;也有中生代创业者、建设者的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有高瞻远瞩,纵横捭阖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攻坚克难,矢志不移;有商业较量,严峻殘酷,暗礁险滩,激流勇进的趁热打铁;也有迂回曲折,一波三折,反反复复,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有坚持自我,维护国情,不失城市和机关利益的波澜壮阔,也有坚定不移,力排众异,走出差点涉嫌“楼堂馆所”禁锢,赢得顺利转折的涅槃重生。有坚决克服地质、渗水、塌方、洪涝等艰难困苦的自然灾害,转危为安;也有坚守工地,心无旁骛,砥砺坎坷历程,一如既往……
陈局长《双子星》一书中,通过前期规划筹资,到中期组织筹建,到后期工程完成,用大量的篇幅,详细描绘了这位联合筹建处主任,和两位副主任龚祖相先生(后从银星宾馆退休)和杨仲文先生(后任假日酒店副总)的功崇德钜,功不可没。
即使已有老一代电影人的雄伟壮志远景规划,但是当年的电影局毕竟是电影拍摄和技术处理的行政管理部门,全系统制片厂、美影厂、技术厂、翻译厂、技术厂及局本部加起来全部总共只有四千余人的电影局也只是上海市最小的一个局级单位。在本系统,确实还没有项目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工程也还没有专业配备齐全的情况下,在一个被授命授权领衔一个工程建设的主导者眼里,不仅仅是策划、部属的领导者,也更是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从事投资管理,从业基本建设,只有区区数人的计划财务处的人员极其有限,要搭建一套、兼管两大工程的筹建处班子,谈何容易。正如陈书所述,须“勇挑大梁”,“履行”从“纸上谈兵,到加以实施”那份“艰难和贡献”。
首先,作为,就是这一位已年过六旬,被委以重任,依然奋战在“基建第一线”的沈总,在电影局全力支持的尚方宝剑和特殊地位和作用下,招募辖区一位有多年电影放映工作经验的电影院院长书记和一位行内专门研究影视艺术的海归专家为副主任,一位从事几十年财务工作的财务总监,两位从局本部处级职位上调任的办公室主任和工程部经理。完全以一己之力,全盘筹划,先后完善了两个项目两个工程的联合筹建处的组建、运转,圆满完成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其次,从立项前的未知,到摸索,到坚持,到完成;从立项后的规划,到部署,到实施,到建成,全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统筹洞察,抉择决策,从申报立项,基地选址,土地签约,地块拆迁,投资银行落实,建筑设计委托……直到“三通一平”完成,桩基础工程进入。无一不凝聚了老先生的全过程掌控,全身心呕心沥血。
再其次,项目筹建始末,所有的工程前期的土地批租合同,及其后的贷款合同,设计合同,桩基合同,招投标合同,总承包合同,机电与装饰工程合同,工程施工委托管理合同,项目经营委托管理合同……事必躬亲,完整无缺,所有文本,逐文逐字审定,全部都经过他的组织、谈判、审核、决策,直到最后签订书面合同,进入实施。(附图⑥)

恰如在老人家最后从副董事长职位上正式退下来的银星宾馆工会,在追悼会悼词中所称:“……沈训诗老先生用他的余生,在筹建处主任职位上,倾心垂范,团结领班,倾其心血,无怨无悔。他是一个好人,他的思想品质和为人处世都是得到大家公认的。他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一生,是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为家庭付出艰辛和和汗水的一生,是公道正直,团结同志,友善待人,深受亲人、朋友、群众敬仰和尊重的一生。
正如陈局的《双子星》书中所描述,“蓝图绘制”,双子星的影界辉煌,里程碑式的银星璀璨,对于电影局两个宣传系统标志性建筑,有改革开放前进潮流和政府的有力支持,有电影人的“梦想成真”和决策者的“大笔如椽”,有投资者的财力投入,有建设者的砥砺建功,而对于全过程参与项目筹划和方案制定的先行先驱者,对于全过程工程筹建和完好执行的主导主持者、对于原电影局建局四十年开创“外资引进”成功先河,首创拥有宾馆酒店实业和自主经营的出色先例,应该载有其领航者、带头人沈训诗老先生浓墨重彩的一笔;应该留存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骥伏枥,余热生辉,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一面。
老人家还是个有请人,有心人,记得新世纪开元10年间,银星竣工开业10周年,联合筹建处成立20周年,在沈老先生召集和张罗之下,都会在银星举行一个集体聚会活动,各位曾经的老少男女,同仁同道,都会红红火火,再聚一堂。可惜,在沈老总离世以后,已不再有人记得这样的“纪念”日子了。
……
走进这个圈子,确实纯属其偶然;加入这个团队,更是有我的荣幸。我应该为曾经是这个集体团队的一员,参与了这对“双子星”工程的建设,奉献过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人生莫大的荣幸,一辈子的记念。
记得在当时联合筹建处,老同志都认识我的父亲,都知道我与沈总的关系。也曾有人调侃,沈总将我当自己的儿子看待。老人家,在筹建处内,本身就是个大管家、大家长,无论对事,无论对人,他的严格和顶真、要求和标准,本都是局机关上下闻名的,更何况直面把我“引进门,带入行,扶一阵,推一把”的恩师老爷子、老前辈,不专注我的全神,不倾注我的全心,不投入我的全力,不付出我的全部,何以面对,何以回报?何以担道义,何以称良知!
严格算来,满打满算,前后五年,不到我全部工作生命的十分之一, 既没有任何现成的标准预案和参照模式,也没有强大的靠山后盾和特别背景,在一个必须谨慎坚守,却不可预见结果;必须全力以赴,而不能获准结论。一个纯是“外来者”一个异地回乡人,一个知青返城者,在一个完全陌生未知,充满迷蒙荆棘的上层建筑领域环境里,在熟似阳春白雪,实有文人相轻,自视甚高的人群人际中自主自力生存,时有逆境险滩,时有阻塞困惑,必须有自知之明,必须要自明之见。必须负重接受严酷、严苛的层层淬炼,必须忍辱承受挑战、挑剔的睽睽众目。能够得以被上下首肯,入编任用,能够被调整安置,委以重用,应该归结于老前辈、老领导的放心引荐,充足信任,以及当时组织上对于我人品德行,敬业作风,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充分认定。
在“银星工程”情结忆文收笔之际,回想起那段近五年银星工程经历,我自我检首,自我解析,尽管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幸运机遇;有自身的态度和努力,但一定离不开引领者,带路人沈叔叔的最大相助,最大馈赠。应该可以这么说:有源自父辈难得珍稀的莫逆之交,也有来自人世间、法眼命数垂青的机缘巧合;有出自年代钦定赋予的不期而遇,也有径自天下事、源远流长绵延的和煦曦光。
此“银星下篇”,为什么在“中篇”三个月后才完工,要补充说一句。老人家不仅是我的老领导、老前辈、忘年交,也是我父亲的老同事、老朋友、老领导。我父亲与沈训诗都是解放初年进入、由电影制片公司转制电影局的老职工。同处室相处几十年,从未中断交往。父亲的晚年和暮年,也许也因为是我的关系,沈训诗是他最为了解、关注、热络和交流的故人,也是一打相识,就十分看好、看重这位与他存在整整九岁年龄之差的小老弟。2015年,沈老先生在91岁高龄不幸逝世。刚好那年我也彻底终止一直没有停下的“余热”发挥,因为年初两次“安装心脏支架”,在ICU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连续几十年不断、唯有这一年拜年的中断,而遗憾错过了见老人家最后一面。直至老人家的“五.七”日,我身体刚刚复苏,即前去沈家吊唁,鲜花供奉,烧香叩拜。并送上我特别用宣纸墨书,为老人家书写的一幅“挽幛”:
抚今怀昔 感恩戴德 沉痛悼念 沈伯千古 追一生德高望重 承有生莫逆忘年交     缅恩严训 叩奠先灵 犹是父辈 胜似父辈 记一世恩重如山 蒙半世厚重关爱情
那一年也正好是我父亲的百年诞辰,我专为父亲在家里设“灵”,祭祀、供奉,焚烧了百张“奠”“祭”自书幛字,以示远送。当刻,也曾想,如九年后我还健在,也必定不忘,要同样为老人家作这么一个百字祭奠,百年超度,以补憾疚,如遂心愿。
今年年初,我特意联系上了老人家早已定居、远在澳洲的沈氏公子。不谋而合,他早有准备,为其父百年诞辰纪念,预定、在设置其父母灵位的玉佛寺做一次佛事。九月初如期而归,我再去沈家拜访见面。与其儿其媳一同,整理、检索老人家身影留存,回忆、缅怀老人家音容笑貌……也想不到那副“挽联”,被沈兄弟整齐折叠,有心完好保存在当年老人家大殓签到的“白事利簿”册子里,得以让小辈用此挽幛,代替我当年未曾的送行“签到”,追随老人家的天堂伴行。深切缅怀,父辈并没有远去的言谈举止,显赫足迹,深切感怀德高望重,恩重如山的沈家叔叔。  
人的历史很长,三十年的老师,会改变一个人生。可以从婴儿,到成年,从成年到老年,从老年到故世,原电影艺术中心&银星宾馆联合筹建处的领导大都离去了,或在敬老院颐养天年。人的历史也很短,从“银星篇”到“华都篇”,到“北京篇”,再回到“银星篇”,无论重返故地,再踏昔境,都会邂逅熟人贵人,都会相会热助热帮。
现在世界很大,别说三十年,三五年的时间、城市、公司、同事,都会千变万化,天南海北,视若路人,不再相识。眼前世界也很小,无论老友重见,旧事再聊,旧物再扶,旧档再阅,都会偶遇意外惊喜,都会获得满载而归 -—— 国庆休假后的第一周上班日,计划再去银星核准和完善最后资料。几年前曾经认识的一位熟人已退休,年轻人完全都不知任何历史,驻足4F董事会办公室门口一筹莫展的我,突然被迎面走来的一位年长者“指名道姓”的叫住了我。很面熟,毕竟几十年未见了,实在想不起他的名字……“我是余荣耀啊”,经他提醒,我才猛然记起,这是工程筹建后期,开业准备部新招的、在筹建处仅次于沈总身高的一位帅小伙。据说是来自国家安全局,派驻酒店保安部经理,后任酒店副总,现任业主办公室当家人,现今唯一还留守的银星元老级人士了。经余总介绍,还被引见了酒店当年第一批招聘的工程部技工,今天还认得叫得上我“朱工”的老员工侯主管;在酒店档案室,还巧遇一位当年在上影厂发展总公司曾给我做过工资表的财务经理,现任业主办公室财务总监的刘女士,通过她留有的微信,竟然还帮助联络上当年在联合筹建处工作的老搭档施顺超工程师、老领导杨仲文副主任,还有同是筹建处委派,担责共事,曾在亿勤管理公司任文秘的诸瑜女士……他们为我今天的忆文分别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前人栽树,树大遮阴。浩瀚宇宙最著名的黄道十二星座之一双子座中有两颗主星:北河二α星与北河三β星,由于万有引力的相互影响,彼此绕着对方旋转不分离。原电影局老局长、银星宾馆第一任董事长陈清泉先生所著《电影星空的双子星》一书的命題命名,擘两分星,字字珠玑,恰如其分,相当精辟的点明和诠释了影城和银星两个项目、两座建筑的寓意和内涵,有其真正蕴含意义上的天造地设,珠联璧合;有其真实包容本义上的相辅相成,相互依托。
昨天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银星宾馆,今天的上海影城,银星皇冠假日酒店。
1991年11月2日建成试营业,委托假日酒店集团经营管理;1996年晋升四星级酒;于2016年回归中方自主管理,现隶属于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继1998年改建增设银星厅之后,2007、08年进行扩建,新增附楼12层客房百余套,花台、庭院,及金爵、碧玉等多功能活动项目,建筑面积扩展至44,000 M2、达465套客房。2010年10月20日,也是金秋十月,庆祝荣升五星级涉外旅游饭店,电影集团公司举行隆重的“授级仪式”,就是在这个新落成的550 M2无柱金爵大厅举行的。(附图⑦)现是洲际酒店集团旗下酒店管理品牌,是中国唯一由电影机构投资建造的涉外商务酒店。

今天的影城和酒店,恐怕已不仅仅是当年的改善和丰富市民文娱文化生活,引进国际电影节那样的国际大都市“名片”的建筑物概念了。有银屏影视观摩、艺术经典瑰宝绵延不断的热映展演;有大电影元素的特色依托、层见叠出,有栉比相邻的酒店内外、前台上下,公共部位、厅堂走廊,客房餐厅、休闲娱乐,可到之处、视觉空间,无一不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电影主题餐厅,电影亲子套房,电影奖项展示,电影历史回顾……等等,昭然可见的电影艺术被展示展现的布局,被聚焦被接纳的感受,其要素、具象,其格局、氛围,其体裁、形态,其谐婉、色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全方位配套的食宿享用,多功能服务的休闲娱乐,环境优美,精致典雅,闹中取静,美轮美奂。其持续优质经营和综合稳步发展,无疑更具有社会市场经济效益,更保有现代人文时尚影响,更拥有科学文化艺术价值,更持有现代精神文明意。(附图⑧⑨⑩)



初 稿:2014年6月

终 稿:2024年10月




今天,继《银星篇》中篇之后,时隔三个月之后的复笔。


是日,甲辰龙年寒露,是恩师沈老先生百年诞辰之纪念日。少见的连续阴雨三天的天气,终于放晴,一个阳光明媚、秋高气爽的午后,我受邀参加了沈训诗先生的“百年阴寿”佛事,由其公子沈奇先生半年前在澳洲预定、在设置老人家排位的玉佛寺“地藏殿”,请九位佛师,为老人家超度灵生,佛门诵念“金刚经”佛祖功德经典。我的沈兄弟,老先生家人、我昔日的老领导、老同事,及老先生的孙辈,集聚一堂,共成佛事。我提前准备,专门定制了一个含有百合、玫瑰、绣球、天堂鸟的鲜花篮,与我自己父母百岁寿辰时的供奉一致,特意躬墨书写两幅遗像压“奠”大字,和一百个单“祭”幛字,以祭祀亡灵,追思恩怀;随烛烟缭绕,焚送天国。为沈老总离世那年,因为身体意外滞留医院,未赶上入殓、送他最后一程补缺憾,了遂愿;以弥补,作自赎。与老人家的后辈一道,敬奠祭祀,也作为永远的小辈,作为曾经的下属,作为被信任,被扶持,被提携,被恩赐的受获者、受领人幸运和福分的真情回报……


一点点的泽远流长延如今,一幕幕的历历往事犹记新,一堂堂的课课目目受无穷,一片片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果说我的生身父母教养了童年的我: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态度,自律的持有,执着的拥有。那么,可以说,是老人家指导了成年的我:可以从容应对,处惊不乱,保有自信,保持自我;成就了我的工程道路,延续顺畅,有所历练,有所作为。缅怀恩德,祭祀天穹,应该是我的良心驱使,是我的责任应尽;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也是我的一生须记得,一生须感恩。


祈福老人家,天国安宁永恒,祈福老人家,转世灵光重生。


2024年 10月8日 (寒露)


鸣谢:朱永淇先生赐稿、朱修祥先生荐稿分享!




朱永淇热文


三十年前我与“死神”擦肩而过

窑场骤雨

知青情 球员情——记一张老旧照片的前世今生

七宝“黑仔”

我的“辣酱油”情结


淮海中路感怀

我的“向明”情结

我的“体育运动”情结

我的“读书写作”情结

我的“书墨剪报”情结

我的“淮海路”剪影


我的工程情结(之一)——校园篇

我的工程情结(之二)——初始篇

我的工程情结(之三)——银星篇(上)

我的工程情结(之三)——银星篇(中)

我的工程情结(之四)——华都篇(上)

我的工程情结(之四)——华都篇(下)

我的工程情结(之五)——北京篇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