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晚上论文写不下去,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食堂肯定是没饭了,而我一直以来,几乎没有点外卖的习惯,百无聊赖之中确实不知道吃什么。
去年校庆期间,作涛文化空间开放。从那时起,尤其是到了今年三月樱花节开放期间,里面几乎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原本一楼的食堂不能够再营业了,二楼原来可以排演话剧的礼堂如今似乎也未见到具体如何给学生使用的消息。这真是让经历过在这个食堂吃过饭、在这个二楼排演过话剧的我倍觉遗憾。
如果说,我能有机会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样的花架子的话,我一定会站出来反对。并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还有此后许许多多的同学们能够切实方便。这才算让学校回归学校,让学校能够育人,而不是难为人跑到其他的园区吃饭。回溯武大的历史,这座食堂是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一开辟就作为一期工程建成的,此后用作食堂八十多年,从未改变过。而这一栋建筑并不是一成为文物就不让烧火做饭了。几年前樱园食堂还在开放,如今用火用电技术更先进了,怎么如今就做不成食堂了呢?再说句“不好听的”,黎黄陂路那里的民国老房子,饭馆也不少吧?故宫是不是几年前就出火锅了?
话说,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在一期工程建设的时候,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是在1931年一同落成的。当时一同落成的还有文学院,那时候校长办公室、图书馆、教室,文学院、法学院的办公地点全挤在这一栋楼里。在当时用地面积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都没有亏待同学们的伙食,反倒是今天办公地点都很富裕了,反而我们没有了吃饭的地方,快递也送不上来。原本可以排练话剧的二楼“樱园学生俱乐部”也无法排练话剧了,甚至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以前可以排演话剧的历史。我想,即便是捐修的陈作涛校友,也不想见到这一幕吧。毕竟,现在这里看到的,已经没有了“文化”二字。很多同学们的观感里,这里有的几乎只剩下“商业”“游客”以及“喧嚣”。
好吧。书归正传。刚刚这些都是在我脑子里突然浮现出来,这些也算是心中长时间以来的“怨气”,如今真是不吐不快。
在想这些的时候,我想到,在十年前,还有樱顶煎饺可以吃。樱顶煎饺之所以叫樱顶煎饺,就是最早开在老斋舍。那还是在老斋舍没有装修的时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老板1998年就在武大做这些小生意了。
最早的樱顶煎饺就开在樱园一舍的“宇字斋”下面。这大门紧锁的,就是店铺的位置。之前宿舍楼的这几处,全部都是小卖部,买点副食饮料明信片给游客,也方便住在这里的同学。后来老板卖起了煎饺,味道很好,尤其是配上自己秘制的调料汁,也因此得到大家的喜欢,逐渐成为在武大同学群体里的名吃。
(一条来自十年前的朋友圈)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樱顶煎饺一直都辗转活在武大同学们的心里。我住在湖滨七舍的时候,在七舍和八舍中间,有根小胡同,里面也卖煎饺,味道也很好。其实好不好吃,酱料很关键。除了煎饺,其他几位老板还卖手工面,炸串,炒粉炒面,也炒菜。再后来,这根小胡同砌墙垒死,涂抹好水泥。于是,手工面搬到了枫园CBD,其他店铺则慢慢消失不见了。
(那年夏天,笔者在樱花大道拍摄)
2016年,樱园大修。此前,这里的小卖部在学校的安排下,有一部分安置在了湖滨的板房里,其中就包括樱顶煎饺。那时候小胡同消失,我也成了这处板房的常客。于是樱顶煎饺,成为了开在了湖滨的“樱顶煎饺”。此外,重庆麻辣烫、牛奶麻辣烫、打印店、土耳其烤肉饭、粥、手抓饼、锅盔、小黑屋等先后入驻。再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板房被拆,成为了一小片停车场。
(图源武汉大学学生会、牛虻2532、SayHey WHU公众号)
我的青春记忆,也在那次被拆中少了许多曾经的故事和寄托。在那个夏天的蝉鸣中,被裹挟着不见了。
(樱顶煎饺的老板—老赵。图源吃乎公众号)
幸运的是,樱顶煎饺在几年后重生。开在了工学部七舍的后面。这其实就是樱顶煎饺这家店的几次变迁。
在工学部七舍后面已经开了几年了。我印象中,两三年是有的吧。开业后,我只去过几次。每次去,心里都会想起很多故人。虽然老朋友陆陆续续从珞珈山下毕业离开,但我们曾在一起的记忆,去过的一些地方,也的的确确慢慢消亡或变迁。也许,也会随着很多东西的消失,很多记忆也会慢慢磨损而不再真切。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决定今晚就去吃樱顶煎饺!去工学部去吃樱顶煎饺!
我点了樱顶煎饺和一份猪肉紫菜汤。问这个老板,老赵怎么不在,他告诉现在他们是“轮班制”。我问老赵的夫人,那位阿姨怎么样啦?我确实很久没有见到了。记得以前在湖滨的时候,阿姨拌拌凉皮、凉面,都是不急不忙的给大家做,或者不慌不忙的盛排骨藕汤,或是桂花米酒汤圆。动作虽然慢,同学们排的队虽然长,但味道确实好。
老板说,看孙子去了。
如果说变化,樱顶煎饺大概从最早的手工饺子,慢慢变成速冻饺子,从圆的饺子变成了长的饺子,从大小份变成了大中小份,从最早只有辣和不辣的口味变成了孜然味、香辣味和麻辣味吧。
其实啊,事情都是在变化的。十年了,武大怎么能够永远不变化呢。
不过好在,还不至于那么物是人非。毕竟,樱顶煎饺吃到了不是吗?
关注我,一起做一个有意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