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何以“中国”(文末超大福利)

文摘   2024-10-01 11:10   湖北  

珞珈山遗事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抽奖见文末!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在“老朋友”何尊前久久驻足端详。其实早在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认真欣赏何尊并细听解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特别提到:“‘中国’二字最早见于在陕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2023年,在西安举行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他把何尊纪念品作为国礼赠予中亚各国的国家元首,以“尊”为“礼”,向世界展示“何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何尊,正是因为这尊3000年前的青铜酒器在方寸之间镌刻出了最早的“中国”二字。


何尊铭文“宅兹中或(国)”


1963年,宝鸡市贾村镇农民陈堆在自家后院坍塌的土崖中发现了这件青铜器,并用它来装粮食。1964年,陈堆夫妇将其交给陈湖保管,却未料1年后,陈湖将其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当时恰逢宝鸡市博物馆的专家到收购站“寻宝”,这件青铜器便以30元的价格被专家购回。当时,器物周身被锈迹覆盖,专家并未发现其不凡之处,仅认为这是一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尊。直到10年后,上海博物馆马承源先生才发现了上面的12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历史。其中“宅兹中或(国)”的字样,是目前发现“中或(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我们不禁发问:“中国”何义?何以“中国”?


甲骨文、金文、简帛中的“中”


中,是旗旒的象形。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常见“立中,亡风”的辞句,指的是竖立“中”这种带旒的旗子以测定风向。


国,繁体字写为“國”,古文字常写为“或”。中间的“口”象征疆域领土;“戈”是“柲”的象形,代表武器。二者组合在一起,表示武装保卫的天子之都的涵义。后来,“或”被借用为或然之“或”、疑惑之“或”,为了区分二者词义,便在“或”外面加“囗”为“國”,或外面加“邑”为“”,来表示其本来的意义。


甲骨文、金文、简帛中的“国”


何尊中的“中国”指的是周王朝疆域内的中心地区,具体指的是洛邑。“宅兹中国”即意为迁居到国家的中央地区以便于治理天下。


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认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周围地区则称为四方。后“中国”可泛指中原地区。这便是“中国”概念最早的涵义。


在早期的文物中,“中国”二字并不少见。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汉代墓葬中,曾出土一块色彩鲜艳的蜀锦护臂,在织锦的彩色纹样间,几个汉字跃然而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有六条系带(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其中三条残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为止新疆地区在文物中发现最早的“中国”二字,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织锦上的“中国”和何尊中的“中国”一样,同样作为地域概念指代中原地区。有学者阐释,织锦上的“五星”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体现,“五星同聚”则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天象。“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表达了汉晋时期天象占星术和祈求强盛吉利的思想意识,是汉代非常流行的祝福辞句。


何尊内底铭文


在典籍文献中,“中国”二字频繁出现,但意义繁多。先秦时期《诗经》中“《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庄子》中“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韩非子》中“夫越虽国富兵强,中国之主皆知无益于己也”;汉代时期桓宽的《盐铁论》中“大河之始决于瓠子也,涓涓尔,及其卒,泛滥为中国害”;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中“岭外梅花与中国异,其花几类桃花之色,而唇红香著”;清代叶廷琯的《吹网录》中“泉甘土肥,物产如参貂,非中国有”,这些典籍中记录的“中国”的涵义均泛指中原地区。


“中国”可指生长、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例如,《晋书·宣帝纪》中“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宋史·岳飞传》中“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


何尊铭文拓片


“中国”可指代国家、朝廷。例如,《礼记·檀弓》中有言:“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西南夷传》中“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中国”还可以指京师。例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注释“中国,京师也”。再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引刘熙的注解,即“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唐代李贺名篇《李凭箜篌引》中有名句“江娥啼竹素女怨,李凭中国弹箜篌。”方世举注释“中国,作都中解”。


何尊铭文“中或(国)”


据冯天瑜先生考证,《史记》中曾以“中国”作为非正式国名与异域对称,而以“朝代”自称“中国”,则首见于元朝忽必烈。“中国”作为国体的概念萌发于宋代,如北宋理学家石介著写的《中国论》是首次出现的以“中国”作题的文章。一直到清代文献中,“中国”才被作为我国的专称出现在官方的文书中。如《尼布楚条约》中,我们以“中国”作为与“鄂罗斯”(俄罗斯)相对应的国名。再如,林则徐在《拟谕英吉利国王檄》中写道:“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而“中国”正式写进外交文书,首见于1842年签署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中既有“大清”与“大英”的对称,又有“中国”与“英国”的对称,并多次出现“中国官方”“中国商人”的提法。此后,清朝就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了。


何尊(局部)


时光流转3000年,明所从来,知所从去,从最早的“中国”到现在的“中国”,再到未来的“中国”,繁荣昌盛的中国是中华儿女自信之基、自强之源,以献身于伟大祖国为光荣使命,才能让“中国”二字越擦越亮,让文物上的“中国”穿越千年岁月而熠熠生光!



国庆抽奖福利来啦!!


规则如下:

【1】需在开奖前转发本推文到朋友圈(可分组),集赞10个,保留到兑奖时核验。

【2】中奖人需要在珞珈山遗事的任意群聊内。目前有群聊“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12个群聊。未入群需要入群的请添加珞珈山遗事微信  wcu1925

【3】本抽奖到400人自动开奖,人数达不到会在今晚23:59分开奖。请于开奖24小时内在后台或微信联系提交地址、电话等信息,逾期无效。

【4】提前预告,明天上午瓦当冰箱贴预售结束后,会正式上线。届时抽奖继续!!请各位敬请关注!!!

\ | /


关注我,一起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珞珈山遗事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