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事 105 || 918事变后,武大学生是如何做的

文摘   2023-09-18 08:55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遗事





1931年,918事变后不久,武大学生强烈要求校务委员会发电报给南京国民党中央,敦促国联依照制裁共约第16条,一致对日实行经济绝交。(即抵制日货

 

1932年9月,武大学生开展抵制日货活动,签名发誓,不收回东北,坚拒购买日货。

 

1932102日,武大学生成立抗日救国会。会后不久,500名师生到国民党武汉行营请愿,要求发给武器,以备抗日。

 

1932126日,武汉大学学生会组织示威团,与其他高校一同赴南京进行请愿示威活动。



1931年,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区第一期工程竣工。也就是在这一年,918事变,武汉特大洪灾,金价上涨,民不聊生,武大人便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依然坚持建设,终于在1931年底使得部分校舍竣工。


1932年底,胡适先生来到武大,并在日记中谈到武汉大学的建设,“人们说他们是平地起楼台,其实是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其毅力真可佩服。看这种建设,使我们精神一振,使我们感觉中国事尚可为”。正是武大人的多方努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才铸就了这一方天地,展现了中国人的在民族危亡之际,坚持建设,延续民族精神之毅力与勇气!


1935年,“一二·九”救亡运动后,武汉大学李厚生(李锐)、郭佩珊、潘乃滨等人积极组织游行示威,游行学生在汉口租界高呼——


“打倒倭寇!”


“日本鬼子滚回去!”



第一届从大一到大四都在珞珈山水下成长的孩子,在1936年6月毕业。他们在国难深重之中来到珞珈山下,四年之后,他们向救亡大道前行。在《国立武汉大学第五届毕业纪念册》的卷头语处,写下以下这段话,这一年是918事变后的第五年。谨以此记。



卷头语

时光迅速,转瞬四年过去!此四年中,湖山之陶醉,师长之熏陶,同学之切磋,固在在足资吾人依恋,留连而不忍舍去!
虽然,吾人于国难声中联袂而来,固亦思砥砺德行,充实智能,锻炼体魄,为解除国难而去。今者外侮日深,内忧未已,国难之严重,方与日俱增;吾人既差幸学程告一段落,则各就所知,各尽所能,勇猛奋发,向救亡大道兼程迈进,今正其时;则又安敢牵于情感之私,而有违解除国难之素愿哉!
呜呼!珞珈东湖固好,长白龙江亦好;母校固可爱,祖国亦可爱,师友固足依恋,同胞亦足依恋,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吾人将爱其大者兼及小者,吾人决不敢仅爱其小者而忘其大者;斯编之辑,固将以之策励,而非仅供回忆已也!
骊歌乍唱,百感交乘,别绪填膺,壮怀在抱,吾侪于徘徊瞻顾之余,终于大踏步向救亡大目标分途迈进矣!别矣诸君,为国珍重
林强谨志  二五年夏
 

19361031日,武大学生救国会发表《反对日军在天津演习宣言》,疾呼反对日军在华北演习。后持续推动抗日运动持久深入,组织时事座谈会、新文学研究会、歌咏会等活动。李厚生主编《救亡壁报》,盘乃滨等主编《武大学生》,歌咏队唱响救亡之歌,《五月的鲜花》在理学楼阶梯教室久久不歇、最为动人。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战斗不歇。”

 

193778日,武汉大学学生救国团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和平已经绝望,要求政府立即出兵抗日。不久,成立“抗战问题研究会”。


19371231日,周恩来应武汉大学抗战问题研究会的邀请,在武大礼堂发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的演讲,动员中国青年“到军队里去,到战地服务去,到乡村中去,到被敌人占领了的地方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武大人西迁乐山办学长达八年之久。武昌的珞珈山校舍,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6月到8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珞珈山别墅居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武大不少学生奔赴抗日的各个战场,为抗日战争抛头颅洒热血。

 

……

 

1937年到1945年期间,武大人在乐山弦歌不辍。前方将士效命于疆场,后方教师尽瘁于讲台。1944年,武大报名参加远征军入伍抗日的学生就有154人。



……

 

 

再记:

比较匆忙,凭借记忆和以前的推文写了寥寥几笔。文字内容比起武大学生真实抗战的英勇事迹应该是挂一漏万了。武大教工职员中的抗战事迹亦浓墨重彩、无私无畏,留作以后再作书写。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一年毕业的武大学生在民族危亡开始之际于珞珈山求学,后虽不舍珞珈之情,但更不忍看祖国大好河山毁于日寇之手,于是奔赴抗日大道而去。


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推荐阅读:


遗事 103 || 武汉大学 “ 抗战 ” 主题校史书籍推荐


再遗事 059 || 78年前,武大学生提前5天获取日本无条件投降“ 情报 ”


1938年春,蒋介石在武汉大学



关注我,一起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珞珈山遗事
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