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年/ 校长要进课堂,别太把“校长”当回事

文摘   2025-01-25 22:00   湖南  
校长要不要上讲台进课堂?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校长是给谁做校长。
为学生做校长,才是一个正派的校长。
为学生设计教育,这是校长的使命。
校长是设计者,不是管理者。全校任何人都可以是管理者,唯独校长不是。只有设计者与管理者角色分离的时候,才可能发现设计的缺陷,让设计不断升级,让管理逐步高效。
孩子需求,学生立场,是校长进行教育设计的出发点。好的课堂,是孩子需求迸发的地方,是教育真实发生的地方。
不进课堂,不上讲台,不了解师生,校长的教育设计必然是盲目的。
还有,如果你真爱学生,你肯定无法不上讲台。如果你真是一位好校长,进课堂确实累,但那种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

有人说校长不能上课,因为校长“每天有10多个小时的事务性工作”。我想,如果做校长一定要这样,那可以选择不做校长呀。
我见过不少的好校长、大校长,他们都上课,都上主课。比如魏书生,当了校长上课,当了局长也上课。全国都叫“魏老师”,几乎没有谁称“魏校长”或者“魏局长”。
李镇西老师,在成都武侯中学做了11年校长,留下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退休了,然后在全国各地继续当老师,还是为了这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是由好老师来的,但很少有局长是校长来的。你别分解这句话,我说这个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告诉你,校长不是官,要指望当官,走“校长路线”基本没有希望。
校长只是一个老师,别太把校长当回事。
我见过了很多(不是很多,而是很多很多)好老师当了校长后,再也回不到做老师的感觉。当不了校长的时候,闷闷不乐。不做校长的时候,无所事事。这种日子就像沙漠里的地平线。

自己的命运在自己手里,“校长”的命运在别人手里万一哪一天你做不了校长,你还可以做老师——你本来就是好老师,只是不小心做了一回校长。

做校长,于公于私,都要进课堂——最好是天天都进课堂,看见学生也让学生看见你。上讲台,才是校长自己的生命线。
做自己,别只做校长。
从退休到“上墙”一般需要20好几年。长长的日子还在后头。
——2025年1月25日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詹大年私号
詹大年认为:家庭教育教人文,学校教育教科学,社会教育教规则,自我教育教信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