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神秘的纵目青铜面具。
走近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件面具微微上挑的眉毛,双眼斜长,眼球非常夸张地向外凸出,长达16厘米;两只耳朵向外延展,就像鸟儿的翅膀一样。
这样的形象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
有人说这个面具的形象是古蜀人的先祖:蚕丛。
关于蚕丛,在《华阳国志-蜀志》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纵目。”
蚕丛,即蚕丛氏,即蜀人的先王。
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玄妙,说这件纵目面具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烛龙。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直目正乘”,就是我们所说的纵目。
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西北海的外面,赤水的北边,有一座章尾山。有一位神,长着人一样的脸,蛇一样的身子,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它闭上眼睛,天下就变成了黑夜;睁开眼睛,天下就成了白天。它不吃不睡不呼吸,还能请来风雨。它能照亮九重泉壤的阴暗,因此被叫做烛龙。
从这段记载来看,烛龙应是一位上古大神,它创造了白天与黑夜,而自身也得以永恒。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这也许只是巧合,毕竟螃蟹也是纵目呢!
但要说烛龙与这件纵目面具的关系,咱们要先从“烛”字说起。
在古代,“烛”写做“燭”,即一边是“火”,一边是古蜀的“蜀”字。
而最早的“蜀”字,又和《山海经》中记载的“人脸蛇身”的烛龙形象十分契合。
这也从侧面说明,烛龙也许和古蜀国有莫名的关系。
而古蜀国的人们按照烛龙的形象铸造出的青铜纵目面具也许就是对时间、光明、和永恒的生命的一种崇拜。
除了青铜纵目面具,在三星堆还有一件文物也与烛龙对应上了,就是下面这些类似眼睛的青铜符号。
这些符号上的直线,就像眼睛的开合。
开合之间,有了明暗,也就有了阴阳;不断开合,时间也就开始流动起来。
过去、现在、未来,形成一条线,延伸到茫茫不可知中。
除了烛龙,《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个叫烛阴的上古大神,不过据专家研究发现,这两个名字在古代的发音极为相似,所以很有可能是同一个神。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䏿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从这段记载来看,如果烛阴就是烛龙,那烛龙大神可太厉害了。
一呼一吸间,便是人间四季;一睁一闭眼,即是时间流转。
这样也解释了为什么专家会说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和烛龙有关。
也许只有能力如此出众的大神,才会得到神秘的古蜀人的崇拜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