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七千多年前的远古时代,人们在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看到了从黄河中浮出的龙马,龙马身上还背负着一张神秘的图纸,即河图。
后来这张图被献给了伏羲,伏羲依此推演出了先天八卦,也就是《周易》的来源。
又相传,在大禹时期,洛阳洛河中浮出了一只背驮"洛书"的神龟,将洛书献给了大禹。
大禹得了洛书后成功治理了水患,于是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指的就是这两件事。
其实按专家所说,河图中的“河”指的并不是黄河,而是宇宙中的银河。
据说河图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条白色的龙围绕着中心一个点旋转,其中的白龙就是银河,中心的点是北极星。
后来在漫长的时间里,旋转的白龙逐渐演化成一白一黑两条龙,即我们熟知的太极图。
而河图中的五十五个黑白点,分别代表阳与阴,天数与地数。
河图
天数(单数)代表阳、天,地数(双数)代表阴、地。
天数相加为二十五,地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共五十五,形成了“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宇宙规律。
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更是巧妙无比,它以“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腹”的方式,形成了八卦九宫图。
洛书
这一排列在数学上属于三阶幻方,即横、竖、斜三个方向上的数字之和均为15,更在天文上对应了北、南、东、西、中五个方位,以及五行、五时等宇宙运行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河图中的数字排列还与斐波那契数列有着惊人的联系。
河图中的横线与纵线上的数字之和,分别为34和21,这两个数字恰好是相邻的斐波那契数。
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数列,如树叶的排列、贝壳的螺旋等,都遵循着这一数列的规律。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河图洛书与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联系。
上古时代,我们的先人根据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制定了一种原始的太阳历法——十日历。
这种历法将一个太阳年分为十个相等的时期,每个时期为36天,共计360天。
岁末还有5~6天为过年期,用于调整历法与天象之间的误差。
十日历在中国流传了一万四千多年,对后世历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十日历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历法所取代,但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仍然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农历的制定中,仍然可以看到阴阳五行观念的痕迹。
总之,无论在哲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还是在医学、农学等实践领域,河图洛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揭示了宇宙间的阴阳平衡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为后人研究宇宙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