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外要价三个亿!我们差点失去它……

文摘   2024-10-20 08:01   浙江  

罍是古代的一种酒器,有方、圆两种形制,而皿方罍则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精美、最大的一件方罍,堪称“方罍之王”。


在皿方罍的盖子上有八字铭文:皿而全作,父己尊粦。


器身上有六字铭文:皿作父,己尊粦。


皿氏,是商周时期极尊贵的世家大族。


他们当时也许是身负着某种使命,带着皿方罍从中原南迁……



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的一位村民在劳作时,不经意间挖出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这样的发现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直到五年后,为了儿子的学业,这位村民无奈地将器盖充作了学费。


这件宝物被学校的校长认出,乃是商代太庙的古物,价值连城。


器盖的出现,很快在收藏界传开,人们开始四处寻找与之相配的器身,却遗憾地发现,它早已被古玩商捷足先登。


此后几年,器盖在国内辗转流离,而器身则远渡重洋,在巴黎现身。


民国十九年(1930年),皿方罍器身落入了日本藏家浅野梅吉之手。


这位藏家对青铜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将皿方罍视为珍宝,悉心收藏。


1961年,浅野梅吉的遗稿《中国金石陶瓷图鉴》出版了,其中收录了皿方罍的照片,并在文字说明中介绍了它的来源和购买时间。


这段文字,成为了后来追寻皿方罍下落的重要线索。


1950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皿方罍器盖在经历了多次转手后,最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金明转交给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


而器身,则继续在日本藏家新田栋一手中流传,直至2001年。


1992年,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先生在日本藏家新田栋一家中看到了皿方罍器身,他立刻被这件器物的雄伟与精美所震撼。


经过仔细比对,他确认这件器身与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为一套。


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也为器身回归之路带来了些许希望。


然而,要想让皿方罍器身回归祖国,并非易事。


2001年,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了皿方罍器身,上海博物馆虽然积极参与竞买,却未能如愿以偿。


最终,一位法国买家以924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了这件宝物,创下了当时中国青铜艺术品拍卖价格之最。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皿方罍的团圆之路就此结束。


2014年,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再次拍卖皿方罍器身,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事件,他们牵头组织了一支由文博界、企业界和收藏界代表组成的代表团,赴纽约进行洽购。


经过艰苦的谈判和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于当年3月19日达成了洽购协议,皿方罍器身将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6月12日,在纽约举行的皿方罍器身交接仪式上,人们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当器身缓缓落入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手中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刻,不仅是对皿方罍团圆的庆祝,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


2014年6月28日,皿方罍器身与器盖终于在湖南完成了合体。


自此,皿方罍将永远珍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和记忆。



皿方罍之所以被誉为“方罍之王”,不仅因为其体型硕大、雄浑庄重,更因为其雕刻精美、富丽堂皇。


它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器型独特,装饰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的雄伟与庄严。


肩部两侧装饰的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的兽首鋬,以及四面边角和各面中心装饰的八条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都彰显了皿方罍非凡的艺术魅力。


皿方罍上的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等传统纹样,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它们不仅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可以说,皿方罍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部历史的长卷。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商代到现代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华文明从辉煌到衰落再到复兴的艰难历程。


在皿方罍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也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皿方罍的回归,不仅是对一件文物的追回,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提振。


如今,皿方罍静静地矗立在湖南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像一位历经风雨的王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一直在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文物像皿方罍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鸢尾艺术杂谈
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科普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