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彭山有个流传很广的传说:“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进成都府。”
从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在石牛和石鼓相对的地方,藏着万万五的金银财宝,如果有人能找到这些宝藏,就可以买下整个成都府!
虽然百年来并没有人在此地见过石牛和石鼓,但真的有人在捡到过银锭子。
据一名盗贼供述,他曾先后从岷江水底捞到了两块金锭,一块呈老虎形状,另一块方方正正,底下还刻满了字。
两块金锭组合后是一方金印,总重六斤多,约3000多克,上面刻着“永昌大元帅印”。
这名盗贼捞到金印后并没有和同伴分享这一惊喜,而是选择偷偷藏好,私下里换成了800万元人民币,而收藏这枚金印的买家更是转身卖了3200万!
庆幸的是,由于文物等级过高,这伙人在交易的同时也落入了公安机关的法网,在监狱成了邻居。
除了上面的金印,还有人从岷江内捞出了一枚品相完美的50两金锭,上面刻着“长沙府天启元年分岁供王府,足金伍拾两正。”
“天启”是明熹宗的纪年,“天启元年”即1621年,这是长沙府进献给藩王的供金!
据悉,光是派出所从犯罪嫌疑人那里收缴来的文物就有一千多件,预估市值超过三个亿,可以想象岷江水底还未被发现的宝藏该有多壮观了。
至此,不禁让我们开始产生疑惑:江里的宝物究竟从何而来?到底是谁将这些宝物沉入了江底呢?
在当地传说中,沉宝之人是明末农民军领袖,曾在成都建立大西国的张献忠。
张献忠,陕西延安人,是明末农民起义中与李自成齐名的农民领袖。
在明末大起义的潮流中,张献忠揭竿而起,成为了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文献记载,张献忠于转战期间,囤积了无数财宝。
1646年,满载财宝的船队遭明朝军队偷袭,沉入岷江。
但实际上沉宝的人到底是不是张献忠?宝船又沉在了哪里呢?
从前面那句“石牛对石鼓”的民谣来看,要想找到沉船的位置,首先要找到石牛和石鼓。
经过考古人员的走访发现,在岷江旁边的密林里矗立着一座虎形石雕,面朝南方,眺望着岷江;而在石虎旁边的崖壁上则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龙,也是正对着岷江。
在石龙的不远处还有一块岩刻,上书: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
且据当地县志记载,这对石龙石虎从宋代就存在于此,由此可见,民谣中的“石牛”、“石鼓”极有可能就是密林中的这对石龙和石虎!
确定了沉船的大概位置后,考古专家紧接着划定出重点发掘区域,这也意味着江口镇沉银发掘考古正式开始!
在挖掘了两个月后,考古队终于将河床上的泥沙和鹅卵石清空,露出了红色的基岩。
考古队员们将沟底的泥沙进行淘洗后果然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其中包括银质发簪、金发饰、金耳环、金手镯等女性饰品,还有用来藏银锭的木棒,里面的每一块银锭上面都写上了制银工匠的名字和银子来历,这也侧面为我们印证了张献忠的起义路线。
除此之外,该遗址还出土了一批金银册,无疑也是明代的,而且是明王朝用来册封臣子的册子。
当时规定,封王就用金册,册封郡王以下就用银册。
而从江底发掘出的大量金银器也印证了我们上面所说,这就是张献忠沉银的地点!
而至于张献忠这些财宝的来历,也无非就是盗抢来的。
尤其是江底出土的那些金耳环、发簪、金戒指、手镯,就是张献忠掠夺四川及其他区域百姓的最直接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