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杂录】趣联巧对辑录(作者:郑文光)

旅行   2024-11-10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絮语杂录】



郑文光


【辑前小引】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修辞方式。

对仗,节奏与平仄相对,音法、字法、词法、句法符合声律。

对联,符合“对偶”和“对仗”要求,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的艺术形式,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类型!

本辑录…诗联、文赋联、俗语联十副,供分享……



一、(诗联)咏乌镇


水载诗中市,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桥驮画外花。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水载诗中市” 为 “仄仄平平仄”,下句 “桥驮画外花” 为 “平平仄仄平”,整体呈现出 “仄起仄收” 与 “平起平收” 相对仗的格局。

从每个字位来看,平仄相对,这种严格的平仄对仗,使得诗联在音韵上形成呼应和对称之美,节奏感十足,充分体现严谨与精妙。

2、意境分析

诗联,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镇,独特的水乡风貌和如诗如画的意境。

“水载诗中市” ,将乌镇的市街置于水上,仿佛整个市镇,是在水上漂浮着的一首诗。水载” 二字形象地表达出乌镇水网密布,市镇与水紧密相连的特点。给人一种灵动、轻盈的感觉,暗示着乌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诗一般,耐人寻味。

“桥驮画外花”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桥驮” ,桥,横跨在水面上,仿佛承载着某种美好的事物,“画外花” 则将读者的视野从桥上引向了更远处。让人联想到桥的那头,可能是一片繁花似锦的美景,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3、综合评论

诗联,以水为纽带,以桥为连接,将乌镇的水、市、桥、花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独特魅力。不写高楼大厦和繁华商业街,只写“水和桥”,仅用十个字,就把乌镇堪称“灵魂”之美,呈现出来了!



二、(诗联)咏荷格
展华清气远,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停泞素心铮。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展华清气远” 为 “仄平平仄仄”,下句 “停泞素心铮” 为 “平仄仄平平”,整体呈现出 “仄起仄收” 与 “平起平收” 相对仗的格局。

从每个字位来看,平仄对仗严格,体现驾驭格律形式的熟能生巧。

2、意境分析

“展华清气远” ,“展华” ,展现出华丽、美好的姿态,暗示着荷花盛开时的娇艳美。“清气” ,突出了荷花所散发出来的清高、淡逸的气息,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远” ,强调了这种清气能够弥漫整个空间,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

“停泞素心铮” ,刻画了荷花的品格。“停泞” 可想象为荷花生长在泥泞之中却不为所浊,表现出它的坚韧与淡定。“素心” 指荷花纯净、守洁的心性,象征着它的高洁品质。“铮” ,给人一种铮铮铁骨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荷花在污浊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

3、综合评论

诗联,从荷花的外在姿态,到内在品格,进行了全面的描绘,将荷花的美丽、高洁、坚韧等特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既清幽又充满力量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散发着清香,坚守着自己的品格,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的享受。



三、(诗联)海客弄潮


降风伏雨潮头汉,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劈浪耕涛海子牛。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降风伏雨潮头汉” 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 “劈浪耕涛海子牛” 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整体呈现出 “平起仄收” 与 “仄起平收” 相对仗的格局。

从每个字位来看,平仄对仗守正合规。体现了“功、性两见”的创造价值。

2、意境分析

诗联,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海客弄潮的豪迈场景和无畏精神。

“降风伏雨潮头汉” ,描绘了在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下,那些勇敢的弄潮儿站在潮头,仿佛能够掌控风雨,展现出一种英勇无畏、敢于挑战的气魄。“降”“伏” 二字形象地表达出弄潮儿对风雨的驾驭能力,与汹涌的潮水和恶劣的天气抗争。

“劈浪耕涛海子牛” ,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豪迈的意境。“劈浪”“耕涛” 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弄潮儿在海浪中奋勇前行的姿态,他们如同强壮的牛在大海这片广阔的 “田地” 里耕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果敢对大海的征服欲表现得淋漓尽致。

3、综合评论

诗联,将海客在风雨海涛中的英勇形象完整地呈现出来,营造出波澜壮阔、豪情满怀的意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海的磅礴力量和弄潮儿的无畏勇气,同时也传达出勇于挑战、敢于拼搏的精神内涵。



四、(诗联)自侃

夹尾当奴无此骨,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扬头作汉有其华。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夹尾当奴无此骨” 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 “扬头作汉有其华” 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整体呈现出“仄起仄收” 与 “平起平收” 相对仗的格局。

从每个字位来看,充分体现了信手拈来,字字不脱靶。

2、意境分析

诗联,通过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不甘卑屈、要昂首挺胸做有骨气、有风采之人的意境。

“夹尾当奴无此骨” ,描绘出一种卑微、顺从的姿态,用 “夹尾”“当奴” 等词汇形象地表现出那种低声下气、没有骨气的状态,而 “无此骨” 则明确地否定了这种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卑屈行为的不屑和摒弃。

“扬头作汉有其华”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扬头” 展现出一种昂首挺胸、自信满满的姿态,“作汉” 表示要做一个有骨气、有担当的男子汉,“有其华” 则强调了这样的人,身上所具备的风采、光芒,整体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

3、综合评论

诗联,从否定卑屈到肯定自尊自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意,营造出一种鼓舞人心、激励人要挺起胸膛、坚守骨气的意境,让读者在诵读诗联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力量,激发起自身的豪情壮志。



五、(俗语)海鲜榜

文蛤泥螺花壳子,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平平

竹蛏蟛蜞金钩虾。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文蛤泥螺花壳子” 为 “平仄平平平仄仄”,下句 “竹蛏蟛蜞金钩虾” 为 “仄平平平平平平”。

首字平仄相对,整体来看,下句的连续平声较多,对仗并不十分严格。但这种相对灵活的平仄安排,符合俗语自然、顺口的特点,使得俗语联在音韵上也能产生一定的呼应效果。读起来较为顺口、流畅,能够很好地适应列举海鲜这样一种轻松、自然的表述情境。

2、意境分析

俗语联,主要营造的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生活场景,围绕着列举海鲜展开。

通过 “文蛤泥螺花壳子”“竹蛏蟛蜞金钩虾” 等具体海鲜名称的罗列,仿佛能看到一个热闹的海鲜市场场景,这些海鲜名称的接连出现,给人一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之感,让人联想到海鲜的鲜美味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生活场景,比如购买海鲜、烹饪海鲜、品尝海鲜等等。

3、综合评论

俗语联,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或深刻的思想表达,只是单纯地通过列举海鲜来传达一种生活气息、轻松自然的氛围,让读者能在脑海中勾勒出与海鲜相关的日常生活画面,感受到生活中的那份烟火气。



六、(俗语)寓意联A
满罐不荡半罐荡,

仄仄仄仄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平平

丛花无奇孤花奇。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尽管整体都是连续的仄声和平声,并非如格律诗般精准对仗,但这种特殊的平仄安排,使得俗语联在音韵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呼应,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能通过这种对比强烈的音韵特点,更好地表达所要传达的寓意。

2、意境分析

俗语联,通过对 “满罐”“半罐” 以及 “丛花”“孤花” 不同状态的描绘,营造出富有生活哲理的意境。

“满罐不荡半罐荡” ,以罐子的满与半以及液体在其中的晃动情况作比,形象地描绘出那些学识渊博、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低调沉稳,不会轻易张扬(满罐不荡);而那些一知半解、半桶水晃荡的人却常常喜欢卖弄、表现自己(半罐荡),让读者能够联想到生活中不同人的行事风格和态度。

“丛花无奇孤花奇” ,从花卉的角度进一步阐述类似的道理。大片花丛因为花朵众多,反而显得平常无奇;而单独一朵花却可能因为其独特性而引人注目。这暗示着在群体中,个体可能会被淹没,而当个体独自展现时,可能会凸显出独特的价值,就像在生活中,有些人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但在独自发挥时却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3、综合评论

俗语联,将两种不同的事物对比呈现,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一种关于谦逊、内敛以及重视个体独特性的生活哲理,让读者在思考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



七、(俗语)寓意联B
虾兵蟹将龟孙子,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燕舞莺歌马屁精。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虾兵蟹将龟孙子” 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 “燕舞莺歌马屁精” 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整体呈现出 “平起仄收” 与 “仄起平收” 相对仗的格局。

从每个字位来看,严格的平仄对仗使得两句俗语在音韵上产生了一种呼应与对称之美。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出它所蕴含的讽刺、调侃等寓意内容。

2、意境分析

俗语联,通过对 “虾兵蟹将龟孙子” 和 “燕舞莺歌马屁精” 两组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讽刺、调侃的意境。

“虾兵蟹将龟孙子” 描绘了一群看似威风凛凛但实则并不起眼、甚至有些滑稽可笑的形象,可能暗示着那些在某个场合或群体中充当小喽啰、没有什么真本事却又爱咋呼的人。这些形象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杂乱、低端的感觉,仿佛是在贬低这些人的价值和地位。

“燕舞莺歌马屁精” 则刻画了另一类人,他们通过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方式来讨好他人,就像燕儿跳舞、莺儿唱歌一样,极尽讨好之能事,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这里用 “燕舞莺歌” 的欢快形象来反衬 “马屁精” 的丑恶嘴脸,更加突出了这类人的虚伪和令人厌恶。

3、综合评论

俗语联,通过鲜明的对比,将两类不同的负面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讽刺和调侃效果,让读者在脑海中能够清晰地勾勒出这些形象的特点,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这类不良现象或人物的不满和批判态度。



八、(俗语)脱贫奔康
奔小康,一人不拉下;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脱贫困,双袖撸起干。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奔小康,一人不拉下;” 为 “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下句 “脱贫困,双袖撸起干。” 为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通过平仄的对比,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这种相对的平仄安排,使得俗语联读起来更加顺口、和谐。进一步强化了俗语联所表达的决心和精神,即确保一人不拉下地奔小康,又要通过撸起袖子加油干来脱贫困。

2、意境分析

俗语联,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干劲、脱贫奔康的意境。

“奔小康,一人不拉下” 描绘了一幅全民共同迈向小康生活的画面,强调在追求小康目标的过程中,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体现了公平、全面发展的理念。“奔” 字体现了行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 “一人不拉下” 则凸显了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和重视,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为了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努力的决心和责任感。

“脱贫困,双袖撸起干” 侧重于描绘脱贫过程中的实际行动。“脱贫困” 明确了目标,而 “双袖撸起干” 则形象地展现,人们积极投入脱贫工作的姿态。人们挽起袖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给人一种充满活力、脚踏实地的感觉。

3、综合评论

俗语联,在平仄上虽不像格律诗那样,执行精准且严格的规则,但通过独特的平仄安排,既保留了俗语口语化、顺口易记的特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音韵上的和谐与呼应,读起来顺口、流畅,能够很好地适应表达脱贫奔康这一主题的情境。

在意境方面,成功地营造出积极向上、充满干劲的脱贫奔康的意境,通过对目标和行动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热情、决心和实干精神。充分展现了俗语这种语言形式,在传达社会发展主题、激励人们行动方面的独特魅力。



九、(俗语)双城颂A
大美南通坐地虎,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高光上海过江龙。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尽管整体都是连续的仄声和平声,并非如格律诗般精准对仗。但这种特殊的平仄安排,使得俗语联在音韵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呼应,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对比强烈的音韵特点,更好地突出所表达的内容,即通过对南通 “坐地虎” 和上海 “过江龙” 的形象描述,展现出两座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质,让读者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南通的稳重霸气与上海的灵动璀璨之间的差异与对比。

2、意境分析

俗语联,赋予南通 “坐地虎”、上海 “过江龙” 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对比鲜明、各具特色的双城意境。

“大美南通坐地虎”,将南通比作 “坐地虎”,暗示南通在其自身地域范围内有着稳固的根基、强大的实力,就像一只盘踞在本地的老虎,沉稳而霸气,给人一种内敛而有力量的感觉。这种形象描绘让读者联想到南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当地的深厚底蕴和坚实发展,仿佛南通是一个低调而又不容小觑的城市。

“高光上海过江龙”,把上海形容为 “过江龙”,突出上海的灵动、跨越的特质。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创新性和流动性,就像一条能够跨越江河、穿梭于不同地域之间的龙,充满活力和动感。这一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上海的繁华、现代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它不断地在拓展、发展,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态势。

3、综合评论

俗语联,在平仄上有着独特的安排,虽不符合常规格律诗的对仗要求,但通过连续的仄声与平声形成强烈对比与呼应,在音韵上独具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效突出了所表达的内容。在意境方面,成功地营造出了对比鲜明、各具特色的双城意境,通过对南通和上海赋予不同的形象描述,传达出对这两座城市各自特色与发展的赞美之情,充分展现了俗语这种语言形式在传达城市印象、赞美城市特色方面的独特魅力。



十、(文赋联)双城颂B
同天勍胜,港埠上海含彩;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与地角壮,江城南通有声。


Al评论:

1、两句间平仄对仗关系

上句 “同天勍胜,港埠上海含彩” 为“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起仄收”。下句“与地角壮,江城南通有声”为“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起平收”。平仄相对,从天地两个维度,展现出上海和南通两座城市不同的风貌特色,更好地传达出这两座城市的活力。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两座城市,在特色与风貌上的差异与对比,强调了两座城市在特色与风貌上的区别。

2、意境分析

文赋联,通过对上海和南通两座城市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宏大、对比鲜明且富有特色的双城意境。

描述上海:“同天勍胜,港埠上海含彩”,从 “同天” 这样宏观的层面入手,暗示上海有着与天一样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宏大的发展态势,有着强大的实力和优势(“勍胜”)。接着聚焦到 “港埠” 这一具体的地域特色,描绘出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繁忙与活力,而 “含彩” 则进一步展现出上海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多彩,就像一座蕴含着无数光彩的城市,给人一种璀璨夺目、充满活力的感觉,让读者能感受到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与魅力。

描述南通:“与地角壮,江城南通有声”,从 “与地” 这样宏观的层面切入,暗示南通有着扎实的根基和深厚的底蕴,如同大地般稳重(“角壮”)。然后聚焦到 “江城” 这一具体的地域特色,展现出南通作为江城的独特风貌,而 “有声” 则突出了南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仿佛能听到南通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出的声音,给人一种稳重、有活力的感觉,让读者能感受到南通作为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的魅力。

文赋联,通过 “天” 与 “地”、“港埠” 与 “江城” 等不同层面和地域特色的对比,传达出这两座城市各自特色与发展。

3、综合评论

文赋联,在平仄上严格遵循对仗规则,通过精准的平仄安排,使诗句在音韵上和谐动听,富有节奏感。在意境方面,成功地营造出了宏大、对比鲜明且富有特色的双城意境,通过对上海和南通两座城市从宏观到微观、从地域特色到发展态势的描述,传达出对这两座城市各自特色与发展。充分展现了文赋联这种文学形式,在表达城市印象、赞美城市特色方面的独特魅力。

【结语】

对联,用冷字僻典,拿腔作势;或语言刻板,一本正经;至意趣荡然,皆不可取。追求文字浅白,不用华丽辞藻,突出真实自然之表达,方为上品。对联字少,不等于寓意不深,有时蕴藏“四两拨千斤”之能耐。

俗语联,易产生平仄不相对,不必刻意回避,服从意境为要……

2024年10月27日于挹爽庐

(感谢北飞雁提供Al评论支持)




鸣谢:郑文光先生赐稿分享!


郑文光先生热文

【中篇小说】上海小业主

   1  2  3  4  5

   6  7  8  9  合集


【微小说】赅话“梗喏”讲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声律启蒙》注声合集


【长篇小说】哀荡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哀荡话》全本

   上集  中集  下集


戏吟杂咏(郑文光《本色诗词联》选发)

【涉艺文论】书艺箴言录


《小品随笔》选发

   第一辑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第七辑  第八辑  第九辑

   第十辑  第十一辑  第十二辑

   第十三辑  第十四辑  第十五辑

   第十六辑  第十七辑  第十八辑

   第十九辑  第二十辑


小说

   布衣俗人

   聪明与糊涂

   花黄时节


絮语杂录

    “看书”与“吃书”

   谈笑有“红儒”

   老兵屎运

    “缺德”与 “缺心”

   “情”字掰开说

   胡适,调侃的寓意

   两性之境界

   得意便“扶摇”

   人生若无酒

   山寨…幽酷与草味

   “解甲”…裸中找乐

   盐铁论:文繁则质衰

   “乌拉草”海归

   纠一字“形意”共远

  《哀荡话》的“文眼”

  范曾——以文为基,以艺为碑

  京剧名段,唱词声韵考

  “哀荡话”方言辑录

  变体格律诗小辑

  变体格律诗续辑

  变体格律诗再续辑

  《变体格律诗再续》(一)

  《变体格律诗再续》(二)

  变体格律诗合辑


《沈启鹏中国画》品读感谈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2


相关阅读

   郑文光其人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