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门就能一进一出的小城,为何被称为“波普拉德的雅典”

文摘   旅游   2024-04-29 15:51   广东  

城外的山野和绿地▲

波多利内茨位于波普拉德河畔,城市面积仅有33.18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四千。从莱沃恰出发,一路在山谷间爬上爬下,经过一个个村落与市镇,不知不觉间就进入波多利内茨的地界。

之所以“不知不觉”,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城市界线——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外围延绵的大型商业,仅仅在城郊散落着几家超市。城镇建筑集中于国道两旁,范围很小。小到什么程度?一脚油门开进城,可能还没来得及刹车,就已经要出城了。

城市主干道▲

但小小的波多利内茨仍然五脏俱全,而且有值得探访的历史遗迹。它的文字记载历史不算太久,目前能查到的最早记录是1236年,当时它属于克拉科夫教区。克拉科夫主教向教皇提出申诉,抗议匈牙利埃斯泰尔戈姆主教非法向克拉科夫教区的各地方教堂征税,波多利内茨的教堂便在“受害者”之列。

城市主干道▲

1292年,波多利内茨被授予城市权,并吸引了不少来自西里西亚地区的定居者。1400年,波多利内茨鞋匠行会成立,成为该地第一个行会组织。1412年,它被授予匈牙利王国皇家自由城镇地位,不过不久后就被划入波兰,直至1772年波兰第一次被瓜分。在这三百多年间,波多利内茨的工商业和城市防御体系都缓慢成长,逐渐演变为一个拥有城墙和城堡的手工业小城镇。

后来的波多利内茨,是斯皮什地区的主要城镇之一,但在19世纪,它曾经拥有的城镇特权逐渐减少,手工业和商业渐渐凋零。

城中的雕塑▲

西欧地区如火如荼的工业革命,当时在东斯洛伐克地区几无回响,波多利内茨可谓是“完美躲过了工业革命”。与莱沃恰类似,斯洛伐克最初的火车路线也绕过了它,直至1893年,它才被纳入一条支线,并带动工业发展。

但也正因为这样,波多利内茨就像莱沃恰那样不被滋扰,始终以沉静姿态保持着旧时模样。如果从空中俯瞰,它呈扁豆模样,以广场为核心,建筑环绕广场而立,建筑之外则是城墙。

广场一角▲

波多利内茨的防御系统于13世纪后期开始兴建,锯齿状城墙包裹着整个城镇,城门有塔楼卫护。不过如今因为道路开拓和城市发展的缘故,城门已经无处寻觅。

波多利内茨最先吸引我的其实是位于广场一隅的皮亚里斯特修道院,修道院教堂的双塔造型在阳光下显得温暖。修道院始建于1642年,由意大利建筑商巴塞洛缪承建,为早期巴洛克式风格。

皮亚里斯特修道院的双塔▲

修道院有四座角楼,吸引我的双塔教堂位于修道院中心。修道院有着自己的防御措施,包括炮塔等,内部还有医院、药房、仓库、啤酒厂和种植园,旧时可以自给自足。

皮亚里斯特修道院的双塔细节▲

相比修道院,广场上的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才是波多利内茨的核心。它位于广场一端的中间空地上,波多利内茨最早的文字记录便是关于它的被征税问题。1285年,教堂曾遭战火焚毁,1298年重建完成,14世纪下半叶加建了拱顶。此后,它历经沧桑,几度遭遇火灾或战争创伤,还经历过地震,又一次次修整复建,风格上也不再是旧时纯粹的哥特式,拱顶和花窗都呈现巴洛克风格。

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侧面▲

值得一提的是,教堂内的圣凯瑟琳侧祭坛上的雕像原本也是出自莱沃恰的雕刻家保罗之手,不过如今所见是复制版,原版已被移入匈牙利某博物馆。教堂内的古迹还有很多,比如放眼全欧洲都相当少见的14世纪哥特式青铜洗礼池。也正是因为这座教堂的存在,波多利内茨被称作“波普拉德地区的雅典”。

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与钟楼▲

教堂前还有一座钟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原址是一座中世纪钟楼。1659年重建,改造为眼前的模样。这是一座四层建筑,底层有三道门,一道通往半采光的地下室,旧时作为城市仓库使用,还有一道门经过螺旋梯通往钟楼顶端,用于日常维护,正门朝西,上有一个大窗。钟楼里的大钟重达1.4吨,由布达佩斯工匠弗朗齐谢克·瓦尔瑟铸造。

钟楼侧面▲

广场四周的建筑普遍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普遍只有两层,红瓦斜顶,墙身颜色各异,如调色板一般。它们多半建于17世纪,旧时是商人和工匠的住宅。

广场上的建筑▲

广场上的建筑▲

如今,古朴的它们都是民居,依然保持着旧时沉静。偶有人从广场上经过,走向城外的方向。随着他们的背影望去,远处是绿地与山坡。这座与莱沃恰同为匈牙利王国皇家自由城镇的小城,有着与莱沃恰一样的格局和命运。

广场上偶有市民经过▲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本文部分首发于澎湃新闻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一代默片女神,她比烟花寂寞


这座“以大学为美”的城市,曾主导德国的战后崛起


一个有趣的人,最不爱的是做官


享誉世界的他,曾将千余画作冲入马桶,大量名作被红卫兵劫掠


每年享受318天阳光的中世纪老城

飞一般自游
就是玩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