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秆冚珍珠”的活力之城

文摘   2024-07-18 18:31   广东  

街头随处可见20世纪初的建筑风格▲

保加利亚有一条堪称欧洲顶级度假胜地的海岸线,位于第四大城市布尔加斯与第三大城市瓦尔纳之间,其中核心部分名为阳光海滩。它沿黑海的半圆形海湾向东伸展,直至巴尔干山脉的下降脊,以山海交汇处为终点。

这条海岸线不过100多公里,但仅阳光海滩区域就集中了保加利亚全国1/4以上的酒店与旅馆,每年夏季接待数百万游客,旺季连订个房间都是难事。街上从早到晚都被度假客占领,呈现出超越保加利亚国家经济几个档次的繁华。

阳光海滩以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内塞伯尔为核心,周边散落着多个货真价实的古城,从三千多年前的色雷斯人遗址,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遗痕,样样不缺,每走一步都是历史。遍地古迹配上黑海闲适,成就了“旅行就像度假,度假也像旅行”的美妙氛围。

相比之下,最容易被忽视的反而是这条海岸线的两头——瓦尔纳和布尔加斯。许多人会将它们作为阳光海滩的起点或终点,却对它们嗤之以鼻,视之为“无聊的大城市”。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欧盟经济排名靠后的保加利亚,内陆地区多山,交通也不算便利,虽然拥有无数古迹,但发展相对闭塞,黑海沿岸则是该国少有兼具古朴与活力之地。作为该国的第三和第四大城市,瓦尔纳和布尔加斯所依托的正是黑海的活力,因此呈现着不一样的风貌。

在前往布尔加斯之前,我已陆陆续续走过保加利亚内陆不少城市,习惯了动不动就在山间小路绕上一两个小时,然后眼前出现一片古朴建筑组成的老城。所以进入布尔加斯市郊,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不一样”。

布尔加斯的城区铺得很开,地形平坦。保加利亚是绿色国度,布尔加斯也随处可见公园和绿地,大量住宅散落其间。一路上有许多成排而立的板房式居民楼,都是冷战时期兴建的赫鲁晓夫式建筑,外墙颇为陈旧。旧时写字楼和商厦比邻而立,路边还可见不少围蔽施工的建筑工地,在仿若时光停顿的保加利亚别处很难见到。

入城后随处可见的赫鲁晓夫式住宅▲

布尔加斯位于黑海西岸,人口26万,经济实力在保加利亚稳居前三。作为保加利亚最重要的海港,它集中了该国大部分的石化工业、机械制造业、盐业、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拥有巴尔干地区最大的炼油厂。它也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地区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保加利亚60%的海上物流。

黑海加上平坦地势,是布尔加斯的最大倚仗。令我意外的是,即使是布尔加斯老城,看起来也压根不古老,在保加利亚乃至欧洲都可谓异类。

我的目的地是布尔加斯最兴旺热闹的商业街区——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街。大街尽头的广场上,阳光洒满地面,中央是苏军纪念碑。这种冷战时期的产物,目前在保加利亚仍有大量留存,讽刺的是,它们之所以能够留下,并非因为保加利亚人的怀念,而是因为保加利亚的经济较弱,压根没有能力处理遍布全国的海量冷战时期雕塑。相比之下,捷克和波兰等前东欧兄弟国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来早年没有保加利亚这般热衷兴建类似雕塑,二来冷战结束后就早已拆了个七七八八。

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街▲

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街尽头的广场▲

纪念碑的基座是群像雕塑,花岗岩纪念柱高耸,顶端是振臂的无名英雄形象,带着旧时烙印。纪念碑前的喷泉是当地人喜欢的去处,虽然正值正午,主喷泉并未开放,但仍有孩子在一侧的小喷泉嬉戏玩水。广场上有几处绿化带,四周摆满长凳。

广场上的苏军纪念碑▲

广场上的行人,喷水池旁的孩子▲

围绕广场的建筑群看得出不同时代的痕迹,但这个“时代”仅仅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此外便是冷战时期的苏氏建筑,还有近年来的新建筑。几座外观不规则、颇具设计感的新式公寓住宅楼散落于广场尽头,是这个古老国度里少见的“新”。

广场四周的新式住宅▲

随着保加利亚自身的变迁,建筑的功能也一再改变,比如一栋外观方正的盒子形建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典型苏式风格之外,增加了一些民族元素。它最初是布尔加斯的保共会议中心,1990年转为国有化,1991年开始成为新成立的布尔加斯自由大学所在地,这所新大学的校名也恰恰印证了时代的变化。2004年,大学搬至新大楼,这栋建筑成为布尔加斯法院所在地。

地方法院▲

在欧洲,很少会见到如此“年轻”的广场。从城市历史来说,布尔加斯相当悠久。肥沃平原加上临近大海,带来了相当优越的生存环境。近三千年前,色雷斯人在此聚居,至今仍有当时的堡垒和浴场遗迹留存。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曾在这里扎根,中世纪时曾先后被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到了1865年,布尔加斯港已经是奥斯曼帝国在黑海的第二大港口。

广场建筑和灯柱上的鸽子▲

但布尔加斯作为城市的真正崛起,还是在19世纪末。1891年通过的城市第一个发展计划,开启了新的城市布局,一批新的公共建筑在此前后出现。1888年,城市图书馆落成,1891年,名为海上花园的市政公园落成,1897年兴建了大教堂,1895年开设了当地第一家印刷厂。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1890年5月27日落成的通往普罗夫迪夫的铁路(后来这条铁路延伸至索菲亚)和1903年开通的深水港,它们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工业化,一百多家工厂相继诞生,包括糖厂、肥皂厂和东南欧地区的第一家铅笔厂。1911年兴建的布尔加斯海关,出自奥地利知名建筑师温斯坦之手,融合晚期古典主义和20世纪初折中主义风格,也成为这座新兴城市与现代欧洲相联系的象征。

即使是往往占据城市历史制高点的教堂,在布尔加斯也显得相当年轻,1853年兴建的圣十字教堂就已经是城中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不过因为贸易发达,外来人口众多,所以布尔加斯的教堂十分多元化,呈现着包容性。

一座在历史上寂寂无名的城镇,19世纪末才在工业化时代崛起,很容易让人为其打上“无趣工业城市”的标签。不过也正是受益于现代工业时代的到来,布尔加斯有着更为开阔的城市格局,它的早期规划极具前瞻性,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街与广场为城市核心,但十分少见地没有遵循“教堂+市政厅”的格局,它也没有老城市广场上最常见的中世纪行会建筑,因此不受拘束,以绿化和建筑交错,构建出更为开放的公共空间。

站在广场上,除了早已与时代不符的纪念碑之外,并没有任何能成为视线核心的建筑,但视野也因此而开阔。一片片茂密树丛之上,总会露出建筑一角,多半是新式住宅,可以想见住在其中的人会有怎样美妙的视野。

广场上的绿化和周边住宅的顶端▲

亚历山德罗夫斯卡街提供了当地人的各种需要,宽阔的步行街区上,建筑相对松散,不高的行道树可以局部遮阳,想晒太阳的人还是走在大道中间。餐厅、咖啡馆、商店和街亭林立,有着保加利亚惯常的悠闲,是一个适合慢行的好地方。

布尔加斯的市政府大楼也在这条大街上,由建筑师格奥尔基·奥夫恰洛夫设计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初。它在被烧毁的城市图书馆基础上建成,至于新的图书馆,近百年间已经几度易址,如今是布尔加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一部分。当代艺术中心容纳了美术、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等公共需求,也拥有保加利亚东南部最大的公共图书馆,这恰恰也是布尔加斯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意义所在。它在寻常面孔下隐藏的活力,恰恰印证了“禾秆冚珍珠”这句俗语。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本文部分首发于澎湃新闻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一代默片女神,她比烟花寂寞


这座“以大学为美”的城市,曾主导德国的战后崛起


一个有趣的人,最不爱的是做官


享誉世界的他,曾将千余画作冲入马桶,大量名作被红卫兵劫掠


每年享受318天阳光的中世纪老城

飞一般自游
就是玩玩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