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前村牌坊▲
神前村的村口处有一座1993年兴建的牌坊,“南昌里神前村”六个楷书大字刻于其上,捐建者马得荣是村中华侨。我要探访的台山白沙镇墨林神前村达德学校就位于牌坊旁的村口处,占地不小。
达德学校侧面▲
站在村口望去,牌坊旁便是学校围墙和侧廊的平房建筑,一栋高耸的四层洋楼位于其后。侧面望去,它高大挺拔,青砖墙身,二楼与三楼是西式外廊阳台,四楼天台有一个中式六角亭。二楼与三楼侧面都是竖条状西式大窗,一楼则是极窄的小窗,显然是为了防御。
达德学校▲
绕到校园正面,原来四层洋楼旁还有一座主教学楼,三层高,面阔三间,正面顶层西式拱廊阳台上方匾额有“达德学校”四字。
从侧面看达德学校,侧面仍是二十年代的原貌▲
从正立面来看,达德学校显然是重新修缮过,带着上世纪80年代的痕迹。这次修缮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建筑原貌。从满墙斑驳但保持原貌的侧面可以看到,它最初是非常典型的钢筋混凝土洋楼建筑。资料显示,它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
达德学校校门▲
学校的洋楼建筑▲
望向旧时校园,里面杂草丛生,已经变成了养鸡场。推开临时木门走进去,鸡群立刻四散走开。院落中间是一座造型简单的清雅凉亭,顶端青瓦,柱子上刻有“清风四面疑无夏,明月满亭别有天”的对联。
达德学校凉亭▲
达德学校内部变成了养鸡场▲
达德学校凉亭▲
走到达德学校教学楼前,门口是西式柱廊,两侧各有一个桃形拱顶,相当别致。门廊两侧堆满杂物。红色校门大敞,门上方的“达德学校”匾额,落款显示是1985年重修时所题。
校门前堆满了杂物▲
站在门口向里望去,一楼是旧时礼堂,进深可观,可惜满地都是杂物和稻草,鸡只在里面漫步,蓝墙上还有“勤奋文明守纪团结”的红色标语残留。
学校旧礼堂▲
学校内部已荒废▲
其实在到访达德学校之前,我还曾多次见到另一栋与之有关的建筑——位于白沙镇白沙圩的大华银号。
每次来到白沙圩,大华银号都是最抢眼的存在。它恰好位于街角,侧面看如同船型,只是体量不算太大,远不似上海武康大楼那般气派,只能算是一个微缩版。不过即使如此,在百年前的南粤农村,它也是相当特立独行的存在。
白沙圩大华银号▲
正面来看,它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外立面简洁,三段式呈高低错落之势。临街的一楼仍是商铺,二楼到四楼早已无人居住,不是充当仓库就是荒废,顶端西式山墙旁长出一棵粗壮盘虬的榕树,牢牢扎根于钢筋混凝土之上,如果不早日处理,建筑会遭到更大破坏。
大华银号楼顶的大榕树▲
大华银号的创始人马笃生是白沙镇神前村人,1884年出生于华侨家庭,年少时便随父亲赴美国三藩市谋生,后来成为当地著名侨领。
大华银号侧面▲
上世纪初,台山掀起华侨捐资办学热潮。马笃生听说神前村高年级子弟想要读书,只能步行十余公里前往其他学校,便决定在家乡捐资办学。他牵头发动神前村华侨捐款,自己出大头,聚拢4万元资金,建起达德学校。后来,马笃生还曾为台山一中、马氏台山东华高级补习学校等捐资。1936年,马笃生病逝,按其遗愿,亲人将遗体从美国运回家乡,安葬于白沙镇。
达德学校与大华银号都相当气派,可以想见马笃生的雄厚财力与气派。当然,还有反哺家乡的情怀。
村里的老建筑▲
图源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