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级及处理,看这篇就够了

学术   2024-11-28 18:05   河南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以上或者明显超过日常频率,粪质稀薄(含水量>80%)、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的食物或黏液、脓血。肿瘤患者合并腹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甚至可危及生命。

01
    
肿瘤相关性腹泻常见病因

腹泻可因肿瘤本身所致,也可由各种治疗所引起,如放化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肠道感染、药物、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不当等因素。  

化疗相关性腹泻

占肿瘤相关性腹泻的40. 83%,是肿瘤患者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对肠黏膜上皮产生直接损伤而出现腹泻。含有氟尿嘧啶类和伊立替康的化疗方案最易引起腹泻,发生率高达 50% ~ 80%。阿糖胞苷、放线菌素D 和甲氨蝶呤等亦常引起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血性腹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靶向药物相关性腹泻

主要是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也包括一些单克隆抗体及其他靶向药物。mTOR抑制剂所致腹泻的发生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有关,但仍有较多新的靶向药物所致腹泻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肿瘤自身因素

内分泌肿瘤如胃类癌、胰岛素瘤及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可促进多肽和 5-羟色胺的释放直接引起腹泻。而结直肠癌患者经常会出现腹泻和便秘交替的现象。胰腺疾病患者由于胆汁盐吸收不良亦可出现腹泻。此外如果患者出现肠梗阻、贫血和恶液质等,也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出现腹泻。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放疗常可直接引起肠黏膜损伤,导致隐窝细胞减少,以致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引起急性渗出性腹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性肠炎常出现腹泻症状;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及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等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致病微生物增生而引起腹泻。自行所服用的中药,如性味苦寒的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芩、黄连、藤梨根、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和半边莲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容易苦寒败胃、伤阳劫阴,导致腹泻的发生。

02
    
肿瘤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

腹泻每天 5 ~ 10 次,大便含水不多, 呈黄色或黄绿色,稀水状或蛋花汤样,伴酸臭,可混有少量黏液。严重者可发生脓血便、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

全身中毒症状

轻者可不明显,重者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进而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和低镁血症。

03
    
肿瘤相关性腹泻的分级

根据国际抗癌协会所制定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 5.0),可将腹泻的严重程度分为5级,可对照以下标准进行初步评估,当出现3-4级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尽快住院治疗。


04
    
肿瘤相关性腹泻的处理措施

非复杂性腹泻

患有1级或2级腹泻且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和口服止泻药。(危险因素:中度至重度痉挛、≥2 级的恶心或呕吐、发热、败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或脱水)

复杂性腹泻

出现1-2级腹泻伴有危险因素或有3 -4级腹泻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进一步评估病情,可输注持型基础糖电解质液如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混合糖电解质注射液等,并及时使用奥曲肽,起始剂量为 100-150μg 皮下注射,1日3次,或静脉注射25-50μg/h。如果患者严重脱水,剂量应逐渐增加至500μg皮下注射直至腹泻得到控制,并且使用抗生素(例如氟喹诺酮)。

免疫相关性腹泻


1级腹泻:口服补液和止泻治疗,消旋卡多曲或洛哌丁胺对症治疗。

2级腹泻:停用相关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若无血性腹泻可口服布地奈德9mg,每日1次。对于弥漫性溃疡或出血,可口服激素治疗[0.5-1mg/(kg·d)泼尼松当量],或仅予对症支持治疗并在症状持续3 d后加用或不加用布地奈德。

3-4级腹泻:首先给予静脉注射1-2 mg/(kg·d)泼尼松当量的激素。避免使用洛哌丁胺等阿片类药物。如果患者症状持续3-5天,或好转后复发,应每2周给予英夫利西单抗5mg/kg直到症状好转。

其他腹泻

胃、胆囊、胰腺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常伴有消化酶减少,易引起腹泻,可考虑补充消化酶进行治疗。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医伟达ONCO在线
聚焦肿瘤领域的临床指南、经典病例、视频讲座、医学图书,搭建肿瘤领域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肿瘤领域临床诊疗能力,让健康触手可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