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一周的时间,我有一个发现:中日两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两代人,截然不同
今年(2019年)夏天,妻子回家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我只好在东京过上了“独守空房”的日子。期间,来自中国山西的朋友一家人住在了我家里。
△来源 / unsplsah
我朋友40多岁,是一家IT公司的高管,妻子是银行职员,他们的儿子正在读初中。于是,8月下旬的一周,我和他们三个人组成了临时的“四口之家”。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让他们深入了解东京这个异国都市。而对于我来说,则是个能让我进一步对比中日两国文化的绝佳机会。
经过这一周的时间,我有一个发现:中日两国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两代人一般截然不同。
比方说,我和我的朋友以及他的妻子算是同代人,但是我时常觉得好像和他们儿子更相近。他们两口子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我那住在东京近郊的父母... ...
有一次,我给他们留下了家里的备用钥匙。深夜回到家打开大门时,眼前一切让我目瞪口呆——家里已经被打扫得焕然一新!
见我一脸愕然,朋友的妻子赶紧停下手里的活儿,和我解释道:“我看时间还早,就随手把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希望不要介意”。
看着一脸微笑的朋友妻子,我不禁想起了我年迈的母亲。
我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人,到了邻居家,母亲经常主动提出帮忙打扫,在打扫的过程中还特别自然,就像是在打扫自己家一样。
另一方面,朋友的儿子俨然就是当年的我——坐在沙发上,看着自己的母亲极其自然地打扫别人家的房子,一脸诧异。
除此之外,我的朋友和他的妻子,在不少方面有和我父母极其相似的地方,比如热心于教育。
有一天,我对他们说:“你们有什么特别想要去的地方吗?这周六我可以陪你们走一走”。
我原以为他们会说出东京迪士尼、浅草寺、东京晴空塔之类的景点,但他们的回答竟然是:“那就带我们去一趟东大和早稻田吧!想让孩子看看日本的一流大学到底长啥样”。
虽然再次目瞪口呆,但我还是遂了他们的愿。首先我把他们带到了我的母校东京大学。
△来源 / unsplsah
夫妻俩一边参观,一边在手机百度上检索,学习积极性可见一斑。而他们的孩子全程只说了一句话:“还不走吗,我饿了!”
到了早稻田大学,一家三口依旧是兴致不一。最后,我把他们带到了位于早稻田大学附近的我的工作地。这一次,他们的孩子终于两眼放光了。
我所就职的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出版集团,出版的漫画可谓风靡整个亚洲。看到墙壁上的各种漫画海报和桌上的周边,朋友的孩子瞬间提起了精神,拿着手机四处拍照... ...
其实在很多日本人眼中,我这一代人是日本第一代“漫画人”。无论是在读小学还是读中学的时候,我们课余聊天话题,一定和当时的热门漫画有关。
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一代人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也曾被看作两国发展史上的时间差。
但是,我很难判断现如今的中国和日本,谁才是更为发达的国家。因为作为一个常年往返于两国的人,我感觉到两国之间的“时间差”正在急速缩小。
首先对于两国的年轻人来说,考虑到经济发展情况,未来日本年轻人,很少会考虑买房买车了,赚钱只会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不去进行一些无用的社交,甚至不组建家庭不生子。
人均受教育程度越高,本身生育率就会下降。这种生活方式,近几年在中国年轻人中也渐渐流行了起来。
而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之后,年轻人的娱乐消费就变得很宽裕了,因此二次元、御宅族的文化市场就会井喷。取代婴幼儿消费市场的是不生育的成年人,他们会把这些消费用于自己身上,而不是下一代。
各种所谓低碳群体、佛系青年,本质上都是非常理智、理性。而我朋友则代表了年轻人父辈的那一代人,为了儿女甚至国家的未来操劳,日本中年人也大都如此。
因此纵观中日年轻人的生活智慧,与其说不买东西,不如说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认清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最终选择慢下来——而这,或许才是真正在享受生活。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如今,无论是中国的孩子还是日本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中心都是手机游戏。上文提到的那位中国朋友的儿子,就算是吃饭也在不停玩手机。
就这一点而言,他和日本孩子几乎是一模一样。
从消极的层面来看,中日两国的孩子都中了手机游戏的“毒”。但从积极的层面来看,通过漫画和动漫,我这一代日本人和中国的青少年一代实现了“意识相通”。
中日两国的青少年一代,也应该可以在手机游戏里找到共同的语言,毕竟他们都是少子化时代的“小皇帝”。
他/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沐浴在父母家人的宠爱之中,物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在虚幻的世界里,手机游戏同样给予他们无限的满足感。所以,他们应该都是和平主义者。
换句话说,未来的东亚,应该也会是一片祥和。
... ...
我的朋友正在用尽全力做俯卧撑,他的孩子在一旁专心致志地玩手机游戏。此情此景,让我不禁畅想起了和平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