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为海外产品的命名,为什么频频“翻车”、令人哭笑不得?

职场   2024-11-10 12:55   上海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企业品牌逐渐走向世界,消费者往往品牌名开始了解产品。然而日本的知名企业,却时常在命名上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化误解”。



记得在2007年,我离开了第一份工作,到东京去散心,顺便找过去打过交道的日本客户聚餐。漫步在东京时,特别去了2005年时刚开幕的新购物中心——表参道Hills


我当时对里面连贯所有楼层的倾斜式走道颇为惊艳:不但顾虑到了空间的开放与连贯感,在功能性上,即使是轮椅使用者也可以轻松在里面移动。


△表参道ヒルズ内景 / wiki@Wpcpey CC4.0

看到这种设计,心中不禁被日本人的贴心所折服。不过这样的正面印象,到了购物中心的地下层就大打了折扣... ...


当时地下层正在展示一辆日产新车,是日本市场独有的轻型自动车(K-Car)。外型四方,看起来很可爱,配备也走简便风,看得出来是为了争取女性客群。


这一切都很完美,直到我看到车子的名字,让我不禁爆笑——Moco


当然请各位不要误会,moco确实听起来真的很可爱。只不过在西班牙语里,moco是鼻涕、鼻屎的意思... ...


△日産モコ / wiki@Loadbeta  CC1.0

我们常认为日本对西方文化接受较早,总是跟得上国际流行趋势,甚至能够创造新风潮。但在另一方面,日本却又似乎对外语不甚理解,或是不想了解。


最好的例子,或许就是日本人对那些“诡异”外国名字的热爱。


日本人的“起名艺术”



各位也许以为开头举的例子,不过是个无伤大雅的误会。毕竟不是每个人会西班牙语、都知道moco这个词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


那么我再举一个例子好了。


同样是日本车厂,小型车制造大手大发(Daihatsu)有一部K-Car,为了强调简洁的设计,就简单明了地叫做“Naked(裸体的、直白的)... ...


我大胆猜测,或许大发是想让各位能体会到“断舍离”的日式侘寂美学? 


△Naked的特色在于车身部件基本都暴露在外,因此命名其实是有根据的——虽然有些直接 / wiki@Tennen-Gas  CC3.0


好吧,这时你可能还是会说:这些车都是在日本市场销售,车厂自己关起门来造国内用的车子,名字取得诡异也是日式风格啊!何必斤斤计较取名这种事。


那么请容我再举一个例子。


还是日本车厂,三菱有一部休旅车叫Pajero,曾是三菱主打车种,有些年纪稍微大的读者也许还会记得这辆车。


然而很不幸地,pajero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喜欢自慰的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好西班牙语发音与日本人的念法不太一样。


△不知道大家以后准备怎么面对这辆车 / wiki@Motor Verso  CC2.0


因此,当这部车要到西语系国家销售时,当地销售人员知道大事不妙,于是替它取了另一个名字“Montero”,源自西班牙语“monte(山)”这个词,也有“猎人”的意思,让人与这台车强悍的越野性能产生联想。


欲毁其人、先毁其名



当然还是会有人认为,这只是个不算太严重的失误:说到误译或是用错字词,各国企业不也不输人后吗?一个名字翻译罢了。


我只能说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太小看这些例子的严重性、以及一个品牌名的传播力量了


来源 / unsplsah


首先,笔者举出的例子都是日本大车厂,不是资源远远不如他们的中小企业。


据我所知,其他国际品牌在推出产品前,除了要和宣传人员开会,绞尽脑汁想出一个适合产品形象的名字外,也会请国际顾问公司,去确认这个品牌名在各大语言与市场中,是否有任何负面、歧义或是与产品形象不相符的情况,导致冒犯目标群体。


听起来好像是个很费时费力大的工程?相信我,好好做这些功课,总比听了就气炸笑炸的名字葬送了你的产品、让多年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来得好。


更别说许多知名企业,连将产品翻译成其他语言都很小心重视。比如“可口可乐”,这个在华人地区通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译名,简直让人拍手叫绝!这个名字会让你觉得它好喝还喜庆。


△许多饮料的中文译名都非常巧妙 / unsplsah

同样的,“百事可乐”也有不错的正面形象,还有领英(LinkedIn)、黛安芬(Triumph)、雅诗兰黛(Esteé Lauder)... ...从这些产品与品牌的中语翻译,可以看出它们针对的市场与希望形塑的形象。


看了以上的各国品牌名的例子,你会认为是日本大车厂没钱去请顾问公司确认车名、还是他们对车名在全球市场的观感完全不在意,决策者听了觉得不错就OK呢?


让人无语的外语名字



其实,这些起名无意间揭开了日本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复杂态度。至此,应该可以看出前述的日本企业,基本上还都是少数决策,重制造、轻宣传的心态为主


事实上不仅是车厂,其他日企对于使用奇妙的外国名字,依旧是让人瞠目结舌。


举个离我们比较近的例子。知名运动饮料“宝矿力水特”商品名翻译得很好,尤其是对比起日本原厂替它取的英语原名Pocari Sweat。


△来源 / ポカリスエット公式サイト


Pocari是什么意思没人知道,但是sweat是“汗水”的意思初中生都知道。那么,一瓶叫做“汗水”的运动饮料,会让你想起阳光下年轻人运动挥洒的汗水(事实上这就是它的广告形象)、还是你是在喝某人的汗水?


相较之下,它的竞争对手,不论是美国的Monster或是泰国的RedBull,名字都给人充满力量、冲劲的联想,不会有让人搞不清楚的灰色空间。


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这些大企业绝对不是没办法去取更为人接受的产品名。但从结果来看,日本人独特的文化、对外语的误解(或不想了解)与对世界市场的略微轻视,通过取名这一点表露无遗


尽管这些日本品牌有高质量的产品,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单靠产品力可能已不足以确保成功。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品牌传播也需要更深的文化理解。


△纽约街头的各式广告牌 / unsplsah 


这不仅关系到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接纳度,更关乎品牌的长久形象与口碑。而日本企业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命名,正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文化尊重与细节把控,才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环。




由“人均汽车梦”到拒绝豪车、绿色出行:日本人汽车消费观变迁简史

并非所有日本年轻人都不想生孩子:日本生育率“西高东低”之谜

甲方真的都不懂设计?我在外资、日企和国内电商做设计的真实体验




职得worthjp
在日华人就职日企专业信息平台,致力于构筑中国高端人才与日本名企间的桥梁,为著名企业招聘优秀留学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