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近日,BMJ旗下Heart期刊在线发表了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任景怡教授团队题为《Gaps in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iron deficiency in heart failure: a nationwide survey of cardiologists in China》的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心脏科医生在心衰合并铁缺乏方面的认知情况和诊疗现状,结果显示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对心衰合并铁缺乏的重视,并推动其规范化诊疗。
原文献信息:
https://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25/01/09/heartjnl-2024-324887
文章解读
铁缺乏(Iron deficiency, ID)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共病,且严重影响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和预后。近年来,AFFIRM-AHF、IRONMAN等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于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衰患者,静脉补铁可显著改善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衰再住院率。基于上述证据,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牵头制定的指南均推荐对心衰患者常规进行铁缺乏筛查,并对LVEF<50%的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予以静脉补铁治疗。
尽管如此,心衰患者在真实世界中进行铁筛查和静脉补铁治疗的形势不容乐观。西方国家的心衰注册数据显示,铁缺乏的筛查率、诊断率以及治疗率仅19-39%。中国现有超过1000万心衰患者,心脏科医生作为心衰管理的核心角色,其认知水平对患者铁缺乏的诊疗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对于心脏科医生在心衰合并铁缺乏方面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诊疗现状尚不清楚。
因此,研究团队牵头开展了一项面向中国三级医院心脏科医生关于心衰合并铁缺乏的网络调研问卷。来自中国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2名心脏科医生(51%女性)参与了此次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心脏科医生未意识到心衰患者需要常规筛查铁缺乏,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也未开展筛查。约80%的医生不清楚心衰合并铁缺乏的诊断标准,仅有0.8%医生认为转铁蛋白饱和度(TAST)<20%即可诊断铁缺乏。在补铁治疗方面,仅14%的心脏科医生首选静脉补铁,68%的医生更倾向于首选口服补铁,而目前指南明确推荐应采用静脉铁剂而非口服铁用于心衰合并铁缺乏的治疗。此外,约四分之三的医生不熟悉静脉补铁剂量的计算方法;超过80%的医生并不知晓当前指南仅推荐使用羧基麦芽糖铁(FCM)或异麦芽糖酐铁酐铁(FDI)来纠正铁缺乏。静脉补铁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脏科医生对心衰合并铁缺乏的认知和临床经验不足。尽管存在上述严重不足,但大多数心脏科医生仍表示希望进一步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心衰患者中的铁缺乏问题。
综上,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中国心脏科医生在心衰合并铁缺乏方面的认知和诊疗存在显著不足,为未来开展相关继续教育项目、提升心衰合并铁缺乏患者诊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简介
任景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心衰中心负责人、心脏科副主任、保健医疗部主任。兼任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FESC)、亚洲心脏病学会(AHS)心力衰竭分会委员、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等。长期从事心衰的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建立了心衰临床队列与标准化数据库,围绕心衰开展多维度研究,积极开展交叉学科探索,多层面推动心衰诊疗的发展。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首发重点攻关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
关于 Heart
Heart为心脏病学专家提供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该刊发表的心脑血管疾病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影像学、流行病学、全球健康、基因组学和转化科学等。
官网:heart.bmj.com |
欢迎订阅期刊Email Alerts获取最新文章资讯:
https://emails.bmj.com/k/Bmj/jausu/heartj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