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原文献信息: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人数的15%,因其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转移、治疗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治疗靶点,素有“最毒乳腺癌”之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极高的异质性,可以进一步被细分。在临床上也发现,虽然三阴性乳腺癌整体预后欠佳,但并非意味着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当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缺乏经过临床队列验证的三阴性乳腺癌特异的工具或模型,可用于精确地预测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实现对患者的复发转移风险分层进而开展个性化精准治疗。因此,迫切需要一个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的模型来优化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方案。
邵志敏、江一舟教授团队前期基于全转录组表达谱,自主研发构建了由3个mRNA和2个lncRNA组成的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后简称“多基因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划分为高危和低危复发风险组。BCTOP-T-A01研究旨在进一步前瞻性验证“多基因模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并探索针对高危复发风险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强化辅助治疗方案能否提升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主要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3日至2023年7月17日来自中国7家研究中心的504名可手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利用前期建立的“多基因模型”确定入组患者高低危风险。高危组患者按照1:1随机接受强化或标准方案辅助化疗,强化治疗组接受4个周期“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4个周期“吉西他滨+顺铂(TEC*4-GP*4)”方案化疗;标准治疗组为4个周期“表阿霉素+环磷酰胺”序贯4个周期“多西他赛(EC*4-T*4)”方案。低危组患者同样接受标准方案化疗(EC*4-T*4)。主要研究终点为高危患者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的无疾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接受相同标准治疗的高低危患者的DFS和安全性。
最终,高危强化治疗组共有166名患者,高危标准治疗组共有170名患者,低危组共有168名患者。结果显示,经过中位45个月随访,高危患者接受强化治疗组3年DFS率为90.9%,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的80.6%(HR, 0.51; 95% CI, 0.28-0.95; P = 0.03)。此外,强化治疗组的3年RFS率也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92.6% vs 83.2%; HR, 0.50; 95% CI, 0.25-0.98; P = 0.04)。而对于接受相同标准化疗方案的患者,低危组患者的3年DFS(90.1% vs 80.6%; HR, 0.57; 95% CI, 0.33-0.98; P=0.04)、RFS(94.5% vs 83.2%; HR, 0.42;95% CI, 0.22-0.81;P = 0.007)和OS(100% vs 91.3%; HR, 0.14; 95% CI, 0.03-0.61; P = 0.002)均显著优于高危组患者。
安全性方面,高危强化治疗组、高危标准治疗组和低危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51%和54%。整组人群中没有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
总结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前瞻性验证了三阴性乳腺癌“多基因模型”指导精准化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化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有力工具。“蒽环/紫杉”药物基础上加用“吉西他滨+顺铂”强化方案可显著提高经模型预测的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虽然相比对照组,强化治疗方案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毒性总体可控。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贺敏、江一舟、龚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邵志敏教授为通讯作者。
邵志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外科主任兼大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乳腺癌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八届亚洲乳腺癌协会主席,《中国癌症杂志》主编,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攻关课题、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211”工程Ⅱ期、“985”项目、“973”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
关于 The BMJ
The BMJ 是享誉世界的四大综合医学期刊之一,出版高质量的研究、综述、专家评述、权威观点及医学教育内容等。秉持“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的愿景,The BMJ 致力于为医生、研究人员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知识与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官网:bm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