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现
原文献信息:
https://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24/12/05/heartjnl-2024-324650
文章解读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是首要的健康威胁,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病发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到2030年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的目标。因此,预测心血管病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实施各种干预措施的效果,将有望为降低心血管病负担提供依据。
该研究基于ChinaHEART队列入选的超过500万名35-75岁对象,从中抽取106,259人作为代表中国该年龄段中老年人的样本,然后利用其基线和随访数据描述了该人群中血压、血糖、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ABM预测了在这些变化影响下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发展趋势。相比于既往预测研究中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ABM还能够考虑到危险因素流行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现实中心血管疾病风险趋势。
研究预测35-75岁中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逐步从2021年的0.74%上升至2030年的0.97%,而性别年龄标准化的发病率将从0.71%上升至0.9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0.39%上升至2024年的0.46%后进入平台期,到2030年将稳定在0.44%。
同时,该研究发现,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在中国范围内实施综合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可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在各种针对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防控措施中,以实施社区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的效果最为显著,可使2030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对降低12.4%。在针对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诊疗措施中,以提高危重患者的住院治疗率的效果最为显著,若危重患者住院率每年相对提高5%,则203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有望相对降低15.1%。
作者简介
关于 Heart
Heart为心脏病学专家提供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最新进展。该刊发表的心脑血管疾病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影像学、流行病学、全球健康、基因组学和转化科学等。
官网:heart.bmj.com |
欢迎订阅期刊Email Alerts获取最新文章资讯:
https://emails.bmj.com/k/Bmj/jausu/heartj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