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出来了,天要塌了

文摘   育儿   2024-11-13 18:57   河北  
“感觉天都要塌了,这以后可该怎么办啊!”
这几天,期中成绩不是出来了吗,办公室一小伙伴家的娃语文考了68分。
然后,小伙伴的情绪就崩了。
三年级了,最简单的字,还不会写,没辙了!
让他读书,他根本读不下去,一说读书就跑,这以后就当文盲吧!
让他练字,别人都有肉眼可见的变化,只有他还是一个黑疙瘩……
学习这条路走不通,以后他的人生该怎么办啊?
有没有同款焦虑的老母亲?
咱们焦虑归焦虑,但一定要注意别把孩子带入“灾难化思维”中。


什么是灾难化思维



看看下面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学校里的演讲比赛,孩子很感兴趣,老母亲敏感捕捉到了这一信号,然后加油打气:“去报名吧,不管成绩如何,都是一种锻炼。”
孩子左思右想:“我讲不好会怎样?老师会怎么看我?同学会怎么议论我?算了,我还是不参加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家长使劲推,孩子一个千斤坠蹲下来,不动如山,费再多的力气都是徒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小到要不要送同学一件小礼物,要不要跟老师沟通某件事,
大到要不要考某个重要考试,要不要尝试某个新活动,
孩子遇到事情,很容易就陷入内耗情绪中,然后自己把自己击垮,事情还没开始做,已经溃不成军,逃之夭夭了。
这样的孩子就陷入了一种“灾难化”的思维模式中。
他们的大脑每天都在上演末世恐怖片,一件挺小的事情会演变成天塌一样的大灾难,整个人会被莫名的恐慌和忧虑塞满。
余华老师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状态:



“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
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

事已毕,过往扔在脑中演。”
这样的思考方式会耗尽孩子的心理能量,让他们无力去挑战、尝试,甚至走出家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行动都是个大难题。
一时的成绩放在孩子的一生中来看,可能满打满算也就占了1mm,可孩子有了灾难化思维,它可能一生都陷入自我囚困的牢笼中,挣脱不开。
灾难化思维来自于两个极端认知:一是极度高估事件的威胁,二是过分低估自己的应对能力。
这样的认知跟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有直接关系,不过,刨除这个不可抗力因素,咱们做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有着决定性作用。


父母本身很焦虑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孩子不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但是会成为你的样子。
代际传承里最高频的就是代际焦虑,焦虑情绪无孔不入地在家庭内部传承。
怎么打断这种传承呢?
改变自己是最难的,我也不会给这样的建议。不过,咱们也不是就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还可以做到『觉察』
觉察到自己的焦虑情绪,然后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就上面念叨“天要垮了”的小伙伴,晚上辅导作业的时候,脾气就完全控制不住了,找了个由头,把孩子噼里啪啦训了一顿,你猜最让我佩服的是什么?
训完第二天,小伙伴就很坦白地跟孩子做了这样的沟通:
妈妈看到你的成绩很焦虑,才会对你发脾气的。
其实,这种焦虑挺没道理的,也很不应该。可我就是控制不住。你能原谅我吗?
下次,妈妈很可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再对你发脾气,可能会说很难听的话,到时,你捂住耳朵不要听,好不好?
这样的沟通有两个原则:
一是真实坦白,二是提前预见。
把握这两个原则,孩子受到的伤害会小很多。


看不得孩子快乐



之前看到网上讨论老一辈人“没苦硬吃”,吃剩饭+捡垃圾,逼疯死了子女。
其根源是从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走出来,这种苦让他们有安全感。
实际上,咱们这一代也有一种新型的“没苦硬吃”,却不自知。
  • 我们看不得孩子轻闲,觉得孩子轻闲一分钟,就是父母太不作为了,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极力去把孩子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 我们看不得孩子春风得意,觉得取得了点成就的孩子,下一步肯定就会骄傲自满,飘上天了,做父母的必须要把他们翘起来的嘴角压下去才行。
  • 我们更加看不得孩子享受快乐,于是,有事没事就给孩子泼盆冷水,甚至还会人为地给孩子制造苦难。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享乐羞耻症”,不少人每天不遗余力的把这种羞耻硬塞给孩子。
可实际上,苦难仅仅就是苦难,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那些习惯了吃苦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吃了很多苦就强大起来,相反,他们以后会下意识地在痛苦中寻找安全感,会习惯性地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怎么办呢?
我们要有意识地养成“质疑”的习惯,平时说什么结论性的东西时,加上三个字:『真的吗?』
质疑自己:“现在不好好学习,人生就毁了”。——真的吗?
质疑他人:“你家孩子一辈子也就这样了!”——真的吗?
当思维回归理性,你会发现,这样的论断是片面的、偏颇的、毫无根据的。
不仅仅我们自己,还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也把这三个字挂在嘴边。
质疑自己:“我努力了成绩还是这么差,我就是不如别人”——真的吗?
质疑他人:“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你这辈子算废了”——真的吗?
试试吧,它有一种魔法,再恶毒的诅咒都能烟消云散。


烦恼箱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某个周日,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把未来七天之内能预想到的烦心事全部写出来,投入“烦恼箱”里。
之后的第三个周日,他要求实验者打开“烦恼箱”,仔细核对烦恼箱里面的每一项烦恼。
结果发现,纸条上九成的烦恼都没有发生。
实验者们们将剩下的一成烦恼继续留在“烦恼箱”里,三周之后,再次拿出来核对,剩下的10%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
心理学家统计了一个数据:
一般人的烦恼有40%是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最终只有10%的烦恼是属于现在。
而在这仅有的属于现在的烦恼中,有92%并不会发生,剩下的8%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来应对的。
想想我们为了那些“莫须有”的烦心事,把自己折腾的心力交瘁,是不是很亏!

PS.大家有想进共学营打卡群的,或者资源打不开的,可以联系CC爸妈客服:
Hi,我是C妈
欢迎加入“CE爸妈学堂”
拒绝摆烂和焦虑
让我们一起智慧陪娃
过好有声有色每一天
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
觉文章有用,就分享给需要的朋!

CE爸妈学堂
CC爸妈教育小分队,双减后第一个暑假智慧陪娃训练营,幼小衔接如何准备,小学学习如何过渡,经验/资源/信息/心得/干货分享、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