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开学这还没几天,老母亲的哀嚎声已经响彻太平洋了!
熟悉的都知道,咱们共学营营长家的老二,今年三年级,作为带过一届牛娃的“过来人”,平时,哪个小伙伴崩溃了,营长都是老神在在的安慰:
“这种情况挺正常的……”
然后给建议:
“这问题挺简单,你就……”
苍天饶过谁,这次轮到营长崩溃了:
“我咋不记得,三年级的语文这么难啊!
我家老二一点准备都没有,完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提到“三年级大滑坡”这个话题,之前一直给大家强调,一定要小心数学。
事实证明,我们这波“过来人”,全都好了伤疤忘了疼,忘了语文才是老大难中的“王者”。
毕竟,数学还是可以大火猛火的,语文得小火慢煮,不是说补就能补上来的。
“三年级大滑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进入三年级之后,知识难度不是爬坡式上升,而是跨台阶式上升。
这个跨度还是一步三五个台阶,一个不小心,就绊你一跤。
三年级的语文,它的难度,可不仅仅是生字、词语、句子更复杂了,而是有了更大的跨越。
来看看营长家老二的课时练:
据说,营长家这几天晚上写作业的日常是这样的:
第一天:
营长:“课时练,自己做。老师判错,没关系的。回来改一遍,知识掌握的才牢固。”
第二天:
营长:“写今天的作业之前,先把之前的错误改了。不会?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改。”
然后,
“呃,这题我也不会,等我翻翻答案。”
“呃,这题竟然没有答案。我手机查一下。”
“呃,别着急,我好像会做了。等下,我再看看……”
整个一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再加啪啪打脸。
进入第二学段,
识字量,从1600字直接升到了2500字。
写字量,从800字翻了一番,涨到了1600字!
掌握要求,从“认读”,过渡到了“形、音、义”之间的联系。
也就是说,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只要做到会读、会认这个程度就行。
而三年级,孩子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词汇的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这些词汇。
资料袋:
里面是跟课文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纵向延伸,包括一些文学常识,作者介绍创作背景等等。
阅读链接:
这段都是跟课文内容有相近的地内容,让孩子进行对比分析,逐步提高概括总结跟应用的能力。
如果说资料袋是纵向延伸,那么阅读链接就是横向拓展。
营长家最发愁的也就在阅读理解题目上。
有图的话,孩子看着图,事情大概能一目了然,至少不至于词穷。到了三年级,变成了命题作文,难度直线升级。
不知道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要按什么顺序写出来,没想法、没思路、没框架,憋上半个小时还是没法下笔,也就不稀奇了。
之前,共学营的孩子读过一套《阅读力训练》就很适合4-6岁的孩子亲子阅读,7-10岁的孩子独立阅读。
这套书涵盖的方向就很广泛,分为《生物和文学》5册、《科学与探索》6册、还有最新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6册,科普类的、故事类的文章都有涉及,能保证孩子阅读的广度。
另外,每篇文章后面,还有几个简单的阅读题目,一是能帮助孩子梳理文章信息,二是能引导孩子阅读后思考和总结。
类似的题目,让很多孩子头疼不已,甚至正确的答案,连作者自己也答不对。
因为这类题目不仅要了解文章写作者的意图,还要考虑出题者的意图。
作文也是,写得好还是不好,出题者的判读标准很重要。
所以,三年级开始,孩子的阅读书目要适当的增加一些考纲范围内的内容,争取能成为出题者的“自己人”,而不是对抗者。
最近找了一套很匹配的书《北大阅读课》,编著者是大家很熟悉的曹文轩。
他们就都属于离“出题人”很近的人。
文章的作者都是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目中节选的“熟人”。
文章后面也有简单的、理解性的题目,很适合孩子无痛阅读。
两套书的详细介绍,咱们明天展开说。
幼儿园中大班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