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北京发布了《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提出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将北京建设成为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和谐宜居的花园之都”的发展目标。基于这个目标,北京的花园城市建设又提出了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城绿融合、“平急两用”、创新发展、多元参与六大原则,并在各区设立了多个花园城市示范区。以朝阳区为例,作为公园开放的先行区,其大力建设“无界公园”,以公园为底色,搭载不同的城市功能,渐已形成城园相融的城市面貌。
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级大都市的发展路径
从现代城市发展沿革来看,城市与自然是一对矛盾体。在21世纪初期,让人们过上现代意义的生活是当时的追求目标。高速的城市化注重开发效率,导致自然被迅速改造。平坦的土地被用于开发建设,自然要素退化为城市中斑块状的公园。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公园”成为不少城市中自然要素的体现。封闭的公园成为了城市中被割裂出来的自然空间,公园的围墙成为城市、人、自然之间一道人为的沟壑。
(延伸阅读:城市 X 自然 | 成都:“公园城市”孵化场)
今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的时代,经济发展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城市是一个多元交织的整体——多功能有机结合、多元化交融才是它活力的源泉,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建立宜居城市的重要理念。
世界大都市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生活方式和人群需求的真实回归。”
2018年,成都率先提出“公园城市”理念,倡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并不断探索出新的高质量城市建设模式。图为落日余晖下的天府新区兴隆湖景色,蜿蜒的绿道依托原有的山体、水系、农田、院落等生态本底形成了典型的生态格局,与都市建筑群落相辉映。(摄影/陈成)
花园城市
城市建设中的长期命题
“花园城市”,即转变“在城市中建公园”的思路为“在公园中建城市”,把公园化的绿色空间要素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性、前置性的配置要素,并促进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功能和布局混合。从《雅典宪章》提倡城市功能分区开始,“效率优先”作为工业时代的主张在城市中留下印记,也将绿色空间与其他建设用地割裂开来。随着交通拥堵、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等城市矛盾的日渐突出,功能混合的复合发展理念逐渐兴起。功能混合布局越丰富,用地破碎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城市活力和创新力的激发。其中绿色空间与建设空间的融合即是这种功能复合型发展的类型之一。
花园城市理念,是基于工业化浪潮对于自然环境的冲击,提出的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促进的美好的新型城市。如今,对于花园城市的追求,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共识。从新加坡到日本,到巴黎在转型中提出以花园绿色空间为基底的“韧性城市”理念,以及成都的公园城市体系都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花园城市建设方面,上海提出了超大城市和公园的无界融合,深圳提出了“山海连城”的生态城市。北京的花园城市以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城绿融合、平急两用、创新发展、多元参与六大原则,给人们提供 “栖居林田中,行走绿荫下,坐卧花草间”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北京的花园城市建设实践中,“花园”区别于单一指向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园和绿地,“花园”涵盖了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体系。它更倾向于用生活场景的营建方式去整合各项城市功能的整体环境。
花园城市概念最早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于1820年提出。在经历了工业城市的种种弊端以及工业化浪潮对生态的破坏之后,1898年,英国著名规划专家霍华德提出“花园城市”理论,希望城市建设能够科学规划,突出园林的绿化,使人们生活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花园城市建设在生态可持续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核心在于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将城市转变为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居住环境,确保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实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生。但在在19世纪中期的近30年发展过程中,由霍华德主导规划建造的花园城市最终变成了中产阶级的通勤郊区。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降雨充沛,经年如夏,是世界公认的花园城市。在这片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500处规模、主题、功能、风格各异的公园。这里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却用完善的花园体系形成网络状布局,让花园与城市相融。不仅仅是城市绿化,花园的理念也深入到了居住住宅之中,立体维度地将生态宜居的概念融入生活。
花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现阶段的自然诉求,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北京方案。北京的花园城市是在考虑到千万级人口城市化基础上,尊重自然山水格局,挖掘历史底蕴,尊重自然山水格局,挖掘历史底蕴,达成城园相融的综合考量的成果。并提出以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城绿融合、平急两用、创新发展、多元参与六大原则,给人们提供 “栖居林田中,行走绿荫下,坐卧花草间”的生活体验。
《辞源》中的解释,“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园”。造“园”一直与营城、修宅等密切结合在一起,第三代花园城市基于“城中建园、园中建城、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理念,强调城市营造中山、水、园、林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关系。传统的生态与自然美学思想在北京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将得以呈现与传承。
因此,在北京的花园城市建设实践中,“花园”区别于单一指向的“公园”、“绿地”,“花园”涵盖了城市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体系。它更倾向于用生活场景的营建方式去整合各项城市功能的整体环境。
资料来源:《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2035》
朝阳区是北京公园城市建设中“开放公园”的先行区,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园已近千个,号称“千园之城”。2023年,朝阳区又启动了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的建设,沿温榆河将形成大片的城市绿地,“产业焕新”、“生态宜居”、“配套服务完善”、“城市运营”为四大目标,将花园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实现城园相融。从大型城市公共绿带,到社区级与居住配套结合的花园绿地,划定朝阳花园城市示范区是希望绿地、花园与不同城市功能相结合,落地实践花园城市的场景营城模式。
把公园向城市开放,是朝阳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举措。将公园这个曾经的城市封闭场所变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提高花园的使用效率,更有助于提升社区活力。拆掉围墙之后的花园,更需要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让公园和城市形成自然过渡。公园边界与城市硬地的界面交接需要更加重视植物造景,适当增加沿街的活动场地。对于城市级绿地及大型公园,如温榆河公园二期,城市运营结合滨水空间,引入骑行、垂钓、户外野营、潮玩音乐等活动,形成城市级别的自然户外目的地。社区级的城市花园的设计则需要更为细致的考虑,包括与居民的关系,对儿童友好,建立雨水塘、植草沟等,布置人工鸟巢、昆虫旅馆、小微湿地等适合野生动物隐蔽、栖息、觅食的近自然生态保育场所。
花园“韧性”
花园的理想实践
案例一
海德公园:伦敦
Hyde Park:Britain
点击左图查看数据
超级公园:带来区域价值提升
海德公园与西侧的肯辛顿公园一起组成了2.5平方公里的长方形绿地,中间由蛇形湖和长水湖两片水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作为英国最具认知度的城市中心绿地区域,承载着丰富的市民活动和文化艺术空间。也因为悠久的皇家历史和自然的居住环境,这里一直是伦敦最为昂贵的居住地址之一。
• 超大 绿色草坪+地标场馆
围绕着海德公园有着完善的城市配套,以及地标场馆。其中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大英博物馆,白金汉宫,国会大厦及大本钟,西敏寺等重要建筑。
•极简 几何线条+慢行步道
海德公园从东南方进入有三条路线:左边是比较宽广的Rotton Row,许多社交名流喜欢在此游乐骑马;另一条延伸到东北的Park Lane,高级大饭店和住宅林立;往北方有著名的演讲角(Speaker's Corner)。
•自发 活动场所+社群参与
在蛇形湖可以观赏女王的天鹅,戴安娜纪念喷泉是家庭活动热衷的聚会场所,等等。当冬日来临,此地会举行冬日嘉年华和滑冰等活动;夏季会举办音乐节,Bob Dylan、Taylor Swift都是音乐节的演出歌手。
案例二
“REGULAR源野”:成都
Regular in park:Chengdu
点击左图查看数据
创新场景:激活社区新业态的公园消费
成都的大源中央公园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区域价值,更重要的是这里地处高楼林立,凡百一新的城南金融城,大源中央公园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生活空间。尤其是在这里新诞生的商业类型REGULAR源野——下沉式广场的空间格局,吸引了Element、MONDOLI、荒石公园等潮流买手及生活方式品牌陆续进驻。城南年轻人聚集于此,享受近在身边的潮流消费体验。逐渐,这里从一个流量聚集场,变成了社区常态美好的发生器。
• 公园式商业
REGULAR源野将商业空间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公园式商业模式。项目位于大源中央公园内,周边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和宽阔的草坪,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清新自然、舒适惬意的购物环境。
•多元业态组合
REGULAR源野汇集了零售、餐饮、咖啡、文创、生活方式等多种业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项目中的品牌均经过精心挑选,代表了成都最新的时尚潮流和文化理念
•独特的设计理念
REGULAR源野的设计理念源于“创造性的美好生活”和“智性的建造”。项目采用轻钢结构和玻璃幕墙,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效果。室内设计则以简约自然为主,大量运用木质材料和绿植,打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案例三
树木图书馆:米兰
Bam Tree Library:Milano
点击左图查看数据
精致生态:全年龄段关爱,焕发区域新活力
意大利的米兰给人的所有印象都是它的时尚气息,其实米兰还是欧洲工业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树木图书馆所在位置是新门车站旧址,车站搬迁后为“新门项目”开发腾退出大量空间,新的城市建设也会在金融、贸易等产业的带动下在此逐步展开。在这座城市花园中,场地由放射状射线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几何图案,每一个图案对应了不同的花园主题,在这里会有音乐节、艺术装置展、儿童和老人的活动区域、户外休憩空间,以及一片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池塘。BAM的运营团队组织了丰富的场域活动,让这片区域成为潮流活力聚集地。
树木图书馆就是为了恢复场地生机而打造的一座城市连接器。
• 全龄友好的林下读书汇
以多元场所景观+读书主线,
塑造全龄友好参与的城市公共绿地。
•为恢复社区活力而打造的连接器:
花园的绿色不仅凝聚着人气,更渲染着城市的风貌。
(延伸阅读:公园的五种角色 | 海外观察员48)
案例四
丘谷花园城市微缩样板:北京
Chill Cool:Beijing
点击左图查看数据
丘谷花园意向效果图
朝阳花园城市示范区的微缩样板
丘谷花园位于北京朝阳的东北区域,是北京孙河别墅区南拓区域中的核心公共空间。四周均为低密度居住社区,这一点让丘谷花园成为社区组团中重要的服务中心和生活场所。它与城市无界连接,与温榆河朝阳段绿地相承接,是北京花园城市不同层级、网格化花园体系中的一环。距离望京CBD约7公里,到朝阳科技园阿里新总部直线距离约5.6公里,是孙河居住社区中的重要公共服务体系,也是一个自然与现代城市相结合的活动场所。丘谷花园中设立有商业空间、社区活动中心、运动场所、机构养老中心,以及包含草坪空间的城市花园。
丘谷花园意向总平面
中建璞园示范区实景
丘谷花园意向效果图
在花园的设计运营中,应该遵循的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城市人不再是去公园里遛鸟、打太极,而是去运动,获得生态教育,乃至在上下班使用公园这个绿色出行的“通道”。网状、线形的绿色空间,更加符合现代人跑步健身、骑行运动、步行、休憩的习惯。花园中进行商业购物也不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这个空间有院落、树木和精致的细节体验,让人们既有走在街道中的松弛和自然感,也可以用审美观念和认同的场所精神,让大家重聚在一起。包括公共区域的使用频率,活动举行是否多样和频繁,也决定了这个花园整体的活跃程度。它更像是一个协作机制,活动、消费、体验、社区服务相互之间的协作成为了成就一个具有活力的花园的必须要素。
现代城市人似乎有一种能力,一眼可以看出一个空间是否做作,是否刻意而为之。为了潮流而打卡的刻意迎合很难再吸引现在的年轻人,人们需要的是真诚为社群需求和日常生活打造的空间。
丘谷花园示范区划定的禀赋条件
• 发展方向锚定
5月22日北京市提出了“建设高品质花园城市”的行动纲要。作为北京市花园城市示范区,同时又是花园开放的先行区,朝阳区围绕“城中建园,园中建城,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布局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并划定出部分的花园城市示范区,中建丘谷花园所在的区域即在划定示范区内。
•城市风貌基因
北京的东北部区域靠近首都国际机场枢纽,决定了其低密度发展的基因。低密度给以自然生态为核心的花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这里将在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中,重新定义低密社区新品质。
•自然条件禀赋
温榆河,全长47公里,朝阳段长约22公里,水域资源沿丘谷花园居住社区地块蜿蜒环绕。温榆河公园在朝阳的部分占到17,7平方公里,公园二期也将于2024年建成开放。滨水、城市公园和低密度社区,是建设花园城市不可多得的禀赋资源。
•北京向东人群的特性
新财富阶层在北京东部以望京为核心的区域聚集浓度高,有探险创新精神,接受新理念的能力强,为丘谷花园及居住社区的打造奠定了人群基础。
朝阳国际花园城市示范区,契合温榆河朝阳段地区整体发展构想,纳入片区整体发展提升,打造“花园城市示范 +新能源汽车组团式特色小镇。以“产业煥新”“生态宜居”“配套服务完善”“城市运营”为四大目标。
丘谷花园
城市示范区建设的核心要素
花园+空间:
泛花园的城市创新空间体系
以丘谷花园为核心的居住社区与蓝绿生态空间共生,同时旧河湾水沟与温榆河相连,自然生态滨河空间与居住相邻,隔绝外部干扰,也为社区提供了环绕的绿意。从更宏观的视野来看,望京从规划之初就考虑到绿色生态发展,大片区范围内的公园体系较为完善,形成望京及周边片区花园城市的绿色底色。同时,温榆河生态廊道“悦动林溪”融合自然、户外娱乐体验的骑行慢跑线, 串联亲子娱乐、能量驿站综合服务据点。
花园+路径:
“从城入园”到“由园融城”
渗透绿色和活力的邻里共享绿廊,鼓励营造归家步行的辨识度,艺术感和舒适度。不同区域的绿廊节点设置有多功能草坪、儿童游乐空间等促进交流的空间。为社区设计定制的城市家具和亭廊空间,让社区的归家体验更有身份感和归属感。
三级公园体系:
公园链接,开放共享,从公园里逛回家的新场景
· 一级绿带——承载城市的生态核心
零碳生态座椅
湖滨生态栈道
生态休憩平台
· 二级绿廊——链接公园开放走廊
休闲健康步道
创意休闲市集
生态休闲座椅
· 二级绿道——拉通邻里的友好脉络
邻里休憩座椅
特色树池
社区交流广场
花园+社区:
基于步行活力的花园社区微单元
以步行尺度分层级设置社区的服务体系。在社区的边界,用街角花园的概念,面向城市界面展开绿色花园之丘。以地形园林的方式创造丰富的景观界面,让不同的驿站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用花园串联起社区服务设施,走出家门就是公园。
数据图解:花园与社区便利度
花园+场景
北京花园城市建设划定了八大场景,以生态为先、以人为本、城绿融合、“平急两用”、创新发展、多元参与六大原则。通过场景营城的模式将花园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
丘谷花园场景要素
场景1:花园商业
关键词:多彩明快 通透便捷 林荫休憩 商业活力
公园是最容易统一需求的地方,而公园商业又是最容易筛选有效关系的环境。在如今的慢时代里,将这些特质结合起来,让每个人每个项目都能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是最重要的。
从开放街区到开放花园,丘谷花园提供给社区一个以花园为大基底的、四季常绿的、涵盖全年龄服务体系的活力街区。其中约6240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和约5610平方米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以自然为媒介,公园与商业空间相互渗透。与自然相融的商业布局,在溪流景观的串联下形成复合型的社区商业中心。
丘谷花园意向效果图
场景2:花园街道
关键词:四季色彩 软质边界 粗糙精致 自然漫步
在城市中想有一片自然生态的闲适花园,拥有日常散步、休闲、体育活动的便捷场所,是越来越多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中提出了“公园20分钟”理论。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显著降低我们的应激激素水平,能让人更加快乐。将花园与城市街区同步开放,形成共融共建的状态,有利于激发街区活力。
丘谷花园通过与街道融通的多入口设计,与城市无界连接,并设置了面向城市的约1200平方米的街角草坪,与社区私密的公共活动场地形成互补。丘谷花园与温榆河绿道相距约2公里,共同形成城市网状花园体系,从社区的日常活动到城市级的户外目的地,给居民提供多场景的体验。
场景3:花园公共服务
关键词:认知植物 空间探索 城市密林 户外营地 自然垂钓
喜爱大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新的游乐场,那是各种花草丛生、住着不同小小生命的原野,是可以自由奔跑,上下穿越探索的自由草坪。孩子们的活力和探索精神在自然花园中得以释放。区域级的大片绿带将会与社区的不同层级的花园形成完整的花园城市体系,这里也会通过设施的设计,带来不同主题的运动方式,形成大朝阳区域级别的生态活动场所。
丘谷花园意向效果图
场景4:花园住区
关键词:低密住宅 便捷配套 自然
以居住组团和生活性服务为主导的城市片区,是城市最为便捷的区域。在街道及中小公园构成的开放空间中,需要引导服务设施和休闲社区消费业态的共建共享。在丘谷花园的周边,是容积率在1.2-1.7之间的低密度住宅社区。其中在建的中建璞园PARK项目容积率为1.2。虽然低密度居住社区不是超大城市的常态,但作为花园城市起步建设阶段的示范区,或许能起到一种理想场景样板的作用。既能享受城市便捷的公共服务配套,体验相同价值观的社群生活,也能生活在自家花园的四季绿意之中。
自2022年北京开展“花园城市”转型以来,“花园城市”建设雏形初现,从提升城市整体绿化覆盖率到设定八大场景,划定15片花园城市精华示范区,从宏观到微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园中建城的城市聚落发展的传统理念,也是城市发展对自然和生命物种的可持续性回应。在理念落地的过程中,接下来更多的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建设和管理,多方参与共建,通过提升蓝绿空间的本底价值,增强生态、生境属性价值和外置价值,使之赋能于产业发展和市民宜居,从而增加城市空间的影响纵深。
统筹/李娟
文/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豆瓣:城市中国
App: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长按二维码
下载APP
或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