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拉开了更新工作坊的序幕。作为设计节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更新工作坊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共创论坛于次日盛大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参与与交流。
在论坛的余温中,我们就“小城更新的困难与突破路径”这一话题,对演讲嘉宾宋群进行了深入专访。
(左滑查看图片)
UC与宋群的历史对话:
从“看见地方”开始
如何去挖掘其中的地方性?
一个城市开展更新项目要经历三个环节——观察、研究和实践。观察是最基本的,研究是相对比较深入的观察,而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前两者虽然占用了最多的时间成本,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方法和工具。
地方性不仅是更新改造的主导方要关注,更重要的是唤醒本地居民的地方感。通过书籍、影像和展览,能够帮助本地人从“熟视无睹”的状态跳脱出来,重新看见“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梳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这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的,是需要静下心来啃资料的。有所了解的同时,还要用脚去丈量这个地方,最终把所有的讯息、历史和感受汇集起来。
城市更新
两大”决定性“要素
UC: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您遇到过哪些普遍的问题?
《聚落的100則啟示》
作者:原廣司
出版社: 大家出版社
原作名: 集落の教え100
译者: 黃茗詩 / 林于婷
出版年: 2011
第一,当一个更新改造计划确定好方向后,能否形成所有参与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共识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难题。
在多主体参与成为城市更新项目“常态”的情况下,共识也越来越难,利益相关者维护个人利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比如原住民,虽然更新改造会提升整体生活环境的品质,但他们仍然保持审慎的态度。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意见、投资商的意见,以及策划方设计方的意见,都在不断地博弈中艰难的寻找共识。
《城市中国》成员在蚕花里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关于更新的态度,并邀请他们参与“蚕花叙事”。“蚕花叙事”试图打造一个共治,共享的平台,用聊天、表达和对话促进共识的达成。(延伸阅读:“市”在“人”为,让表达和对话成为更新“新常态”)
第二,当共识形成后,项目计划能不能贯彻到底,或者说是执行能否“穿透”到最终端,这又成为另一个重要难题。每个项目的开展,以商业逻辑来看都分为四个环节:策划、设计、招商、运营。这四个环节,既是一个递进的时间线——先策划,再设计,再招商,最后运营,但同时也是齐头并进,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执行的递进关系。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这四个环节的一致性没有那么强,往往很难形成合力,经常是脱节的,而且项目越大越容易脱节,这就直接导致最初的理念和计划没办法贯彻下去。
目前看,从政策制度到投融资模式,城市更新还没有形成一套正式而有效的体系。(延伸阅读:告别PPP,城市更新须走向PPCt模式)问题虽然多,但我的看法是“难以形成共识”和“难以贯彻到底”比其他问题更为直接,也更加突出。
参与投资是
提升话语权的有效方式吗?
UC:在与项目资方产生意见冲突时,您曾通过参与投资的方式来保留话语权。这种方式是有效的吗?
宋:这让我们似乎越陷越深了。原本只是参与联合共创,但逐渐地,我们开始在某些项目中深度介入。这种转变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所谓一厢情愿,就是希望项目能够按照我们设定的目标继续下去,以实现更高的完成度。
local本地团队参与的建国门菜市场“微更新”与“轻改造”,将菜场引入不同业态,分为四大板块。其中,信义巷子对老店铺做了环境优化,保留了那些原本存在着的日常生活和痕迹。
反回归日常生活的
小城更新
简・雅各布斯曾宣告,城市更新的目的不在于“美化”城市环境,而是通过修复城市空间与功能关系之间的断裂,建立起更为良好的整体关系。而多数乡镇城市更新仍局限于棚改与环境整治。图为青岛市即墨区一早晚市被统一搬到室内后,因可达性下降与成本上升,渐失了人气。(摄影/刘诗怡)
丢掉
“将产业作为手段”的幻想
相比之下,一些城市更新项目可以良性持续,实际上是激活了区域性的基本需求,先形成了新的商业,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人口的聚集,被激活的需求都是与日常生活、民生消费、大众文化相关联的那些基本需求,是最基本面的东西。当然也有特例,如景德镇的一些城市更新项目,依托自身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了产业的壮大和持续更新。
文创产业园很容易落入 “同质化”的窠臼,一是因为存在着滥用文化创意概念做房产的现象,二是由于培育期长,项目在后期因资金和精力不足,降低招商门槛,进一步加剧了“同质化”。而“叁伍壹壹” 抓住了保留日常生活和创造年轻化内容两大真实需求,遵循从商业起步,吸引人群,营造社区,从而带动产业增长这一路径,打造了一个持续活力的园区。(延伸阅读:资本掠城的工具)
产业的生长,一定还是和所处的土壤有关系。什么土壤长什么庄稼,没法强求。以我们策划的“叁伍壹壹”街区为例,它原本是个老厂房,接手前的定位是以科创为主的文创园,利用产业导入的方式进行创新办公。但实际上,与其他能提供优惠政策的片区相比,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们进行了更加务实的方向调整,目前已经运行四年,情况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更新项目还是要先想办法吸引人的聚集,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才是内容生产的制造者,才是活力之源。
设计节系列活动回顾
更新工作坊启动:来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感受城市更新的创生力量!
苏州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
创意总监 | 张文轩
总策划 | 崔国 × 城市八部
执行总策划 | 大悦
学术召集人|周详
活动总执行 | 成国强,李若曦
筹备组成员|张洁,汪紫玉,许诺,薛琰文,刘诗怡,汤雨杭,张云婕(《城市中国》第六期观察员)
出品机构 | 江苏盛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中国》 苏州小满江南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指导 |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委会 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共建单位 | 苏州市城市规划协会 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HDD)
合作支持 | 《城市环境设计 UED》 城市设计联盟 UP 城市 《建筑实践》 建筑学园 一筑一事 《Homeland 家园》 Local 本地 More 城读 REAL 更新 上观新闻
特别参与|王秀(复旦大学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子琛(《城市中国》第七期观察员),魏凡栋(利兹大学可持续城市硕士,《城市中国》研究员)
采访 / 汤雨杭+崔国
文字整理 / 汤雨杭
编辑 / 刘诗怡+崔国
新媒体编辑 / 大悦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Youtube/ Facebook/ Linkedin /小宇宙 搜索:城市中国 UrbanChina
App:海外版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UrbanChina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