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荐读 | 上海是年轻人的首选地吗?

学术   2024-08-23 17:04   上海  


尽管有大量数据显示上海在吸引人才方面表现出色,但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服我们相信“上海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首选地”。因为现实或对社会的感知,往往难以由数据所全部概括。实际上,面对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受后疫情时代 “求稳”心理的影响,年轻人对“北上广”的执念已消退了许多。

根据过往经验,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年轻人选择城市是基于工作机会、生活质量、社交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上海并非社交媒体所强化的那样完美,但它丰富的消费体验、好玩的文化活动以及自由的生活状态,为探索“青年所需城市特质”提供了实验场。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允许上海“先好起来”,然后带动更多城市享受到年轻人带来的活力。


所以,本文的意义不在于鼓吹上海的优等性,而在于,为在我国已经持续多年的“后喻时代”视角提供实现路径上的一次注脚。尽管,UC研究团队对这种“青年友好”的价值观尚保有警惕。


推荐编辑:崔国+刘诗怡‍‍‍




读大三的亲戚问我,上海实习工作好找吗?


我不想插她心肺管子,避而不答,问她:怎么会想来上海。


她说了一句特别00后的话:想去就去咯。


年轻人对上海的感受是很直给的,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从2023届应届生新发职位城市分布TOP20来看,上海以11.13%占比稳居第一。


这点和我所了解的现实相差无几,作为一个资深沪漂,上海永远是心头好。



Part.1

选择上海是在选择什么


在上海,时下最新的旅行方式是Citywalk,年轻人在一起,任选一条街道,或者沿着苏州河慢走、骑行,用这种方式来丈量城市。


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旅游调研报告》提到,在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想尝试Citywalk,排名第一。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出现了Citywalk的组织,除了咖啡星人,这也是上海生活方式的局部写照。有够不到顶的压力,也有压得住的轻松惬意。


当我们谈论上海时,外滩、魔都、小资往往最先映入脑海。然而,真实的城市并非是一个文本,也不是单一的某种象征或者叙事的结果,而是人们向往并正在实践着的生活方式。图为初夏时节热闹的世博文化公园。


但除了生活方式,在上海是否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腰包里能赚进多少钱才是年轻人最在意的。


为了引进人才,上海也做了相当大的努力。


2023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又启动了新一轮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申报工作,最高可以达到50万元。


根据《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人才专项奖励实施办法》,这项奖励适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软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先进材料、新能源等8个重点产业领域。



很明显,发展高端产业与数字经济是上海目前的产业重点。


而上海想要在这些产业的创新研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离不开人才。所以也有了落户政策的逐渐放开。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兴技术需要大量的人才,上海的政策又给了特殊人才以信心,才能真正吸引到人才。


其实在上海,不仅仅是新兴技术产业能吸引人才,上海的新兴产业发展也可以做到。


上海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上海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0.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77.3%。


今年3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上海地区人才供需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在人才储备方面,近三年上海地区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



其中,硬核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带动人才供给提升,上海地区互联网行业人才占据榜首,占比为17.76%。


2021年,新版《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颁布,将人才引进落户通道由16个增加到18个,当年年底,在上海五大新城和自贸区就业的本地应届研究生可直接落户。


2022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再放宽,高层次人才、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高技能人才、市场化创新创业人才、专业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等5类人才可直接落户上海。


与此同时,上海一些地区也在进一步放松居转户评价标准,例如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显示,上海留住人才的能力在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


人才跟上了,薪资也得跟上。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平均薪酬达到13486元/月,为一线城市中工资最高的城市。



其中,生产加工制造、商业服务、文化传媒娱乐体育、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等行业,在四大一线城市中的平均招聘薪酬均排名第一。


所以,选择上海的年轻人在选择这里的好工作,高额薪资以及花样生活方式。但反向来看,年轻人的聚集也让上海变得与众不同。



Part.2

上海和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在忙碌的日子里找“生活感”的人,散落在上海的各个公园里。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上海拥有532座各类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8平方米。


可以带着小狗到家附近的公园里交朋友,日子就在撸撸小狗的欢快里溜走。也可以找个天气好的周末,到共青森林公园组团烧烤看日落。


上海的公园里甚至堆满了艺术,静安公园的草坪爵士乐和新疆舞,还有老年迪斯科挥之不去。


在上海,不花钱也可以和朋友见面过一个“穷开心”的周末。


前段时间,“公园20分钟效应”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也就是在公园放松一会儿,就能一键去除“班味”。但实际上,由于地理位置、功能设计或者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不便,仅有部分公园承担起了这一功能。(延伸阅读:为什么年轻人不去公园?


如果受不了夏日炎炎和闷人的梅雨季,上海的室内活动也足够让人惊喜。


看展、逛艺术馆、图书馆……能想到的城市生活,在上海都能找到。在上海的年轻人,只要在某瓣或某书上随便问上一句:有人一起看展吗?


不过十分钟,群起而问之,然后最快的时间内会出现一个几十人的小联络群,很好的饭搭子、旅游搭子就建成了,然后就可以开启游览“抄作业”式的免费展。


可以去上海展览中心看冬季大秀,沉浸于山海经领略古典艺术,奔赴各种音乐会潮嗨整个夏日,想想就已经开始被吸引了。


社交媒体上存在着一批发布上海展览、演出、快闪等活动的资讯博主,帖子的评论区也自然而然形成了“找搭子”平台。


看不明白艺术展,那还能去免费的展会。烘焙展的甜品大赏,咖啡展会里奶茶咖啡喝到饱,而食品饮料展会,那就是免费的自助餐。美博会上拉着空行李箱去免费“进货”,“美博会三天,够我用一年了”。


喜欢清净的文艺爱好者可以去图书馆。说句不夸张的,上海十步一咖啡,百步一图书馆。


截止2017年,上海有238座图书馆,很多图书馆氛围不输咖啡馆。


沿着上海地铁线,可以到达大部分图书馆。上海首个森林图书馆也已开放,在2万平的森林里读书是什么体验?整个图书馆保留了森林原貌,引入环形穿林栈道,增加了枕木坐凳等等。


图书馆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需要自习的“考试一族”。多数图书馆尝试通过独特外观或氛围营造成为“最美”或“网红”打卡点,从而吸引“流量”,但真正有意识设计和运营多样化功能空间的图书馆仍为少数。


一切都朝年轻人的兴趣审美看齐。


有人说“上海人是不是都有健身KPI?”因为漫步在上海街道,总能见到穿着小背心跑的大汗淋漓的健身人,滑板、骑行更是随处可见。


而且在上海,有钱到高大上健身房,无钱可到自然畅游,穷奢皆有其道。


因为年轻人扎堆,上海从不缺新的东西,展览一个接一个,新开的店可能两周就换招牌,什么密室逃脱、解压天堂都已经成了old。


上海拥有中国城市里最顶级的配套和资源。


截止2021年,上海拥有6913家咖啡馆,数量全球第一;拥有便利店6750家,全国第一;拥有2064家酒吧,全国第一;2021年的夜生活指数综合排名,同样也是位于全国第一。


咖啡馆、酒吧等业态,通过互联网传播,以及“返乡青年”的携带式运输,从大城市流行到了小城。图为《城市中国》海外观察员在进行一场县城临时空间的消费实验。(延伸阅读:县城为什么需要女性临时酒吧?


说上海繁华迷人眼一点都没错。


经济学家陆铭曾在《大国大城》中描述大城市的吸引力,他说只有大城市,才可能提供更多元的文化和更多样的消费服务。(延伸阅读:陆铭“大城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只有这样多年轻的人才能让城市迸发出蓬勃生机。


现在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城市所附属的物质条件了,精神补给甚至占据了上风,他们在放开做自己,强调着城市生活的体验和品质,拥抱着城市的安宁和惬意,也期盼着城市反馈给自己的踏实感。


这是上海和年轻人的另类双向奔赴。



Part.3

年轻人的未来城市,应该是充满想象力的


和新上海人聊到区域选择,发现他们的需求已经偏离旧轨道。


以前买房子,如果钱包足够富裕,考虑的是地段、地段和地段,但现如今小区品质也成了年轻人很看重的点。


身边有人把原来父母买下的静安老破小换成了嘉定郊区的新房,相比于市区的便捷,他们更喜欢新小区的环境和地下停车场。


2023年数据显示,嘉定在上海16区中,人口迁入量位列第四,而其迁出量在迁入量前五的区中排最低。(延伸阅读:精英社区背后的新城市主义空间发展及人群演化


他给我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如果梅雨天你是愿意下了车还得淋雨进家门或者一键直达?”


你看,多么直接的选择。


根据上海 2021 年第 7 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中心城区人口6683712人,占26.9%;郊区人口12505671人,占 50.3%。2020 年上海各区常住人口 TOP6,都在郊区。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果按人数比的话,他们的生活似乎更能代表上海。


另一个数据是,近 30 年来的人口流动趋势都是,上海人正在往郊区去——据上海第 5、6、7 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分别为42.24%、30.3%和26.87%。


价格低+舒适度才是真正的王道。


但其实上海也存在人口流出问题,就2022年,上海减少13.54万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上海人才会外流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是上海落户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拥有上海户口,很难产生归属感,自然不会长期留在上海;


二是上海的高房价,让一些人看不到定居的希望;


三是上海工作压力大,有些年轻人最终会选择去非一线城市生活。


但依然有如此多的人对上海趋之若鹜,年轻人不断聚集的上海,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2019年淮海中路出现了TX淮海年轻力中心,他们打出策展型零售的新概念,融合艺术展、艺术互动装置、设计师品牌等商业和文化业态。


TX淮海年轻力中心主打策展型零售,所有线下活动都会通过消费者的“打卡”或“分享”,而与线上空间联系起来。同时,由于消费者将自身行为与故事融入到传播内容生产中,零售从单一的功能诉求变成了情感上的联结。


然后又有了X11首家旗舰店正式落地,超2000平的双层独栋潮玩空间,6米高通天货架、15米超长盲盒墙、工业风时光隧道等极具打卡属性。


这些都在透露一个很强的讯号,那就是他们想吸引年轻人。


而这里曾经最知名的太平洋百货、华亭伊势丹已经成为了过去……


这不仅仅是淮海中路一个商圈显现的趋势,而是这个城市为了“圈粉”而做出的改变。


城市凝聚了年轻人,年轻人也在改变城市。


盈展资产主席兼CEO司徒文聪认为,吸引更多高品质的人才进入城市,是城市更新不断有前途、有市场的原因。(延伸阅读:李晓江“现在年轻人是先选城市,后选工作”


未来有消费力的年轻人占据了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95后到15后将成为中国新生市场消费的重要力量。


95一代、00一代、05一代,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标签。


他提出了三个标签:


第一,数字原住民。Z世代从出生那一天就开始用手机了,未来怎样把城市更新的内容作为线上软件的对接口。


第二,伟大的生命目标。越往后,特别是05后一代之后,他们特别关注诸如狗狗吃得饱不饱这些问题,会觉得地球很重要,环保是生命中必须存在的意义。从利我主义转化成利他主义,非常关注第三方所发生的事。


第三,民族自信。新一代年轻人对于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是非常自豪的。


以后的城市会更能体现民族自信。


第93期《未来社区》从时空、资本、技术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未来人(很大程度上是年轻人)的职业、生活状态和需求,从而探讨未来社区概念演进和实践的可行路径。点击购买




所以,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在上海的年轻人,他们会在菜市场开咖啡店,会打造一个个网红品牌,也让开发商知道产品品质到底有多重要,他们还能把KPI变成自己的IP。


他们是撬动城市走向的一个个支点。




原文为《More城读》原创作品,本文有改动。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Youtube/ Facebook/ Linkedin /小宇宙 搜索:城市中国 UrbanChina  

App:海外版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UrbanChina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


城市中国杂志
《城市中国》杂志官微。《城市中国》创刊于2003年,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一份城市研究型杂志,它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视野,从政策、规划、建筑、经济、人文、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领域的各层面出发,全面剖析当代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轨迹与思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