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更新工作坊正式拉开序幕。次日,作为本次设计节的核心亮点,也是工作坊的重要授课内容——共创论坛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戏台前盛大举办。本次论坛由《城市中国》主办,以“日常的遗产与空间生产——城市更新可经营性的小城探索“为题,汇聚多方智慧,从专业与日常、学术与实践、全球与本土等多重视角探讨盛泽城市更新的实践与未来。先蚕祠及其周边的蚕花街区,作为盛泽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街区希望通过更新,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方式,让老城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年轻人留在故土。这不仅是一场小镇的自我觉醒,更是推动城市均衡发展的重要课题。(延伸阅读:盛泽蚕花里,一场新青年创生沙龙正激发在地年轻人对城市更新的参与)经过多年努力,蚕花街区已经构建起包含新零售、精致餐饮、研学工坊等多元业态的格局,成功助力小满习俗,孵化盛泽烧卖IP,并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公共空间和新商业空间,如先蚕祠文创馆、小满广场、烧卖博物馆、得理咖啡等。面对城市更新的浪潮,盛泽要实现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全新的更新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发芽?以盛泽为代表的小镇更新又要如何破局?在盛泽,《城市中国》以辅助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深度介入盛泽的城市更新进程,通过创新的PPCt模式(Public-Private-Community and other third sectors),即“政府监督、专业发起、群治共享”的合作机制,将更多关心这个地区发展的人聚集起来,共同为这个小镇的未来出谋划策。盛泽社区设计节不仅是一个展示小城镇更新市场巨大潜力的窗口,更是一个汇聚新鲜血液和前沿理念的平台。本次共创论坛,邀请了规划学者姜鹏、Local本地创办人宋群、REAL更新发起人罗海师、建筑师陈栋以及街区主理人张文轩,他们围绕城市更新的可经营性议题,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为盛泽的城市更新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践行高质量发展的盛泽模式
姜鹏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规划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新技术应用专委会委员、中国城科会城市大数据专委会委员。
姜鹏以江苏盛泽镇为例,深入探讨了在现代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小城镇如何实现转型与发展。过去几十年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不仅重塑了经济模式,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结构。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转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需求以更好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重点任务。在此背景下,小城镇发展既面临着成本上升和产业单一化的双重压力,也迎来了产业转型、城乡统筹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盛泽镇在推动自身发展中能够展现独特优势和潜力,未来要继续处理好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系。创新驱动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引领城市发展步入新的征途;盛泽正在推动积极的更新策略,及时跨出了关键一步。
从城市,到乡村,重塑日常
宋群
Local本地创办人,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陕西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馆长,西安市政协参政议政智库特聘专家。
无论生活在家乡,还是到其他城市生活与工作,其实都是人们和不同的地方建立联系的过程。但在如今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即将消失的景致,即将被淹没的历史,往往来不及回望,就灰飞烟灭。在这样的背景下,《Local本地》于2007年创刊,尝试记录下西安城里珍贵的日常片段。在西仓,宋群和他的团队用3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景式市民生活图景的记录与呈现,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记忆主题博物馆——西安市城市记忆博物馆。在宋群担任总策划完成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大都荟,团队通过创建文化空间集群与社区营造,与社区建立强链接,共同陪伴它的更新成长,至今已长达十三年。宋群希望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新观察与梳理,能够建立起新的日常,为城市做出一点点改变,这便是他想实现的目标。
先解决治理问题,先做大运营谋划
罗海师
REAL更新发起人,OUR都市再生规划事业合伙人,厦门大学城市更新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着机制保障不足、产权关系复杂、参与主体多元、财务平衡困难与运营持续性挑战等五大难题。罗海师提出,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公服补短、文商旅产开发,更是治理体系的革新,应该从机制和运营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当下的更新行动,尤其应该关注“治理先行+运营统筹”策略的重要性。这是实现多元利益主体有效协同、确保更新成果全民惠及,进而推动城市更新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成都玉林片区的有机更新项目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更新团队全面考量了参与对象、组织架构及运作机制,创新性地构建了共创共建模式,有效推动了公共空间更新和社区参与,激发了社区自主更新的活力。在应对普通地区更新中的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法,鼓励政府、居民以及社会资本用多样的方式展开合作,实现项目的长期的良性运营与资产增值。
众泾老街 在有限条件下拓展更多可能
陈栋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设计总监,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客座设计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众泾老街位于苏州相城区,紧邻苏州古城,近期正酝酿着一场更新行动。项目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人工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如何既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如何整治现存的问题,并重现老街的活力。设计方案从江南水乡的特点出发,将新旧元素巧妙融合,形成一个生态与文化共融的聚落。五水汇聚的自然基底,曲街窄巷的传统格局,以及新老交融的建筑类型和多元共享的业态布局,使得众泾老街的更新方案既顺应了传统空间肌理,也能融入现代功能需求,展现了城市更新中生态、文化与社区和谐共生的发展可能。
主理人隐形服务意识和具体实施办法
张文轩
策划人,乡村社会设计师,蚕花里街区主理人。
张文轩分享了他的团队从两年前入住蚕花里街区以来,在街区更新实践中积攒的经验与感悟。他认为,城市可以被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会生长,也会衰老,因此城市更新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是推进的模式多种多样。在蚕花里街区实施的,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更新模式——PPCt模式,即由主理人牵头,联合政府、社区以及其他第三方支持机构的协同共创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团队先后完成了多项改造工程:恢复了先蚕祠的外立面,改造了东菜场垃圾转运站,并在蚕花路上创设了烧卖博物馆,并与社区原有商业经营者合作,探索出一种新颖的运营模式。张文轩直言,“先暖人心,再言更新”。作为街区更新行动的操盘手,他逐渐体会到,只有理解并顺应城市自然生长的内生规律,才能让更新可持续地推进。(延伸阅读:城市更新需要“好事者”)
崔国
策展人,城市规划师,《城市中国》执行主编。
现场速览
△ 共创论坛的嘉宾和观众,在门口签到处的书笺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 共创论坛开始前,更新工作坊的学员全部聚到了先蚕祠。在此之前,他们正在蚕花社区进行调研,期待通过“步行”和“对话”,发现这个地方的特质与记忆。
△ 更新工作坊的学员举起相机,记录下精彩时刻。共创论坛的演讲内容,或会给他们为期十六天的更新行动提供一点灵感。
△ 更新工作坊的导师一同参与了共创论坛。在前一晚,他们在文创馆为学生们授课,围绕“日常的遗产与空间生产”主题,讲述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
△ 初秋的盛泽,天气和现场氛围一样火热,活动周边里的小扇子派上了大用场。
△ 共创论坛在先蚕祠开讲,前是歇山顶的戏台,后是供奉蚕神的香火炉。在过去,蚕神的生日,也就是“小满”那一天,是先蚕祠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
本次共创论坛还特邀苏州市吴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沈建中、苏州市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更新中心主任杨昔梁、《HOMELAND 家园》副主编许灵怡、苏州市规划协会杨拓、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赵忞、盛泽民俗专家沈莹宝,以及参与“新蚕事”苏州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更新工作坊的导师和学员参加。
设计节系列活动回顾
联合主办|苏州小满江南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中国
苏州盛泽蚕花里社区设计节
创意总监 | 张文轩
总策划 | 崔国 × 城市八部
执行总策划 | 大悦
学术召集人|周详
活动总执行 | 成国强,李若曦
筹备组成员|张洁,汪紫玉,许诺,薛琰文,刘诗怡,汤雨杭,张云婕(《城市中国》第六期观察员)
出品机构 | 江苏盛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中国》 苏州小满江南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业指导 |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委会 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共建单位 | 苏州市城市规划协会 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HDD)
合作支持 | 《城市环境设计 UED》 城市设计联盟 UP 城市 《建筑实践》 建筑学园 一筑一事 《Homeland 家园》 Local 本地 More 城读 REAL 更新 上观新闻
特别参与|王秀(复旦大学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专业博士研究生),刘子琛(《城市中国》第七期观察员),魏凡栋(利兹大学可持续城市硕士,《城市中国》研究员)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Youtube/ Facebook/ Linkedin /小宇宙 搜索:城市中国 UrbanChina
App:海外版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UrbanChina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