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圆满落幕。本次设计周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思明区政府、湖里区政府、鼓浪屿管委会协办,市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和建设局、市市政园林局、市执法局等单位承办,并于11月1日正式开幕。黄厝塔头、湖里塘边、鼓浪屿美院、湖里文创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成为设计周的主要展场,期间举办了密集的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
本届设计周聚焦“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以“叠合·友好·永续——发展中的城市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依托多现场、多场景的展览活动助力各区各部门延展联动,形成丰富的活动氛围。活动涵盖30余场次,更有全程展览贯穿始终,此外还融合了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的“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学术研讨会。全球建筑大师论坛作为设计周压轴,面向公众开放,为活动增添亮点。
厦门的城中村承载了全市三分之一的人口,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居住空间,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底层运行。厦门的城中村改造以现代化治理为框架,政府简化审批流程,引入市场企业主体,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升,通过共享空间的打造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厦门始终秉持“不以牺牲为代价”的城市发展逻辑,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来引领城市空间转型。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从城中村这一具体议题出发,深入探讨了更广泛的城市更新问题,并最终回归到城中村改造这一核心议题上,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实践的完整闭环。当前,城市更新正迈入以精细化、内涵式发展为主导的新纪元。政策导向的核心已从过往单一的开发驱动,逐步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综合品质为首要目标。这一转型深刻体现了多重维度的变革:首先,它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致力于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城市的文化基因;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成为重要一环,旨在通过城市更新推动经济的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再者,这一转向还积极倡导社会主体的多元化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共建共享,形成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机制。基于生命学说演进视角下的熵增学说,或许是城市发展设计中需要思考的第一性原理——通过城市更新的负熵引入重新激活稳定但逐步衰退的城市耗散结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城市更新的共生和有序发展,需要有持续更新的观念,在改变物理环境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更高的情感和价值需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西班牙著名建筑师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建设应该追求“自给自足”,即在城市环境的不同场景中,让未来的城市实现在互联互通、自给自足条件中供人类居住。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做城市更新,首先要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没有自我认识的更新,没有工作方法的更新,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更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建筑工业化是必要的,智能建造技术的革新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构建单一数据源,并采用一组模型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形成从工程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的全链条贯通的工业化大生产体系。
城中村现象广泛存在于国内那些建设周期长的大城市中,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城中村在特定阶段确实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中村逐渐转变为低收入群体的聚居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特征的复杂性,城中村内部的构成显得尤为多元且杂乱,居住环境问题愈发显著。在地区规划、建设以及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城中村长期陷入混乱与低效的困境。针对这些特殊情况,城市必须采取特别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造,以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农村聚落特点的特殊社区。这些社区在建筑形态、社会经济结构、人员身份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与城市社区存在显著差异。清华大学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由于城中村改造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资本介入较少,造成“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资金来源成为一大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平台+专业公司”模式,能够较好地利用国企的融资优势吸引市场和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厦门城中村改造得到政策支持,包括统筹、住房及专项政策,资金来源多样,包括政府财政、管线单位共担、金融服务保障及社会力量参与,要求社会力量及村集体(居民)出资占比不低于10%,并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居民参与。湖里区副区长
湖里区城中村改造采用“EPC+O”建设模式,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在运营模式上,湖里区采用大物业运营模式,通过政府施加压力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微利可持续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公共服务方面,提升社区空间安全,科学规划生活配套功能,打造“共享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过去的城市往往以无序、有机的方式生长,随着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不断变化,新的功能以及功能所承载的新组织形态不断叠加在旧城之上,或者包裹在旧城周围。新旧功能、新旧人群、新旧空间形态的“共生”关系需要动态平衡,在渐进更新中寻求保留和新造之间的平衡点,在持续更新中寻求最符合当下需求的适应性表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渐进式、持续式的更新策略,其优势在于,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在保护和更新之间逐渐找到平衡点,实现新旧区域的协调发展。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
从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再到第二十五届奥运会,随着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不断变化,巴塞罗那这座城市也经历着明显转型:拥有狭窄街道的老城无法承载生长压力时,外围新城的扩建考虑了尺度、材料、色彩的协调,并采用“网格式”的方式以贯通交通网络、布局公共空间。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信达雅”的概念转译到建筑上,“信”是对环境格局的系统性理解尊重、“达”是对⽂化、功能要素的适应性表达、“雅”是指格调营造的雅致、优雅。建筑设计应当取法自然、地域、文化与社会,使尺度在区域中是和谐的,人在空间里是自由的。绿色低碳,对于城市更新而言,并非是新增的标准规范之一这般简单。相反的,它是蓝海市场,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新引擎,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的必经路径。低碳更新有多个切入口:在地或环保的建造材料、适应自然环境的建筑与城市形态、低碳能源技术与设施等。如何将这些元素整合、协调形成系统,成为城市更新下一阶段的话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在描述城市空间时往往使⽤不同的“语⾔” ,如同两种“货币”需相互“兑换”,导致效率下降。在城市迈向低碳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跨学科的“共同语言”对于“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来说,是必要的。紧凑的城市形态在实现低碳⽅⾯具备显著优势,⾼密度低层数的建筑减碳效果优于低密度⾼楼层的建筑,提升空间效率、优化公共设施配置,并促进低碳⽣活⽅式。
日本著名建筑师
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建筑设计需要更好地考虑环境友好性,以形成建筑内外的良性⽣态循环。⾸先是充分利⽤⾃然环境的已有条件,设计建筑的采光与通⻛系统。同时,在当地环境中选取建筑材料,或使⽤CLT材料(交叉层压集成材,⼀种新型的原⽊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低碳化。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更新的进程中,尽管建筑零碳能源系统初期投资较高,边际成本却几乎为零,有望成为替代传统房地产,成为拉动投资的新动力,拥有一定潜力的蓝海市场。然而,零碳能源具有不可控性,需设置多种电力、热力储能设施,比如建筑“光储直柔”电力系统,以实现调峰填谷。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老旧厂区的低碳更新市场前景广泛。在清华⼤学南⼝全国重点实验室基地的⼚区更新实践中,一系列基于隐含碳的理论方法,包括片区隐含碳容积率、建筑及构件的隐含碳评估、片区量化节能形态因子、建筑节能体系等,有效优化了园区的低碳精细化控制。与此同时,园区的更新应用了光储直柔、建筑材料回收、双层立面等先进技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打造零碳园区。随着民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更新工作愈发需要重视并满足人居环境优化的迫切需求。从理论层面来看,城市更新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为城市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从现实层面而言,它则直接关联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人才和投资的关键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技术科学专家
如《诗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书籍,以及宋词等经典文本,与拙政园、西湖等著名景观意象共同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对“大象无形”“含蓄内敛”的追求。这启示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巧妙地融入声音、气味与光线等感官元素,以更有韵律和韵味的方式营造出既符合特定主题、又能引发人们记忆联想,同时有效传递信息的景观环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好房子”首先要绿色健康,其次要低碳节省,第三要智能便捷,即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数字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体验,最后还要安全安心,全面提升房屋本体、设备设施以及居住者的安全水平。国家标准大师
关于高品质住房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住房建设法规标准体系;二是不断推进标准的升级与更新;三是确保这些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四是完善标准化实施的保障机制。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也许我们不是在创造一个叙事宏大、华丽的建筑作品,而是在营造细致入微、有温度的城市空间,这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我们致力于保留传统业态,尊重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注入新功能,激发新活力,以延续街区的烟火气。
关于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城市中国》将持续推出研究文章、专访及回顾报道,敬请关注!听录 / 代宏扣+黄雨苗+朱欣桐
编辑 / 刘诗怡,《城市中国》助理研究员+许诺,《城市中国》实习生
内容合作联络 cgcuiguo@urbanchina.com.cn
其他对文章的意见和建议,或新奇有趣的话题问题,都欢迎您微信留言或邮件联络我们。
email:00urbanchina@vip.163.com
微博/ Youtube/ Facebook/ Linkedin /小宇宙 搜索:城市中国 UrbanChina
App:海外版App Store搜索 城市中国UrbanChina
官网:www.urban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