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基本概念
工人运动
群众运动的一种形式,指为了争取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由工人阶级参加、推动和领导的社会运动。工人运动的主体是工人阶级,包括工人阶级政党、工会和其他工人组织。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工厂工人,产业革命的这些初生子,始终是工人运动的核心。而其他工人的参加运动,却要看他们的手工业被产业革命侵害的程度如何而定。18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产业工人的队伍也逐渐形成,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激化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成倍增长,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壮大,同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些都是工人运动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曲折发展过程。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是自发性和分散性,其理论表现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这时的工人运动,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在发展过程中,工人运动不断由个别工人的自发斗争阶段走向有组织的自觉活动阶段,就是从捣毁机器和破坏厂房转为同其占有者的斗争。正如《资本论》指出的,工人要学会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从而学会把自己的攻击从物质生产资料本身转向物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使用形式。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起义:1831—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武装起义;从1836年开始的持续12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爆发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起义和暴动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当时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对工人残酷剥削和压迫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同时表明,工人运动已进入到自觉的斗争阶段,为自身利益同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的战士”大踏步地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列宁称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工人运动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结合,并且真正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中后期,各国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工人革命组织相应产生,1864年8月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称为“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制定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斗争纲领与策略原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工人运动干部,支持了各国工人运动,把分散各国的工人运动联合起来。工人运动进入国际工人运动阶段。
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充满着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的斗争,其中包括反对蒲鲁东改良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拉萨尔机会主义等。这些机会主义派别形式有所不同,但实质则一样,都是主张保留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对原有的经济关系进行一些局部改良,是一种经济改良主义。第一国际通过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俄国,开创了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列宁主义新阶段。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国际工人运动在全世界的历史性的胜利,1919年3月第三国际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胜利,是欧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以及亚非拉美工人运动发展。
我国的工人运动一开始就由中国共产党领导,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1925年在广州成立了全国总工会。从1927年至1949年,我国工人运动在敌人统治区,主要配合农村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以各种形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直接支持革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是围绕着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展开的,其目标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崇文书局微信公众号矩阵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