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基本概念
地主阶级
利用土地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是奴隶社会崩溃后的又一个剥削阶级,它拥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享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封建特权,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恩格斯指出,在整个中世纪,大地产是封建贵族获得佃农和徭役农的先决条件。毛泽东也指出,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叫作地主。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时期,地主有不同的名称,如封建主、庄园主、农奴主、领主等等。
地主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之后,地主阶级作为新兴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地主是和宗法制度联结在一起的。封建社会在西方和东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西方进入中世纪,神学统治一切,人的理性被忽略,宗教神学不仅是封建国家的精神支柱,而且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封建时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是封建地主私有制,它的特点是地主占有土地,并使用束缚于土地上的农奴劳动。此外,还有拥有少量资本、自己参加劳动并支配帮工劳动的个体私有制。
封建社会存在着复杂的阶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迅速兴起,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随之消亡。
在东方社会的中国,统治者不断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地主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地主由于世袭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财富,大量买田置地,享受了各种特权,欺压农民。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即使到了近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其先天条件不足,导致后天畸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发展缓慢,地主阶级势力并无弱化。地主剥削的方式,主要是收取地租,此外或兼放债,或兼雇工,或兼营工商业,但对农民收取地租是地主剥削的主要的方式。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中特别凶恶者;帮助地主收租的管家,依靠地主剥削农民为主要的生活来源,应和地主一样看待。虽然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在当时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是,到近代,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因此,作为阶级来说,地主阶级是革命的对象。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农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在中国大陆,地主作为一个阶级也随之消亡了。
崇文书局微信公众号矩阵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