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分配

学术   2024-10-28 17:01   湖北  


文 |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基本概念


按需分配


全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人们自由劳动、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社会按照共同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合理分配劳动产品的分配原则。


按需分配原则最早是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提出的。不过,他所设想的按需分配具有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色彩。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以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但对按需分配的客观必然性还没有从经济发展规律上加以科学的论证。他们在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进行批判时指出:“人们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1875年,马克思从经济发展规律上对按需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加以科学的论证,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第一次把按需分配原则置于科学基础之上,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本质差别已经消失;社会科学文化极大提高和普及;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和觉悟普遍提高;劳动对每个人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能自觉地、不计报酬地、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人们不再屈从于旧式的分工,已经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但由于生理上、爱好上、才能上的差别(如有人擅长数学,有人擅长文学等)以及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条件的差别,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反映阶级差别和体力、智力上的差别。社会将科学地有根据地为每个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提供适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定的合理的需求形式和数量。恩格斯说:“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实行按需分配,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这就为人这个社会主要生产力的全部潜力的和谐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按需分配又会成为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经济发展现阶段,或者可以说是按需分配的初级阶段,物质分配还不能真正无差别地提供给每一个人,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还只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的、努力奋斗的理想目标。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小程序已上线

新用户立享7天免费体验
点击下方,查阅更多辞条


崇文书局微信公众号矩阵

点击关注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走进思想深处,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