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降本增效,都快成为了笑话

体娱   2024-09-14 02:10   上海  

这几年体制内领导都很爱学习,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拿来套用。比如企业经常提到的词,降本增效

通过砍掉那些不赚钱的项目,优化工作能力不够的人,降低人力成本,把主营业务打深打透,让企业走出困境。近几年很多大厂腾讯、阿里巴巴都是这样干的。

但体制内学习企业的降本增效,就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

单位召开大会,主要领导在台上说现在形势不好,大家都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从哪里做起,首先就要节能,平时要节约用电,杜绝电力浪费,会上对空调的使用提出要求,早上10点前不能开空调,下午4点后不能开空调。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度。

好了,落实下来,有些科室负责人把领导的话不当回事,有些负责人特别积极,想表现给领导看,下午三点就关了空调。

大家也知道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很多地方一直处于“烧烤”状态,地方气象台持续发布高温预警,动不动就“最高气温升至37度,局地可达39度以上,请加强防范”。

结果大家汗如雨下,根本没有心思办公,直接跑到其他科室去蹭空调。

领导还要去要严控办公经费,打印材料要双面打印,废纸打印,非必要不打印。

综合办公室立马发通知,每个科室每月只能领取固定数量的A4纸,A3纸只能综合办公室留用。

某天,业务科室要向上级主要领导汇报,紧急找综合办公室打印材料,办公室主任不同意打印,说各科室要对纸张使用负责。

最后,双方闹到单位领导那里。大领导对着办公室主任一顿骂,说他不看场合,不看时机。办公室主任自己也很委屈,明明执行的是大领导的命令,还要挨骂。

还有些降本的规定,比如分时段开放电梯,倡导走步梯。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办公室内不开照明灯。办公室不允许使用烧水壶,开会自带水杯,不再使用一次性纸杯。食堂不提供一次性碗筷等等。

效果嘛,每回都是领导提了,大家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回到当初的样子。

这些办法不能说没有用,节约钱肯定是省下一些的,但体制内的大头支出肯定不在这里。

举几个花钱多的例子。第一是各种官方造的节日和会议。

一些地方领导为了政绩,凭空造各种乱七八糟的节日,比如XX美食节、宣传周、嘉年华、烧烤节。当地有什么特色农产品、水产品或者动植物,就要冠个名头搞节日。

有些人造节确实给地方带来直观的收益,如淄博的烧烤节、潜江的龙虾节,哈尔滨的冰雪节,但造节需要时机和机遇,很多都是千万、百万钱砸下去,一个声响都没有,纯属地方自嗨,让本不富裕的地方财政更加困难。

或者是花大价钱举办某某会议、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以为可以通过嘉宾招引好的项目落地,实际上大家都是逢场作戏,什么都没谈成,什么都没留下,这场会议最大的效果就是让领导的年终述职增加了一段亮眼的文字。

第二个是泛滥的小程序、APP。

大数据本来是方便人们生活,可体制内运用起来是增加基层负担。各系统、各单位都会开发自己的小程序或者APP,要求下级单位填报事项、报送数据。

然而这些小程序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还留下一堆“数据垃圾”。

商业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分析目标人群画像,比较产品销量,从而调整经营策略,获得更多。而这些为应付形式主义工作产生的数据,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录入,等到这个阶段过去了无人关心。

第三个是低效率的国产办公硬件设备。

但凡使用过体制内办公电脑的人,都会有相同的感受,难用,真难用。

因为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这几年体制内各部门更新办公设备,全面实现国产化。系统也是国产操作系统,主流办公软件QQ、微信、WPS、钉钉都能用,但很多软件安装了无法运行,响应速度极慢,如果表格文件太大,完全打不开,系统会崩溃。

然而这台电脑价格却不菲,采购价一万多。用同样的钱,可以配两三台性能更好的台式机,如果不分国产国外产的话。

国产打印机更贵了,采购价两三万一台,还经常“罢工”,每年维修费要花很多钱,光是这项支出都可以买一台很好的打印机了。

相比这些,纸张、水电支出真的是毛毛雨。倘若真想节约纸张,治本的方法应该是少开点会,少些考核检查,这才是真正降本之道。

所以体制内的降本增效,降来降去,成本始终是降不下去,最终还是沦为一个喊口号的动作。

往期阅读

泛滥的24小时值班制度,快要逼疯所有基层了

形式主义的台子,搭不下去了

税收返还被叫停后,三线以下城市或许再无出头之日

基层干部,正在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

将军与战略
谈古论今,古代事可以谈谈政治,现代事只谈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