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圈内一张图片刷了屏,想必很多小伙伴看到过:
这是央企中*建投最近下发的一则通知,通知中说:
结合上半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下半年经济效益预测及企业资金承付能力, 决定对总部部门正职以上、下属单位班子成员月度预发绩效工资按50%发放, 其他员工薪酬发放标准不变。
天空一声巨响,变革闪亮登场。
这简直是一场创举,开国央企“降本增效、先降领导”之先河,
因为众所周知,国央企的降本增效,历来都是先从员工降起:
工资总额不保,苦一苦员工,降绩效扣奖金,领导层纹丝不动;
业绩不理想,再苦一苦员工,来一场“人员优化”,领导稳若泰山。
员工平素不觉得自己重要,因为“同甘”从未有我,
如今到了“共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存在竟然能对公司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裁掉几个员工,经营就能好转了;
员工少拿点,成本就能降低了。
只可惜,一场轰轰烈烈的“降本增效”运动下来,问题照旧,
经营没有好转、业绩继续下滑,除了徒增内耗,并没有别的作用。
其实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大家心知肚明,砍掉一个高管够得上十个基层的成本,
说不定还能因为减少了一个审批环节、一个指手画脚的人而提升效率,
问题是管理者自己就是政策的制定者,自然不会想着先革自己的命,最后就只有上头出手来革他们的“命”。
02
关于国央企高管的薪酬,一直有个悖论:
给多了吧,不仅有违公平原则,更因为他们的贡献和收入是否匹配,历来就有争议。
因为国央企赚钱,靠的是国家的强大资源和平台,很多靠政策、牌照吃饭的公司,可以说谁放在那个位置区别都不大。
甚至一些领导,把原本经营得好好的企业搞到年年亏损,却照样加奖金、拿高薪,
更别提什么“能下”、“能出”了,博主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能下”的,“能出”的倒有几个,但都是因为违法违纪。
但给少了吧,和市场出入太大,又发挥不了薪酬的激励作用,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既要统筹ZF和市场,又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还要考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级别比较高的还要考虑到横跨“官”、“商”两届的特殊身份,
因此负责人的薪酬激励,在国企改革中是一个世纪难题,也是一块一直没被啃下来的“硬骨头”。
03
企业的经营,到底应该由谁来负主要责任?
是年薪动辄百万计的高管,还是一个月拿几千万把块钱的普通员工?
这个问题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高管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经营情况好就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领导有方,
再多的钱都是自己应得的,还比肩国际国内一流企业觉得自己拿少了;
一旦经营下滑出现亏损,不是市场的问题就是政策的问题,要不就是团队不给力员工能力差,
反正就不是自己的问题,反而大谈自己如何付出、如何负重前行,不明真相的人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把责任撇得,那叫一个干净。
04
任正非曾说:“以前华为末位淘汰的是员工,把员工每个月干掉10%,后来我发现真正要干掉的是干部!尤其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董明珠也说:“杀掉一个高管,比杀掉一百个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有意义”。
特斯拉四月份裁员1.4万人,多名高管被解雇;
拜耳今年裁员1500多人,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岗位;
IBM、思科、博世...外资巨头,裁员都是先从管理层下手。
很简单,撇开“一个领导收入抵十个员工”这种经济账不谈,
一个员工,就是个螺丝钉,就算能力不行、事办砸了,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小的,
最多也就影响到自己的岗位工作和周边三五个人;
而一个领导,位子越高,影响范围越大,特别是高层,起到的是方向盘的作用,
一个错误的决策就足以影响整个公司的效益甚至生死,
一种错误的管理风格就可以带坏整个公司的风气,挫伤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
所以“降本”从领导做起,无论是经济账还是示范效应,都远优于降员工的“本”。
05
中*建投领导带头降薪,开了个好头。
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央企再不自我革新、再不自我革命,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
“裁员不裁领导、降本先降员工”的思路,无论如何也是该变一变了。
裁100个员工,不如砍掉一个高层;给100个员工降薪,不如降一个领导的薪。
一个不合格的领导居高位、拿高薪,损害的是企业效益、组织士气、公司风气,
往大了说,影响的是员工对组织、对制度的信心;
而降薪从领导做起,也是将信号传递给员工,组织发展的“大船”遭遇挑战,我会带着你们风雨相携、同舟共济,
即便日后还是要全员降薪,员工的抵触情绪也会小得多。
管理者的率先垂范,从来都是最好的激励;
领导的以身作则,也是最有力的动员,和最有效的引领。
商务、咨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入群请备注群名:交流群、求职招聘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