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擦边球的老板娘,其实在教你什么才是战略思维?

体娱   2024-08-18 18:48   上海  

这周有个底层人民的瓜成了热搜,那就是穿着暴露的杭州某便利店的老板娘吸引大量快递员上门购物,事后有人举报,最后警察也解释穿什么衣服是每个人的自由,警察无权干涉。不过这件事曝光后,也给老板娘来带烦恼,有人上门骚扰,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老板娘的抖音粉丝立马上涨到60万人,如果她转战网络平台带货,有了这个基础销量也不会差。

有人说这个老板娘打擦边球,违背公序良俗,不值得提倡。我们抛开道德层面,仅商业效果来说,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其实这种模式在台湾早就有,就是槟榔西施。槟榔是台湾长途司机经常嚼食的提神物。1990年代,有些商家为了促销,让年轻女子穿着暴露在省道路边贩卖槟榔,由于效果奇佳,所有商家纷纷效仿,结果成了台湾至今独特的风景线。

可见这位老板娘玩的是人家台湾30年前的东西。

但我还是认为这么老板娘很聪明,也许她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她有很好的战略思维。

什么是战略思维呢?我研究过很多大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多都是空洞无物的废话。既要守住存量,又要开拓增量,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常识。我们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企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什么都干,就是什么都干不好。中国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集中优势兵力,在敌人最薄弱的环节突破,才有赢的可能。好的战略是要考虑三件事:

  1. 1.    我有什么?

  2. 2.    市场的需求是什么?

  3. 3.    如何把我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对接起来。

想好这3个问题,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这位老板娘很好地把自己有限的资源和市场的需求对接起来,她的资源或许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其它超市为什么不学呢?别人就算放得下脸面,想学未必有这生理条件。。

还真不要瞧不起老板娘靠出卖色相,1980年代初那些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做的生意也是被主流社会所不齿的,被扣上投机倒把分子的帽子。根正苗红成分好的人,吃得饱饭的人,有正经工作的人,谁去做生意?

结果恰恰是这些游走在边缘地带的可怜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赚到了第一桶金。

现在你还会站在道德点去谴责这些人吗?你可能会酸酸地说一句:“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另外我还要说一个同样开小店的人,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他是如何制定战略,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

王永庆(1917-2008)

王永庆创业做的第一个生意是开米店。整条街上有二十家米店,王永庆就琢磨,我怎么生存下去,我怎么与众不同。

当时的米普遍会混有杂质,家庭主妇煮饭都要先淘米,把泥沙和小石子过滤掉。

王永庆就在这上面做功夫,把自家出售的大米杂质先过滤掉,再出售。结果吃过他的大米的人,发现几乎可以不用淘米了,煮饭更方便,口口相传,王永庆的米店的口碑就上来了。

可王永庆并不满足于此,接着又放了个大招,提供免费送米上门的服务。在普遍靠肩挑背扛的年代,对一些年老体衰、身患残疾的顾客来说,那可是真正解决痛点的需求。

商业模式可以模仿,当其它米店也跟着卷进来,同样推出免费送米的服务时,发现有一点他们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那就是王永庆与客户的关系。王永庆上门送米,会带上小本本,和人家拉家常,知道每家的基本情况,把缸里的陈米倒出来,新米倒进去,再把陈米铺在最上面,估算这家人的米多久能吃完,等米缸快见底,不用等人上门买米,自己就主动送上门,这贴心服务,谁能抵御得了。

于是王永庆米店成了整条街生意最好的米店,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难以复制的极致人性化的服务。

王永庆并没有成为米业大王,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资源有限,影响力也就那一条街。9年后,他把米店卖掉,在老家买了50亩,当起了小地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敏锐地感觉到战后重建的需求,开起了木材厂,赚了5000万元。

到了1950年代,塑料化工业兴起,他经过充分调研,觉得这个行业有前途,押上他所有的家底,创办了台塑,成了世界级的化工帝国。

回到那位打擦边球的老板娘,线下便利店生意再好,天花板高度有限,是聪明人就该趁着这波流量,转战线上,在抖音带货,实现产业升级。

老板娘和王永庆的共同点就是发掘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赢得市场的正反馈。

当今时代,与其盲目跟风去卷,不如像这位老板娘一样,坐下来好好反思,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许会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将军与战略
谈古论今,古代事可以谈谈政治,现代事只谈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