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机构,4年前投了500多万,把自己买成了易方达纳斯达克100场内LOF的第一大持有人;4年后一看,这笔投资收益率将近100%,500多万变成了1000多万。
这个机构是谁呢?常州国资委。
看到这个消息,天天在A股里面“粪坑蝶泳”的散户坐不住了:好啊,连浓眉大眼的地方国资,都开始“相信国运,定投纳指”了。那我们这些A股韭菜算什么,算笑话吗?
更有甚者,直接把这个行为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高度,言语间,仿佛是一场国有资产“信资还是信社”大讨论的回光返照。
看完这些“不着边际”的讨论,我不由得直呼:好家伙,还真是“不分青红皂白”啊。
想想看,常州国资委在2020年买入纳指时,A股是什么光景?那可是大丰收的好光景。兰兰、坤坤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哪个不是那个时候跑出来的?各种抱团“茅指数”的基金,一年翻倍者更是如过江之鲫。难道常州国资委脑子有大病,看不见我东方大国这边的好时光?
真相只有一个:如此一个资本管理规模庞大的机构,出于资本回报稳定性的需求,必须要分散投资,求稳未来的收益。
管理规模庞大?有多庞大?
截止到去年年底,常州国资委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4000亿。如此体量,势必要做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
而且,对比这4000亿的管理规模体量,区区1000多万的纳指投资,也不过是九牛一毛了。
话说,这种稍微扒拉两下就能看出来的事实,我不相信那堆自媒体搞不懂,但为什么这件事依然能被大规模的发酵?
原因或许很简单:天下股民苦A股久矣。
做投资,不赚钱是原罪。所以才会有“相信国运,定投纳指”;才会有“质疑3000点,理解3000点,怀念3000点,遥望3000点”。
因此,大家才会借题发挥:国资都去投美股了,大家还等啥?
但仔细想想,这也有问题。虽说相比A股,美股牛长熊短,可难道美股就不跌了吗?谁还没个风光的时候?
怎么说呢,跟着业绩跑,梭哈完A股梭哈美股,满仓追完坤坤、兰兰,又满仓去追纳指ETF,这种放纵人性的行为,很难说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先上结论:短期内的高业绩,很可能是由于市场波动或特定事件的影响,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市场基本面或者管理团队的真实能力。
比如,19-20年,市场抱团以茅台、宁德时代为代表的蓝筹大白马,重仓相关股票的基金都赚的盆满钵满。可后续呢?这两年,由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持续不足,从21年初至今,相关的股票都迎来了一波惨烈的回调。
如果相关基金产品做出了单压“蓝筹白马股”的股票多头策略,那投资者几年前“躺赚”来的钱,之后估计都免不了都要再从兜里掏出来。如果当年追高买入,那现在大概率更是要在高位站岗了。
再比如,受益于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以及更长期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内的医疗板块迎来了一波迅猛的上涨。可最近3年,伴随着疫情褪去、中美摩擦加剧、医保政策持续加码、居民消费能力恢复不及预期等等因素的扰动,曾经被视为“长坡厚雪”的医疗行业成了A股最惨的板块,似乎都不用加上“之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CXO行业,相关代表性公司更是普遍下跌70%以上。
即使之前的短期业绩真的反应了市场的基本面,或者管理团队的真实水平。不过,投资每天面临的都是新的情况,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未来的结果。无脑线性外推,大概率会让你欲哭无泪。
比如,在A股,由于散户规模大、上市公司壳价值、边际定价程度较低等等历史原因,小微盘股的整体PE水平比大盘股更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挖掘小微盘股成了基金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可是,当市场整体流动性降低,而类似国家队之类的大资金又更多聚集在高分红、利润稳定的红利股票上时,很容易对不少私募重仓的小微盘股造成重创,比如今年年初的小微盘股流动性踩踏。
一旦出现类似的极端情况,小甜甜立马就会变成牛夫人。毕竟,当市场的β不再,又何谈什么超额α呢?
再比如,曾经有不少私募基金会通过高频量化、融券卖空等方式为客户创造超额收益。看起来,这钱来的太容易了,使得不少客户重仓某些私募。结果呢,当政策开始对量化交易频率、融券渠道等进行政策干预时,曾经的策略便会失效,那净值水平也必然会不复以往。
还记得在2018年的陆家嘴论坛上,当时还是银保监会主席的郭树清说了一番后来被广泛引用的话:“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这话针对的是非法集资,但道理嘛,是通用的——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听起来,这这好像是一句废话。不过,你扪心自问一下,当你梭哈某一类资产的时候,是不是被收益率吸引、但忽略了风险。你看过历史回撤吗?对比过夏普比率吗?衡量过收益-风险比吗?
举个例子,前些年,某些主打固收(债券为主)的私募基金,过往业绩非常亮眼。但如果你穿透底层资产,会发现相当一部分产品几乎在押注某些高风险的地产债。
在前些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向上的时候,债券违约风险被深深隐藏,投资者只会注意到亮眼的收益。可当地产行业下行,地产公司出现流动性危机,底层资产也出现大幅缩水时,相关的风险敞口就会极大暴露出来,相关债券往往就会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
这个时候,投资者面对的可不再是收益率究竟是10%还是20%的问题,而是很可能连本金都拿不回来的问题。就像《繁花》里的爷叔说的那样:“从纽约帝国大厦的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但从屋顶跳下来只需要8.8秒。”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在投资当中,梭哈不是一种值得普通人效仿的智慧。否则,当曾经的喧嚣过去,投资者们一定会品尝到曾经冲动所种下的苦果:
曾经大起的业绩,现在变成了大落;曾经向上的净值,如今掉头向下;曾经“时间的玫瑰”,如今花瓣凋落。
你相信国运,梭哈了A股;结果,你吃了3年的苦果,现在还没吃完。他也相信国运,梭哈了纳指,结果,忽然来个什么地缘摩擦、英伟达业绩不如预期,随之而来的,就是财富也灰飞烟灭。
如果你真的相信国运,那就应该押注自己的光明未来,就该对自己的钱包负责,对自己好一点。别动不动就梭哈。梭哈这种智慧,普通人把握不住。
至于什么是更稳妥的方式,常州国资委不是都给你做出表率了嘛,去做分散配置。
关于分散配置,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极端一点呢,则还要保证“篮子也不要放在一个车上”。
举个例子,如果你买的基金产品,其中的权益资产可以做到大小盘的均衡配置,那么,今年年初的“微盘股仔”,你就能避免不少的损失。
再比如,当下的A股受限于流动性和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整个市场胜率较低,市场整体β欠缺。反观美股,受益于以AI为代表的科技浪潮已经美联储降息预期,长期增长趋势不错。那么,如果权益仓位里可以增配一些美股,整体的体验必然会好上很多。
还比如,出于避险、抗通胀的需求,黄金今年走出了一番波澜壮阔的行情。那么,如果你的资产组合里有一部分黄金仓位,必然也会让你的资产净值好看不少。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先知,无法提前预计什么资产会涨、什么资产会跌。既然如此,更稳妥的方法是,不赌行情、不押注单一资产,而是根据当下情况进行动态的资产配置。
这两年,随着国内权益市场行情的走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资产分散配置的重要性,开始了解、学习包括美林时钟、桥水全天候策略在内的各种资产配置方式,希望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撞完南墙后,大家脑袋变得更灵光了一点。
达里欧在《原则》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分散化配置是投资中唯一的圣杯。相比“梭哈的智慧”,分散配置这个圣杯,好像还是更适合普通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