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导演中,或许没有谁能比王家卫更会捕捉时间的流逝:抽帧的画面、暧昧的灯光、粘稠的色调、独具意味的台词……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他电影中经久不息的主题:时间的消逝、时光的追忆、情愫的暗涌、纠结的不舍、错失的遗憾、此去经年的回照。
直到《繁花》的出现。
其实,《繁花》同样可以套用上述那些特征,只是不太高明罢了。王家卫过往作品那些让人感伤的、怀念的元素,我看不到。
或者说,很假。
对。《繁花》最大的问题,是它依托于真实历史的波澜壮阔,却做出了一道“一眼假”的甜腻大餐。
相比之下,曾经也受到不少诟病的《一代宗师》,却显示出了格外的珍贵——一种写意的真实。
出于某些商业上的考量,《一代宗师》的最终成片有着多个不同的版本,区别在于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的不同,或是宫二,或为叶问。
在宫二视角的版本中,我们窥见了更多宫二本人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种刚烈、一种决绝,她因复仇之意和胜负之心而步入身后身,最终选择了奉道而孤老,那是一种本真的纯粹。
而在叶问视角的版本中,我们可以听到叶问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两次说到:功夫,一横一竖。如果说刚开始时的叶问还是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对功夫的理解更多是出于对自身武学素养的自信,那么行至影片结尾,叶问则看到了更多。弹指十余年,他从“见自己”走向了“见众生”。功夫本无门户之见,就像家国情怀不分南北,唯有朝向眼前路。这是一种开阔、一种胸襟。
可无论哪一种视角,电影里都有这么一条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线:1938年,战火烧到了佛山,叶问一家也流离失所。之后,他南下香港传道授艺,之后则又去东北寻找宫二,想要一睹他前半生一直未曾得见的六十四手。
关于叶问寻找宫二的目的,以及叶问是否对宫二动了真情,这也是本片叙事中颇为暧昧的部分。在我看来,他既喜欢着宫二(但始终并未明确表明心意),也想得见六十四手的真容。前者最终成为了缘起缘灭的遗憾错过,后者则是叶问对武林绝学传承发扬的一片真心赤诚。
即使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妙,但叶问对意中人、武学瑰宝的情愫依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这是一场跨越了十余年的情感羁绊,也是一份困境中的自我坚持。
和叶问在困境中的坚持相比,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却是“XX已死”的无数哀嚎。这个主语可以是媒体、文学、音乐、电影、中国足球,也可以是自由表达、民主政治,更可以是任何关乎我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事物。其失望、悲痛之强烈,让我感觉仿佛我们已经身处在了一个了无生趣的世界中。
或许这是对的,毕竟当下的经济停滞、观点撕裂、思想分野,在我这代人中不算多见。20世纪的前20年,全球化浪潮轰轰烈烈,民族情怀空前高涨,我们怀揣着希望,一切都是灿烂的模样。而如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都在掉头转向,坚固的东西开始烟消云散,新的宏观范式似乎正在来临。
如此多事之秋,矛盾摩擦无可避免。朋友圈里的人一半“疯了”,一半在晒美好而平和的生活。
可是,我依然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太糟。是的,当下的社会境况有些嘈杂混乱;没错,现在的舆论环境有些不安焦躁。可是,面对各种失序与不公,我们依然看到了各种仗义发声与奔走呼喊。它们或许微小,但足以照亮前路。当我们一次次主动介入历史、守望当下,终有一日会听到自由的回声、看到遥远的未来!
在《一代宗师》里,王家卫采用了莫里康内为《美国往事》所做的几首配乐。在意境上,竟然无比贴合。这也让我更加切实地体会到了王家卫的野心:《一代宗师》绝不仅仅是一部功夫电影,而是一段历史的凝结,一个时代的追忆。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儿女情愫、家国情怀,也看到了勇气与决绝、坚守与传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