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被遗忘,死亡便真正到来

文摘   2024-09-19 12:32   山西  

从票房角度看,今年算是中国电影的“小年”。特别是暑期档票房,“一夜回到十年前”。

可如果,我们不唯票房论呢?

9月6号,国内院线上映了一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9.3分的豆瓣评分创造了今年院线电影的天花板,以及目前堪称惨淡的、仅仅1500万出头的票房成绩。

这是导演方励早已预料到的局面,但他仍对这10年的筹拍努力不后悔。历史就像是沉积岩,它一层层地堆叠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在沟壑纵横中保存着曾经的记忆。可是,太多这样的历史记忆被封存、被遗忘,在人们眼中消失不见。我们太需要对它们进行钩沉,把它们做成历史的标本,回味、学习。毕竟,历史没了,文明的根也就断了。

沉默的失语,是对历史的背叛。一如昨天“九一八”的防空警报,它在提醒着我们,前事勿忘,历史勿忘。

从这个角度来说,《里斯本丸沉没》的出现,是我们的幸运。只是,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是太少了。

写到这里,我又不禁想到了一部上映于2022年,不是纪录片却胜似纪录片的电影:《万湖会议》。

去年6月份的时候,它曾在国内上映过,但反响寥寥。题材本身是个极大的因素,没办法,在很多人心目中,电影最好就是一个取悦自己的消费品,或者说,可以带给自己一种“假装”的思考。总之,千万别严肃。

那《万湖会议》确实不在此列。毕竟,整部电影在短短90分钟的片长里,充满着冷峻和压抑。主要场景几乎围绕对话展开,对话内容也几乎只有一个:如何(更有效率地)杀死100万犹太人(最后,实际只屠杀了,600万)。

这部作品太冷静了,冷静到令人乏味。全片没有任何夸张、戏谑、尖叫、口号,有的只是静水深流。至于期间出现的争吵,也无非是关于不同团体间利益的分配不均和具体的执行问题,我们大可看看都是什么内容:

是否要把全欧洲的犹太人都灭绝?先拿哪个国家的犹太人开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犹太人也应该杀掉吗?如何定义他们?如果杀了,该怎么向他们的纯血日耳曼裔亲戚朋友解释;当前德国的运力是否可以支撑犹太人的运输?是否有更高效的运输方式;关于犹太人清除,是否有更高效的方式可以节约弹药;日复一日地清除犹太人,会危害德国士兵的精神状态,怎样避免这种情况?

……

这些细节问题的讨论,令人齿寒!

在狂热意志的支配下,一群手握第三帝国核心权力的人,抛却了情感的影响和道德的制约,以冷静而缜密的头脑,商议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高效冷酷的杀人机器。最终的结果,是600万被残杀的犹太人,以及其身后无数个破碎的家庭。

类似的历史,曾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相似上演。可是,对此,我们远远没有足够量的影视用来记录它们。

总不能,靠抗日神剧吧?


古登堡1492
把我的好奇分享给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