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教学指南第三单元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

文摘   2024-10-05 11:25   美国  

|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服务,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你是否了解这些便捷服务的背后机制?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如何保障网络安全?本项目式学习将带领学生化身 “网络侦探”,一起探索互联网服务的奥秘,揭开网络世界的神秘面纱。

本设计包含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评价方式、教学素材等,可供广大信息科技教师参考和使用。

本项目共设计8个课时,第1,2课时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合并,后2个课时为提高篇,根据需要选用。本篇为教学指南的第三单元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前两个单元的内容,见公众号:

探寻互联网新世界:教学指南第一单元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

直播网络我来建:教学指南第二单元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

项目主题:探秘网络世界:解码互联网服务(项目式学习主题设计)

项目概述: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服务,例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搜索信息等等。本项目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这些服务的背后机制,了解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并通过网络实验和分析,揭开互联网服务的神秘面纱,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项目目标:

带领学生化身“网络侦探”,一起探索互联网服务的奥秘,揭开网络世界的神秘面纱。从日常生活中的网络服务出发,例如大家熟悉的网络搜索、在线购物、视频直播、社交聊天等,探究这些服务的背后机制,学习万维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协议、域名解析、数据传输等重要概念。

项目设计框架及核心素养目标:

项目主题

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目标

1.互联网服务,精彩无限!

1课时

1.引发学生对互联网服务重要性的思考。
2.了解常见的互联网服务类型及其特点与应用场景。

1.头脑风暴: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互联网服务并进行分类,讨论它们的特点和优势。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2.互联网服务与协议

1课时

1.了解互联网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初步认识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层思想。

1.角色扮演:模拟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服务的运行过程。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3.探秘万维网

2课时

1.理解万维网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模式。
2.掌握URL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3.了解HTTP请求方法,例如:GET、POST等。

1.模型构建:利用积木、纸盒等材料,搭建万维网的结构模型,并演示“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2.模拟实验:学生利用纸条或白板模拟数据传输的过程,并分析网址的组成部分。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4.网络通信的守护者–HTTP&HTTPS

1课时

1.了解网络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的作用。
2.理解HTTP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安全优势。

1.使用抓包工具分析HTTP和HTTPS的网络数据,对比两者区别,并思考如何识别安全的网站。
2.安全隐患大排查:分组列举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及危害,并思考如何避免。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

5.网络信息宝藏-搜索引擎

1课时

1.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2.掌握搜索引擎的常用功能和搜索技巧。

1.分组进行网络信息搜索比赛,并分享各自的搜索技巧和经验。
2.搜索大比拼:分组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搜索相同关键词,比较结果差异,并思考原因。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6.网络实验:数据包的旅程

1课时

1.了解数据包的概念,理解数据包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单位。

2.了解数据包的基本结构,包括以太网帧头、IP报头、TCP报头、数据部分等。

3.了解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例如路由选择、分片、重组等。

1.使用抓包软件抓取网络数据包,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2.利用纸张、卡片等道具模拟数据包的传输过程。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7.网络服务与未来生活

1课时

1.总结互联网服务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2.思考互联网服务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

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未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创新互联网服务,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项目成果形式:

互联网服务分类海报或演示文稿

模拟网络请求记录和体验报告

网络数据分析报告

网络信息搜索结果报告

未来网络服务设计方案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果展示评价:项目成果的完整性、创意性、表达效果、逻辑清晰度、信息准确性等。

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等。

教学实施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视频、动画、游戏、角色扮演等,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网络知识具象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并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例如学习单、案例材料、网络资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判断网站安全性等。

4.关注信息社会责任感培养: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例如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抵制网络谣言等。

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网络服务,精彩无限!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互联网服务类型及其特点与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能够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分类,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识别和列举常见的互联网服务,并体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计算思维:能够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教学重点:

常见的互联网服务类型

互联网服务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教学难点:

互联网服务背后的技术支持

教学准备:(文末提供较为详细的教学素材说明)

多媒体课件(包含网络游戏、视频直播、在线购物等应用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网络服务分类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问题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从早上起床到现在,你们都使用了哪些网络服务?

2.多媒体展示:播放一段视频,包含搜索引擎、网购、视频通话、外卖订餐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服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认识网络服务(20分钟)

1.头脑风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头脑风暴,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的网络服务,并记录在白板上。

2.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将列举出的网络服务进行分类,例如基础应用、商务交易、网络娱乐、公共服务等,并讨论每一类网络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3.举例说明:教师结合具体案例,例如QQ、淘宝、抖音、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讲解不同类型网络服务的应用场景。

三、探究服务背后的技术(15分钟)

1.问题导入:同学们,网络服务如此神奇,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2.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服务背后的技术支持,例如:

网络协议:网络服务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才能正常运行,就像交通规则一样,这些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简单介绍就好,为后面的课时做铺垫)

域名解析:我们平时访问网站输入的是域名,例如www.baidu.com,但计算机之间通信需要使用IP地址,域名解析服务就像一个翻译官,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

数据传输:我们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时,数据是如何从遥远的服务器传送到我们电脑上的呢?数据传输技术保障了数据的快速、可靠和安全传输。

3.图示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讲解网络协议、域名解析、数据传输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四、活动:网络服务大搜查(10分钟)

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服务类型进行深入探究。

2.探究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查找该网络服务类型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

收集该类型网络服务的典型案例,例如具体的网站、App等,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制作该服务类型的介绍海报,可以使用手绘、电脑软件等方式制作。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例如互联网服务类型、特点、应用场景以及背后的技术支持。

2.问题预告: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络服务是如何运作的?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如何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引导学生思考和期待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初步认识互联网服务。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场景,创设情景,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和理解。

第二课时:互联网服务与协议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互联网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初步认识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层思想。

技能目标:能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初步体验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感知互联网服务的存在,了解互联网服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激发对互联网技术的探索兴趣。能够理解互联网服务需要遵循网络协议才能正常运行。

计算思维:能够初步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体验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并能够将这一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进行类比,初步形成计算思维意识。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和体验数据传输的过程,并初步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层思想。

教学重点:

互联网服务的基本概念

网络协议的作用

教学难点:

网络协议的分层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服务的示意图)

角色扮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5分钟)

1.回顾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互联网服务吗?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活动一:互联网服务大盘点(10分钟)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互联网服务,例如:

基础应用:网络搜索、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文件传输等。

商务交易:在线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

网络娱乐:在线游戏、视频直播、音乐平台等。

公共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政府网站等。

引导学生思考:

互联网服务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例如:都需要网络连接、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引导学生思考服务背后的技术支持)

2.活动二:角色扮演-数据包的旅程(15分钟)

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

类比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规则: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效率,需要制定交通规则来规范车辆和行人的行为。

网络协议:网络数据传输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的作用:规范数据传输的格式、流程和路径,确保数据能够准确、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模拟场景: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模拟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万维网等服务的运行过程。

角色分配:每组学生分别扮演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角色,并使用道具代表数据包。

模拟过程:学生利用道具或肢体语言演示数据传输的过程,例如:发送请求、接收数据、回复确认等。

互动提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哪些环节需要遵循网络协议?

如果没有网络协议,数据传输会遇到哪些问题?

若有需要,可以单独作为一课时,详见第七课时:网络实验:数据包的旅程

3.活动三:网络协议的分层结构(5分钟)

引入分层思想:为了简化网络协议的设计和管理,通常将网络协议分成不同的层次,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

类比讲解:以快递公司为例,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共同完成快递包裹的运输。

TCP/IP协议族:简要介绍TCP/IP协议族的四层结构(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以学生熟悉的网络应用为例,说明不同协议层的功能和作用。

应用层:负责处理用户应用程序的数据,例如:浏览器、游戏客户端、邮件客户端等。

传输层:负责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例如:TCP协议。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路由到目的地址,例如:IP协议。

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转换成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物理线路进行传输。

三、课堂小结(10分钟)

1.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互联网服务的基本概念

常见的互联网服务

协议规范的作用

网络协议的分层思想

2.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没有协议规范,互联网会是什么样子?

3.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互联网服务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将抽象的网络协议概念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例如交通规则、快递公司等,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模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

第三课时:探秘万维网(一)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万维网的概念和B/S架构。

掌握URL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技能目标:能够根据URL访问指定的网页,并分析URL的结构。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理解万维网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模式,并了解 URL 的作用。

计算思维: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理解 “客户端-服务器” 结构和 URL 的组成,并体验不同的 HTTP 请求方法。

教学重点:

万维网的概念

B/S架构

URL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难点:

“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万维网结构图、B/S架构图、URL解析图等)

浏览器软件(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方便演示开发者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问题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精美网站的截图,例如:

新闻网站:新浪、网易、腾讯等。

电商网站:淘宝、京东、亚马逊等。

视频网站:哔哩哔哩、央视频、爱奇艺等。

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小红书等。

搜索引擎:百度、搜狗、必应等。

2.提问引导:同学们平时上网都会浏览哪些类型的网站?(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网站)

你们知道这些网站是如何建立和运行的吗?

我们访问网站时,浏览器和网站之间是如何进行交互的?

二、新课讲授(35分钟)

1.揭开万维网的神秘面纱(10分钟)

什么是万维网:

万维网(WorldWideWeb,WWW):互联网上最常用的服务之一,是一个基于超文本和超链接的信息系统,由无数个网页组成,这些网页通过超链接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简单来说,万维网就是一个由网页组成的巨大网络,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这些网页,获取信息、观看视频、进行交流等等。

万维网的特点:

海量信息:万维网上存储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

分布式存储: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分布存储在世界各地的服务器上,任何一台服务器都可以加入或退出万维网,而不会影响其他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超链接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通过超链接相互连接,用户可以点击超链接跳转到其他网页,方便快捷地浏览信息。

多媒体展示:万维网上的信息资源不仅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2.“客户端-服务器”结构(10分钟)

模型构建:利用积木、纸盒等材料,搭建万维网的结构模型,并演示“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讲解说明:

“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是万维网的基础架构,浏览器是客户端,网站的服务器是服务端,两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客户端:指的是用户用来访问万维网的设备,例如: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以及运行在这些设备上的浏览器软件。

服务器:指的是存储网页内容的计算机,它们连接到互联网上,并提供网页访问服务。

举例说明:

当我们使用浏览器访问百度网站时,浏览器会向百度的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将百度的首页数据传输给浏览器,浏览器再将数据解析成网页并显示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百度首页。

3.URL解析(15分钟)

URL的作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URL)相当于网页的地址,我们通过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URL来访问特定的网页。

URL的组成:以一个具体的URL为例,例如`https://www.baidu.com/s?wd=互联网`,拆解URL的各个部分,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含义:

建议与bing对比进行讲解:https://www.bing.com/search?q=互联网

协议:https,表示使用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

域名:www.baidu.com,表示百度的服务器地址。

路径:/s,表示网站服务器上的某个具体文件或目录,这里表示搜索页面。

参数:wd=互联网,表示传递给服务器的附加信息,这里表示搜索关键词为“互联网”。

活动:分组模拟访问网站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站,例如:新闻网站、购物网站、社交网站等。

学生分析该网站的URL,并尝试修改URL的部分内容,例如:

修改协议:将https改为http,观察浏览器访问结果的变化。

修改域名:将www.baidu.com改为https://basic.smartedu.cn,观察浏览器访问结果的变化。

修改路径:将/sport改为其他路径,例如:/,/art/labourEdu等,观察浏览器访问结果的变化。

添加或修改参数:添加新的参数,例如:https://basic.smartedu.cn/syncClassroom?id=9c4e905f-2201-474e-99fc-36406ac9f495,观察浏览器访问结果的变化。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URL各个部分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回顾:

万维网是什么?

万维网采用了什么架构?

什么是URL?URL有哪些部分组成?

2.内容预告:

真实的网络环境中,数据在网络中传输需要遵循网络协议,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两种重要的网络协议:HTTP和HTTPS。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万维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和URL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网络概念,我采用了积木搭建模型、分组模拟访问网站等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互动体验中学习知识。

第四课时:探秘万维网(二)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请求-响应”模式,理解HTTP请求方法,例如:GET、POST等。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浏览器开发者工具分析网页请求和响应信息,并能够区分不同的HTTP请求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理解万维网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模式,并了解 URL 的作用。

计算思维:能够通过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理解 “客户端-服务器” 结构和 URL 的组成,并体验不同的 HTTP 请求方法。

教学重点:

“请求-响应”模式

HTTP请求方法

教学难点:

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的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请求-响应”模式图解、HTTP请求方法介绍等)

浏览器软件(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方便演示开发者工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导入(5分钟)

1.回顾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万维网结构特征和“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2.提问引导:浏览器是如何向服务器请求网页的?服务器是如何响应浏览器请求的?

二、新课讲授(35分钟)

1.“请求-响应”模式(15分钟)

动画演示:利用动画演示浏览器访问网页的过程,例如:浏览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浏览器接收响应、浏览器解析响应、浏览器显示网页等步骤。

解释说明:

“请求-响应”模式是万维网的核心工作模式,我们访问网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数据并由浏览器进行展示的过程。

请求: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包括请求方法、URL、请求头等内容。

响应: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信息,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响应体等内容。

2.HTTP请求方法(15分钟)

讲解说明:

HTTP请求方法:指浏览器告诉服务器它想要做什么的一种方式。常见的HTTP请求方法有:

GET:获取服务器上的资源,例如网页、图片、视频等。GET请求的参数会附加在URL后面,对所有人可见,因此不适合传输敏感信息。

POST:向服务器提交数据,例如表单数据、用户输入等。POST请求的参数会放在请求体中,对用户不可见,更安全。

PUT:更新服务器上的资源。

DELETE:删除服务器上的资源。

探究实践:

学生利用浏览器访问不同的网站,例如:新闻网站、购物网站、社交网站等。

学生观察网页加载的过程,并思考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是如何进行数据传输的。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查看网页请求和响应的详细信息,例如:请求方法、状态码、响应时间等。

展示不同请求方法的案例,例如:

使用GET方法访问百度首页,观察URL中的参数。

使用POST方法提交一个表单,观察开发者工具中的请求体。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请求方法的应用场景。

3.模拟演示(5分钟)

分组模拟: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浏览器和服务器的角色。

模拟过程:学生利用纸条或白板模拟“请求-响应”模式,并演示不同的HTTP请求方法,例如:GET、POST等。

互动提问:

不同的HTTP请求方法有什么区别?它们分别用于哪些场景?

如果服务器无法响应浏览器请求,会发生什么情况?

三、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例如:“请求-响应”模式、HTTP请求方法等。

2.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

HTTP协议有什么优缺点?

如何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万维网的核心工作模式——“请求-响应”模式,以及HTTP协议中的请求方法。考虑到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的操作相对复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理解HTTP请求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场景上。通过模拟演示和分组实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请求方法的区别,并为下一节学习HTTPS协议做好铺垫。

第五课时:网络通信的守护者–HTTP&HTTPS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理解HTTP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HTTPS协议的安全优势。

技能目标:能够使用抓包工具分析HTTP和HTTPS的网络数据,对比两者区别,并思考如何识别安全的网站。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识别 HTTP 和 HTTPS 协议,并了解 HTTPS 协议的安全优势。

计算思维:能够使用抓包工具分析网络数据,并对比 HTTP 和 HTTPS 协议的区别。

信息社会责任:能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树立安全上网的意识。

教学重点:

HTTP协议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

HTTPS协议的安全性优势

教学难点:

使用抓包工具分析网络数据

HTTPS协议的加密机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HTTP和HTTPS协议的图解、加密机制的解释、抓包软件的介绍等)

抓包软件(建议使用Fiddler或Wireshark)

准备几个网站链接,包括HTTP网站和HTTPS网站(可以准备一些证书有问题的HTTPS网站,用于演示安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导入(5分钟)

1.问题回顾: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的?

“请求-响应”模式是什么?

2.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段关于网络安全事件的新闻报道,例如:账号密码被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引导思考:我们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1.网络协议–数据传输的规则(10分钟)

类比交通规则: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说明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就像交通规则一样,保障网络数据的有序传输。

介绍TCP/IP协议:简单介绍TCP/IP协议族,并重点说明HTTP协议和TC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地传输。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应用层协议,负责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2.HTTP协议(10分钟)

工作过程:以图示的方式讲解HTTP协议的简单工作过程,例如浏览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响应等步骤。

抓包演示:

使用抓包软件演示浏览器访问HTTP网站的过程,展示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包。

讲解数据包中包含的信息,例如请求方法、URL、状态码等。

安全性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HTTP协议的安全隐患,例如数据以明文的方式传输,容易被窃取或篡改。

提问:如果我们在使用HTTP协议传输敏感信息时,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截获,会造成什么后果?

3.HTTPS协议(10分钟)

安全需求:提出问题:如何保障网络通信的安全?

HTTPS工作原理:

讲解HTTPS协议的概念,说明其是HTTP协议的安全版本,通过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简单介绍SSL/TLS协议,并说明其与HTTPS的关系。

说明HTTPS协议通过加密算法和数字证书,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认证。

浏览器安全标识:打开一个HTTPS网站,展示浏览器地址栏的“安全锁”标志,说明其代表着安全的网络连接。

抓包演示:使用抓包软件演示浏览器访问HTTPS网站的过程,展示HTTPS协议传输的数据包,并与HTTP数据包进行对比,说明HTTPS数据包是加密的。

案例分析:以网上银行、在线支付等场景为例,说明HTTPS协议在保护用户敏感信息方面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日常上网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例如访问安全的网站、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

三、活动:火眼金睛辨真伪(5分钟)

1.展示网站链接:教师展示几个网站链接,包括HTTP和HTTPS网站,其中一些HTTPS网站可能存在证书问题。

2.学生辨别:学生根据链接判断哪些网站是安全的,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3.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的判断,并强调HTTPS协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识别安全的HTTPS网站。例如:

查看浏览器地址栏是否显示“安全锁”标志。

查看网站地址是否以“https://”开头。

点击“安全锁”标志,查看网站证书信息,确认证书是否有效。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知识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点,例如网络协议的概念、HTTP协议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HTTPS协议的安全性优势等。

2.安全意识: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日常上网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例如访问安全的网站、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等。

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
青岛市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信息发布与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等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