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笔记】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七年级)——核心概念与教学实践解读

文摘   2024-10-07 07:05   山东  
|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信息科技的同行们,大家好!互联网世界精彩纷呈,日新月异,如何带领七年级的学生们叩开这扇大门,探索信息世界的奥秘,是我们信息科技教师共同的责任和挑战!《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七年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指南,我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指南内容进行深度梳理,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实践建议,希望这份笔记能够成为各位教学路上的得力助手。

让我们携手同行,点燃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热情,共同开启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奇妙旅程!

第一单元探寻互联网新世界

一、核心概念解读

互联网:由无数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基于TCP/IP协议,用户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和服务。

创新:指将新思想、新方法应用于实践,并取得新的成果的过程。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充满创新的历史。

影响:互联网对个人生活、行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持续改变着社会的面貌。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1)发展阶段

诞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为了实现军事科研信息共享,建立了ARPANET,这是互联网的雏形。

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互联网开始向全球扩展。

互联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万维网(WWW)诞生,互联网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迅速普及。

高速网络阶段:21世纪以来,光纤通信、无线网络等高速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关键创新

协议标准化:TCP/IP协议的制定和推广,为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网状结构:不同于以往的总线型或星型网络结构,互联网采用网状结构,即使部分节点或线路故障,整个网络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分组交换(分包):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可以提高传输效率,并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2.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

起步阶段:1987年,我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建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接入互联网。

全功能接入:1994年,我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互联网开始在我国快速发展。

网络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的网络大国,并正在向网络强国迈进。

重要成就:"互联网+"应用成果显著、5G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等。

3.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

改变生活方式: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在线娱乐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推动行业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促进文化传承:数字博物馆、在线教育、网络直播等,为文化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三、教学实践建议

1.生动讲述互联网故事: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互联网的学习兴趣。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自信心。

2.体验式学习:组织学生体验各种互联网应用,例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交流等,帮助他们直观地感受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

3.项目式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互联网与生活"或"互联网与创新"等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例如制作网页、设计小程序、进行网络调查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例如网络安全、信息茧房、网络沉迷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和信息安全意识。

第二单元直播网络我来建

一、核心概念解读

网络通信:指网络设备之间通过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通信。

网络安全: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网络通信基本原理

(1)存储转发

定义: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将数据存储下来,然后再转发给下一个节点,直到数据到达目的地。

(2)分包

定义:将较大的数据文件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包含一部分数据和控制信息。

优势:提高传输效率,降低网络拥堵,增强传输可靠性。

(3)网络协议

定义:网络通信的规则和约定,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通信。

作用:定义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寻址方式、流量控制、错误处理等。

分类:

应用层协议:HTTP、HTTPS、FTP、SMTP等。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协议:以太网、Wi-Fi等。

(4)分层思想

定义:将复杂的网络通信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每层负责特定的功能,层与层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网络通信任务。

优势:简化网络设计,提高网络效率,增强网络可扩展性。

2.网络协议详解

(1)IP地址

定义:网络设备的数字标识,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台设备。

分类:

IPv4:32位地址,例如192.168.1.1。

IPv6:128位地址,例如2001:0db8:85a3:0000:0000:8a2e:0370:7334。

用途:路由器根据IP地址选择数据传输路径。

(2)域名

定义:网络设备的字符标识,方便用户记忆和访问网站。

组成:例如www.moe.gov.cn,其中cn表示中国,gov表示政府机构,moe表示教育部,www表示服务器名称。

(3)域名解析

定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过程。

过程:用户访问网站时,浏览器会向域名服务器发送域名解析请求,域名服务器根据域名查找对应的IP地址,并将IP地址返回给浏览器。

(4)路由

定义:网络数据传输的路径选择。

过程:路由器根据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个节点,直到数据包到达目的地。

(5)传输层协议

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特点:可靠传输、面向连接、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应用: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

UDP(User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特点:不可靠传输、面向无连接、速度快。

应用:视频直播、语音通话、在线游戏等。

(6)端口

定义:用于区分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通道。

作用:同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互不干扰。

3.网络安全

(1)路由安全

重要性:路由器控制着网络数据传输的路径,如果路由器被攻击或compromised,攻击者可以篡改路由信息,将数据重定向到恶意网站,窃取用户数据。

措施:使用安全的路由器设备、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新固件、限制访问权限等。

(2)域名解析安全

威胁:DNS欺骗,攻击者可以伪造域名解析结果,将用户引导到钓鱼网站,窃取用户信息。

措施:使用安全的DNS服务器、启用DNSSEC(域名系统安全扩展)等。

(3)数据传输安全

威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被窃听、篡改、伪造等。

措施:使用加密技术(例如HTTPS)保护数据传输安全、使用防火墙阻止未授权访问、进行数据安全审计等。

三、教学实践建议

1.模拟游戏:通过模拟游戏,例如卡片传递游戏、寻宝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存储转发、分包、路由等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2.网络实验: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命令(例如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等)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IP地址、域名解析、路由等网络协议的理解。

3.抓包分析:使用抓包软件(例如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不同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4.安全案例分析:结合DNS欺骗、网络钓鱼等网络安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

5.直播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网络直播实践,例如使用手机或电脑进行直播,让学生体验网络直播的流程和技术原理,并引导他们思考网络直播的应用和社会影响。

第三单元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一、核心概念解读

互联网服务: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的各种功能和应用,例如电子邮件、万维网、文件传输等。

万维网(WWW):基于超文本技术和超链接构建的全球信息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各种网站。

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信息的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互联网服务

(1)文件传送(FTP)

作用: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2)电子邮件

作用:发送和接收电子信件。

协议:

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邮件。

POP3(PostOfficeProtocol3,邮局协议版本3):用于接收邮件。

(3)万维网(WWW)

作用:提供网页浏览、信息检索、在线服务等功能。

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2.万维网(WWW)

(1)结构特征

分布式服务:万维网没有统一的中央服务器,而是由无数台服务器共同组成。

主从式服务("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用户使用浏览器(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给浏览器。

“请求-响应”模式: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返回数据。

(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作用:用于标识网络资源的地址。

组成:

协议:例如http、https、ftp等。

域名:例如www.baidu.com。

端口:例如80、443等。

路径:例如/index.html。

参数:例如?wd=python&oq=python。

3.网络搜索

(1)搜索引擎

作用:收集、整理、存储网络信息,并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工作原理:

爬取网页:使用网络爬虫程序自动获取网页信息。

建立索引:对网页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索引数据库。

处理查询请求: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检索索引数据库,返回相关网页列表。

(2)网络爬虫

作用:自动获取网页信息。

工作原理:模拟浏览器访问网页,下载网页内容,提取网页链接,递归访问其他网页。

4.HTTP和HTTPS

(1)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作用: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数据。

特点:明文传输,数据容易被窃听或篡改。

(2)HTTPS(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

作用:使用SSL/TLS加密技术,对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安全。

特点:加密传输,数据安全可靠。

优势:防止数据被窃听或篡改,保护用户隐私,提高网站可信度。

(3)区别

HTTP使用端口80,HTTPS使用端口443。

HTTP明文传输,HTTPS加密传输。

5.网络搜索

(1)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爬取网页:搜索引擎使用网络爬虫程序自动访问网站,获取网页内容。

建立索引:搜索引擎对爬取到的网页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词、建立索引数据库。

处理查询请求:用户输入关键词时,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检索索引数据库,返回相关网页列表。

(2)搜索结果排序算法

搜索引擎使用复杂的算法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以确保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最relevant和高质量的网页。

排序算法考虑的因素包括关键词relevance、网页质量、用户点击率、网站权威度等。

6.网络爬虫:自动获取网页信息的程序。

三、教学实践建议

1.体验互联网服务:引导学生体验各种互联网服务,例如发送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使用搜索引擎等,了解互联网服务的应用。

2.模拟搜索引擎:利用简易搜索系统或自行编写程序,模拟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搜索引擎的爬虫、索引、检索等功能。

3.网络安全实验:

引导学生使用抓包软件(例如Wireshark)分析HTTP和HTTPS的数据包,观察两种协议的区别,例如数据是否加密。

4.案例分析:

HTTPS的重要性:结合"账号被盗"的案例,说明HTTPS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使用网银、购物网站等需要输入账号密码的网站时,要确保网站使用HTTPS协议。

5.模拟搜索引擎:

引导学生利用简易搜索系统或自行编写程序,模拟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搜索引擎的爬虫、索引、检索等功能。

6.搜索技巧: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技巧,例如使用双引号精确匹配关键词、使用减号排除关键词、使用site:指令限制搜索范围等。

第四单元校园活动线上展

一、核心概念解读

网页制作:使用HTML语言、CSS语言等工具创建网页的过程。

网站建设:将多个网页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站的过程,通常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规划结构、制作网页、测试发布等步骤。

多人协作:多人共同参与网页制作或网站建设的过程,可以提高效率、集思广益。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HTML

(1)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

作用:用于创建网页的标记语言。

工作原理:浏览器根据HTML标签解释网页内容,并将其呈现在屏幕上。

(2)HTML标签

作用:用来标记网页内容的代码,例如标题、段落、图片、链接等。

常用标签:

`<html>`:定义HTML文档。

`<head>`:定义文档头部信息,例如标题、样式表等。

`<title>`:定义文档标题。

`<body>`:定义文档主体内容。

`<h1>`-`<h6>`:定义标题。

`<p>`:定义段落。

`<img>`:定义图片。

`<a>`:定义链接。

(3)HTML属性

作用:用来设置HTML标签的参数,例如图片的地址、链接的目标地址等。

2.CSS

(1)CSS(CascadingStyleSheets,层叠样式表)

作用:用于控制网页样式的语言,例如字体、颜色、布局等。

工作原理:通过选择器选择HTML元素,然后设置元素的样式属性。

(2)CSS语法

选择器:用于选择HTML元素,例如标签选择器(例如h1)、类选择器(例如.red)、ID选择器(例如header)等。

属性:用于设置HTML元素的样式,例如font-size、color、background-color等。

3.Markdown语言

作用: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易于阅读和编写,可以转换为HTML。

特点:语法简洁、易学易用、可读性强。

应用:多人协作写作、支持通过表格方式进行页面布局,通过代码插入图像

4.网站建设流程:

确定主题、收集素材、确定结构、制作网页、美化网页、发布网站。

三、教学实践建议

1.网页制作工具:可以使用专业的网页制作软件,例如Dreamweaver,也可以使用简单的文本编辑器,例如Notepad++、SublimeText等。

2.体验式学习:引导学生从修改简单网页代码开始,逐步掌握HTML和CSS的基本语法和应用。可以先提供网页模板,让学生修改其中的内容和样式,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如何从零开始独立创建网页?

推荐阅读:

如何从零开始独立创建网页?

创建网页是一个有趣而有益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步骤和建议,帮助你从零开始独立创建网页:

(1) 学习基础知识: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创建网页的结构。你可以通过在线教程或书籍学习HTML的基本标签和语法。

CSS(层叠样式表):用于美化网页的外观,包括布局、颜色和字体等。掌握CSS可以让你的网页看起来更专业。

JavaScript:用于为网页添加互动性和动态效果。虽然初学者可以先忽略,但了解一些基本的JavaScript将对你有帮助。

(2) 选择开发工具:

你可以使用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来编写代码,或者选择更专业的代码编辑器(如VS Code、Sublime Text等),这些工具通常提供语法高亮和其他便利功能。

(3)设计网页结构:

在开始编码之前,先画出网页的草图,规划好不同部分的布局(如导航栏、内容区、页脚等)。这将帮助你在编码时更加有条理。

(4)编写代码:

HTML开始,创建网页的基本结构,然后使用CSS来进行样式设计。可以通过在线资源(如W3Schools、MDN Web Docs等)查找示例和参考资料。

(5)测试和调试:

在浏览器中打开你的网页,查看效果并进行调试。确保所有链接和功能正常工作。你可以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来帮助你找出问题。

(6)发布网页:

一旦你对网页满意,可以选择一个网页托管服务(如GitHub Pages、Netlify等)将网页发布到互联网上。许多服务提供免费的托管选项,非常适合初学者。

(6)持续学习:

网页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保持学习新技术和趋势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参加在线课程、阅读相关书籍或加入开发者社区。

3.项目式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校园活动线上展"的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网站的策划、设计、制作和发布。

素材收集:收集校园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

网站结构设计:规划网站的栏目、页面布局、导航菜单等。

网页制作:使用HTML和CSS制作网页,并添加必要的交互功能。

网站测试:在浏览器中测试网站的功能和显示效果,确保网站能够正常运行。

网站发布:选择合适的平台发布网站,例如GitHubPages等。

4.分析网页结构:引导学生查看网页源代码,分析网页的HTML结构,例如网页标题、段落、图片、链接等,加深对万维网工作原理的理解。

5.代码美化工具:可以使用在线代码美化工具,例如https://beautifier.io/等,帮助学生规范代码格式,提高代码可读性。

6.Markdown协作:引导学生使用Markdown语言进行协作写作,体验多人协同制作网页的过程。

7.多人协作平台:使用在线多人协作平台,例如石墨文档、腾讯文档等,进行网页代码的协同编辑,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单元互联网创新应用

一、核心概念解读

移动互联网: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3G、4G、5G)的互联网应用,其特点是移动性、便捷性、随时随地可访问。

在线学习:指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方式,其特点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学习便捷。

在线生活: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生活服务的方式,其特点是高效、便捷、可选择性强。

在线交流:指利用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的方式,其特点是跨时空、多形式、互动性强。

云服务:指基于互联网提供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其特点是按需使用、弹性扩展、成本低廉。

网络安全:指在互联网应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安全的措施,例如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移动互联网

(1)发展历程

1G:模拟通信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2G:数字通信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话、短信服务、简单的网络服务。

3G: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移动互联网开始快速发展。

4G:支持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

5G:支持超高速数据传输、超低延迟、海量连接,将推动移动互联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特点

移动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

便捷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操作简单、携带方便。

随时随地可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网络信号就可以访问互联网。

2.在线学习

(1)新突破

突破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提供海量资源: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在线课程、课件、测试题、电子书等。

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促进交流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例如在线答疑、讨论区、学习小组等。

(2)存在问题

缺乏面对面互动: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面对面互动机会减少,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和人际交往。

网络诱惑多: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影响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数字鸿沟: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地域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网络学习条件。

3.在线生活

(1)创新应用

移动支付: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网络购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例如淘宝、京东等。

外卖服务:通过外卖平台订餐,例如美团、饿了么等。

共享出行:使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出行方式,例如摩拜单车、滴滴出行等。

智慧城市: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

(2)带来的挑战

个人信息安全:在线生活需要提交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活动,例如网络钓鱼、虚假交易等。

网络沉迷:用户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等,影响正常生活。

4.在线交流

(1)新特点

跨时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进行交流。

多形式: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互动性强:可以进行实时互动,例如在线聊天、视频会议等。

(2)数字形象

定义: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和声誉。

维护数字形象的措施:发布真实信息、保持礼貌、尊重他人、保护隐私、理性发言等。

(3)存在问题

信息茧房:用户容易接触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形成信息茧房,影响思维的diversity.

网络暴力:用户在网络上发布攻击、侮辱、诽谤等言论,对他人造成伤害。

网络谣言:用户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5.云服务

(1)云计算

定义:利用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数据处理的服务。

优势:节省硬件成本、提高计算效率、弹性扩展。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科学计算等。

(2)云存储

定义:将数据存储在云端的服務。

优势:数据安全可靠、访问方便快捷、节省本地存储空间。

应用:网盘、云备份、在线文档等。

(3)数据备份

作用:将数据复制到其他位置进行保存,防止数据丢失。

方式:本地备份、云备份。

(4)加密

作用:将数据转换成密文进行保护,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

方式: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6.互联网创新思维:模仿现实世界、逆向思维、创造新工具和方法。

互联网创新应用:创意展示、短视频制作。

三、教学实践建议

1.体验式学习:

移动互联网:引导学生体验各种移动互联网应用,例如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购物、导航、社交等。

在线学习: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例如MOOC平台、在线题库等,体验在线学习的便利性.

在线生活:引导学生体验各种在线生活服务,例如使用外卖平台订餐、使用打车软件叫车、使用在线旅行网站预订酒店等。

在线交流: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在线交流工具,例如微信、QQ、钉钉等,体验在线交流的实时性和便捷性。

云服务:引导学生使用网盘、在线文档等云服务,体验云服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例如支付宝、微信、淘宝等互联网创新应用的成功案例,分析其创新点和成功原因。

失败案例:例如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分析其失败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挑战和风险。

3.项目式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制作短视频、开发小程序等,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移动应用开发: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例如AppInventor、Scratch等,开发简单的移动应用。

短视频制作:引导学生学习短视频制作技术,例如剪映、快影等,制作主题短视频。

4.安全教育:

个人信息保护: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掌握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设置强密码、防范钓鱼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等。

网络安全防范: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常识,例如如何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

机遇与挑战: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创新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例如信息茧房、信息泄露、网络安全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第六单元共同守护互联网

一、核心概念解读

个人信息保护: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使用、泄露、篡改、破坏等。

数字版权:指作者对数字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例如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等。

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的责任,例如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网络安全、促进社会公平等。

网络安全: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网络生态:指互联网中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包括网络文化、网络伦理、网络法律等方面。

二、重要知识点精讲

1.个人信息保护

(1)个人信息

定义: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住址、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健康信息、行踪轨迹等。

(2)个人信息泄露途径

弱密码: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例如123456、password等。

钓鱼网站:伪装成legitimate网站,诱骗用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

恶意软件:通过病毒、木马等程序窃取用户个人信息。

随意连接无线网络:连接不安全的公共Wi-Fi网络,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窃取。

共享照片:照片中可能包含个人信息,例如拍摄地点、时间等。

随意扫描二维码: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可能导致手机中毒或个人信息被窃取。

(3)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设置强密码:使用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的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防范钓鱼网站:注意网站地址是否正确,不要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查杀。

谨慎连接公共网络:尽量避免连接公共Wi-Fi网络,如果必须连接,要使用VPN等安全措施。

注意照片信息:在共享照片时,要注意照片中是否包含个人信息,如果包含,要进行处理,例如模糊处理、裁剪等。

谨慎扫描二维码:只扫描来源可靠的二维码,不要轻易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2.数字版权

(1)数字版权

定义:是作者及其他权利人对软件、数据库、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作品在数字化复制、传播方面依法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的总称。

(2)数字版权保护技术

数字水印:将版权信息嵌入到数字作品中,例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加密技术:将数字作品进行加密,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解密和使用。

访问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数字作品,例如设置密码、限制下载次数等。

(3)数字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3.互联网企业信息社会责任

(1)勇于创新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服务,推动互联网行业发展。

(2)保护个人信息

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确保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3)尊重知识产权

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积极维护知识产权秩序。

(4)保障网络安全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网络安全,防止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5)维护文明与道德

积极传播正能量,抵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良信息。

4.网络安全

(1)网络攻击

定义: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目标,利用系统漏洞和安全缺陷,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攻击的行为,例如病毒攻击、木马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

(2)数据泄露

定义: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数据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篡改、破坏等。

(3)自主可控

定义:指在网络安全领域,掌握核心技术,能够自主研发、生产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并能够有效控制网络安全风险。

5.网络生态

(1)网络文化

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文化现象,例如网络语言、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

(2)网络伦理

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文明上网等。

(3)网络暴力:

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侮辱、诽谤、威胁、恐吓、人肉搜索等行为。

(4)网络谣言:

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虚假信息。

(5)网络水军:

受雇佣发布特定信息,影响网络舆论的人。

(6)“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定义:是国家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开展的专项行动,旨在集中力量整治各种网络违法违规问题,有效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该行动的名称“清朗”意指让网络空间保持清新和明朗,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

三、教学实践建议

1.案例分析:

个人信息泄露案例:分析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后果和防范措施,例如2022年发生的某公司个人信息泄露事件。

数字版权侵权案例:分析数字版权侵权的原因、后果和防范措施,例如盗版软件、盗版音乐等。介绍数字版权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尊重知识产权,抵制盗版行为。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网络安全事件的原因、后果和防范措施,例如勒索病毒、网络钓鱼等。

2.角色扮演:

模拟网络安全事件:让学生扮演网络安全工程师、黑客等角色,模拟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

3.项目式学习:

网络安全宣传:引导学生制作网络安全宣传海报、视频等,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4.参与“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引导学生关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了解网络乱象的危害,积极参与网络生态治理。

5.参与建设网络生态

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企业的信息社会责任,例如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网络安全、打击网络谣言等。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本指南涵盖了互联网应用与创新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深入研读指南,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开发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创新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互联网应用与创新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引,以指南为助手,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共同创造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信息科技课堂,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
青岛市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信息发布与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等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