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息科技遇见家乡文化:点燃传承与创新的火种

文摘   2024-08-19 00:18   山东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
“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单元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
2022 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信息科技课程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发展。

在这个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传承与创新家乡文化,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家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信息科技的应用,为我们保护、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学生提供了将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服务家乡发展的机会。

设计思路
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信息科技与家乡文化”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单元所学知识,并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探索信息科技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做好准备。

主题阐释

信息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并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主题将带领学生探索信息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科技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为了帮助学生将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拓展学科视野,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我将结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围绕“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单元,设计以下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主题。

希望这些项目能激发学生们探索家乡文化的热情,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并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和传播,增强文化自信,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用科技的力量,成为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让家乡文化主题精彩项目,点燃学生探索家乡文化的热情!

一、项目主题:“家乡声音博物馆”——用耳朵聆听历史的回响
1.项目概述:声音是家乡文化最生动的载体之一。本项目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方言土语、民间歌谣、传统曲艺、自然之声等声音素材,并结合图片、文字等形式,制作成线上声音博物馆,用声音讲述家乡故事,传承家乡文化。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录音设备、网络平台等工具,收集和整理家乡的声音素材,了解互联网对声音信息的采集、存储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声音素材进行分类、编辑和制作,例如:去除噪音、添加背景音乐、制作音频剪辑等,提升信息处理和创意表达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音频编辑软件、H5制作工具等,将声音素材与图片、文字等元素进行整合,设计制作具有互动体验的声音博物馆,并尝试添加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功能,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家乡文化资源,并通过作品宣传和推广家乡文化。

3.项目实施建议:

声音素材收集: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老街等地,采访当地老人,记录他们的方言土语、生活故事、民间传说等;也可以收集家乡的特色歌曲、戏曲、曲艺等表演录音;还可以录制家乡的自然之声,例如:鸟叫虫鸣、风声雨声、流水潺潺等,丰富声音博物馆的内容。

数字化平台搭建:可以利用喜马拉雅FM、荔枝FM等音频平台创建“家乡声音博物馆”专辑,上传和分享声音作品;也可以利用H5制作工具,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线上声音博物馆,并嵌入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

创意互动设计:可以尝试添加语音识别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搜索相关声音作品;也可以添加语音合成功能,将文字内容转换为方言语音,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4.预期成果:线上声音博物馆、音频专辑、互动H5作品等

二、项目主题:“寻访家乡老物件”——用科技留住旧时光的故事

1.项目概述: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本项目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老物件,例如:老照片、老家具、老工具、老证书等,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记录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制作成线上展览馆,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图书馆等途径,查找与家乡老物件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背景信息,提升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老物件进行分类整理,并利用数据库或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管理,提升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图片处理软件、视频剪辑软件、H5制作工具等,将老物件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进行整合,制作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线上展览馆,并尝试添加VR全景展示、AR互动体验等功能,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尊重老物件持有者的意愿,并通过作品宣传和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

3.项目实施建议:

老物件征集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学校或社区范围内开展老物件征集活动,邀请居民捐赠或借出老物件,并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

线上展览馆搭建:可以利用虚拟博物馆平台、H5制作工具等搭建线上展览馆,将老物件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进行分类展示,并添加搜索、排序、评论等功能,方便用户浏览和互动。

科技赋能,增强体验:可以尝试利用VR技术,将老物件进行三维建模,让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进行360度全景观看;也可以利用AR技术,设计制作老物件的AR互动体验,例如:扫描老物件图片,就可以看到老物件的三维模型,并听到老物件的故事讲解等,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

4.预期成果:线上老物件展览馆、VR/AR互动体验作品等

三、项目主题:“家乡方言地图”——用科技留住乡音乡韵”

1.项目概述: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和身份认同。本项目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方言词汇、语法特点、常用表达等,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制作成方言地图、方言词典、方言学习小程序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家乡方言,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2.项目实施建议:

方言素材收集:学生可以走访当地居民,用文字、录音、视频等方式记录他们的方言发音、常用词汇、语法特点、趣味俚语等,并整理成册。

方言地图制作:可以利用在线地图工具,将不同地区的方言词汇、语音标注在地图上,形成直观的方言分布图,并可以添加方言故事、方言歌曲等多媒体内容。

方言词典/小程序开发:可以利用词典制作软件、小程序开发工具等,将收集到的方言词汇、释义、例句、语音等整理成电子词典或方言学习小程序,方便用户查阅和学习。

趣味方言游戏设计:可以设计一些与方言相关的趣味游戏,例如:方言猜谜语、方言配音秀、方言绕口令挑战等,寓教于乐,提升用户学习方言的兴趣。

四、项目主题:“民俗技艺,薪火相传”——用镜头记录非遗之美

1.项目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和传承。本项目引导学生选择家乡的一种或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利用互联网技术,以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表演形式、文化内涵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助力非遗传承。

2.项目实施建议:

非遗项目调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家乡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调研。

采访非遗传承人:学生可以走访非遗传承人,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他们的个人经历、传承故事、技艺特点、文化理解等,展现非遗传承人的精神风貌和匠心独运。

数字化作品创作: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剪辑软件、H5制作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等,将采访素材、图片、文字等进行整合,制作成纪录片、宣传片、H5交互作品、动画短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非遗项目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学习非遗文化。

五、项目主题:“家乡故事绘本”——用画笔描绘家乡的色彩”

1.项目概述:绘本以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本项目引导学生以家乡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为题材,创作图文并茂的家乡故事绘本,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让更多孩子了解和喜爱家乡文化。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家乡故事相关的素材,并学习绘本创作的相关知识,提升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在绘本创作过程中,运用图像、文字、排版等元素,进行故事的结构化表达和视觉化呈现,提升信息整合和创意表达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AI软件、绘图软件、排版软件、H5制作工具等,进行绘本的创作、排版和发布,并尝试将绘本制作成电子书、动画短片等形式,提升数字化创作和表达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并在作品中展现家乡文化的积极向上的一面,传递正能量。

3.项目实施建议:

故事主题确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家乡故事作为绘本创作的主题。

素材搜集与创作:可以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搜集图片、文字、音频等素材,并进行绘本的文字创作、插图绘制、排版设计等工作。

数字化平台应用:可以利用绘本制作APP、H5制作工具等,将绘本作品制作成电子书、互动H5等形式,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

作品展示与交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分享创作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预期成果:纸质绘本、电子绘本、互动H5作品、动画短片等

六、项目主题:“家乡文化旅游宣传片”——做家乡文化的推广大使

1.项目概述:旅游宣传片是展示地方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素材,并利用视频剪辑软件、特效软件等制作家乡文化旅游宣传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提升家乡知名度和美誉度。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旅游网站等途径,搜集家乡的旅游资源信息,并学习视频拍摄、剪辑的相关知识,提升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在视频剪辑过程中,运用镜头语言、画面节奏、音乐音效等元素,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意表达,提升信息整合和审美创造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视频拍摄设备、剪辑软件、特效软件等,进行视频的拍摄、剪辑、特效制作、配音配乐等工作,提升数字化创作和表达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展现家乡文化的真实面貌,避免过度美化或歪曲,并注重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3.项目实施建议:

旅游资源调研: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对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特色美食等进行调研,并制定拍摄计划。

视频素材拍摄:可以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视频素材的拍摄,并注意画面构图、光线运用、镜头语言等技巧。

后期剪辑制作:可以利用视频剪辑软件、特效软件等,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配音、配乐、添加字幕、特效制作等工作。

网络平台推广:可以将制作完成的旅游宣传片,发布到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或者上传到视频网站、旅游网站等进行推广。

4.预期成果:家乡文化旅游宣传片、短视频作品等

七、项目主题:“家乡名人故事会”——与历史对话,汲取榜样力量

1.项目概述:家乡的名人故事是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食粮。本项目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历史名人、杰出人物、时代楷模等的故事,并通过演讲、朗诵、舞台剧等形式进行演绎,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录制、剪辑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途径,搜集和整理家乡名人的生平事迹、贡献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的数字化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归纳和整理,并运用抽象、分解、算法等思维方式,将名人故事进行结构化处理,为后续的数字化演绎奠定基础。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录音设备、摄像设备、视频剪辑软件、特效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将静态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声画并茂的数字化作品,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信息搜集和传播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规范引用资料来源,并注意保护名人肖像权和隐私权,树立负责任的数字公民意识。

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学习名人故事的叙事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并根据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剧本创作和语言组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道德与法治: 引导学生在了解名人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等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项目实施建议:

名人故事搜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例如:中国数字图书馆、地方志网站、名人纪念馆网站等)、图书馆、档案馆、地方史志等途径,搜集家乡名人的相关信息。

故事改编与演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舞台剧表演等形式,将名人故事进行生动演绎。

数字化录制与传播:可以利用手机、相机、录音笔等设备进行记录,并使用视频剪辑软件(例如:剪映、爱剪辑、Premiere等)进行后期剪辑,添加字幕、音效、动画、特效等元素,提升作品的视听效果。最后,将作品发布到网络平台(例如:B站、抖音、快手等)进行传播,扩大影响力。

4.预期成果:名人故事视频、音频、图文故事集锦、H5交互作品等。

八、项目主题:“古诗词里的家乡”——用科技让经典再现辉煌

1.项目概述:中国古代诗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描写家乡景物、风土人情的佳作。本项目引导学生搜集与家乡相关的古诗词,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其制作成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数字作品,例如:诗词朗诵视频、诗词歌曲MV、诗词动画短片等,用科技的力量,让经典再现辉煌。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数据库、数字博物馆等渠道,搜集与家乡相关的古诗词作品、作者信息、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多元化信息,构建全面的认知。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古诗词信息进行分类、标签、关联,并利用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方式,探究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诗词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文字识别软件、语音合成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创作,将抽象的诗词意境转化为直观生动的数字化作品,例如:制作带有AR效果的诗词地图,开发古诗词学习APP等。

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古诗词数字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注明作品来源,避免对古诗词进行歪曲解读或过度商业化利用。

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提升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 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并尝试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演绎和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3.项目实施建议:

古诗词搜集与整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古诗词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方式,搜集与家乡相关的古诗词作品,并整理作者、朝代、作品背景、释义等信息。

诗词作品创作: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绘画、动画、视频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制作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作品。

数字化制作与传播:可以利用录音设备、视频拍摄设备、动画制作软件、H5制作工具等进行作品创作,并发布到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B站、抖音等)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古诗词。

预期成果:诗词朗诵视频、诗词歌曲MV、诗词动画短片、诗词书法作品、诗词绘画作品、古诗词学习APP、H5交互作品等。

九、项目主题:“家乡话配音秀”——方言与流行文化的创意碰撞

1.项目概述:将流行影视片段、热门动画作品、经典游戏场景等用家乡方言进行配音,制作成趣味配音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既能让年轻人了解家乡方言的独特魅力,又能以轻松活泼的方式传承和推广家乡方言。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网络流行文化现象,了解方言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状和挑战,提升信息辨别与分析能力。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家乡方言,准确理解和表达台词情感,并尝试进行方言剧本创作,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将配音片段与原视频素材进行合成,并尝试添加字幕、音效、特效等,提升视频制作和传播效果。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配音过程中,注意方言发音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并尝试用方言演绎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现方言的活力和魅力。

3.项目实施建议:

素材选择与改编: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动画、游戏片段,并组织学生进行方言改编,注意语言的幽默感和表现力,并在改编过程中,注意保留原作品的精髓。

配音录制与角色演绎:可以邀请方言老师或专业配音演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配音技巧,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声音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可以使用剪映、必剪等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添加字幕、音效、特效等元素,提升视频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4.预期成果:方言配音视频、配音作品集锦、方言短剧等

十、项目主题:“家乡美食探店Vlog”——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味道

1.项目概述:美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化身美食博主,走街串巷,探寻家乡的特色美食,用Vlog的形式记录美食制作过程、品尝体验、美食故事等,在网络平台分享,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家乡美食。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美食文化,了解美食Vlog的制作方法和传播规律,提升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美食的特点、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进行美食拍摄,并尝试使用视频剪辑软件添加字幕、音乐、特效等,提升Vlog的制作水平和传播效果。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Vlog中,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情怀和地域特色,并尝试用新颖的方式展现和推广家乡美食文化。

3.项目实施建议:

前期调研与美食选择: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品尝和了解家乡的各种特色美食,并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美食进行拍摄。

拍摄技巧与内容策划:可以学习美食Vlog的拍摄技巧,例如:食物特写、环境氛围、人物表情等,并根据选择的美食,策划Vlog的内容,例如:可以介绍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口感特点,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品尝体验和感受。

后期剪辑与平台推广:可以利用剪映、必剪等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添加字幕、音乐、特效等元素,并发布到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吸引更多美食爱好者关注。

4.预期成果:美食探店Vlog、美食攻略、美食地图等

十一、项目主题:“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让家乡文化走进生活

1.项目概述:将家乡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例如:设计印有家乡风景名胜、历史人物、民俗图案的T恤、马克杯、帆布包、手机壳等,或者将家乡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新式文创产品,既能宣传家乡文化,又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了解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和设计理念,提升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将家乡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计算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抽象、自动化和算法设计,来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设计图案时,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复杂图案分解为基本图形,并通过计算方法优化图案组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进行设计和原型制作,如利用图形设计软件进行图案创作,以及探索3D打印技术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体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信息社会责任:在设计文创产品时,强调学生需考虑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和网络道德等社会责任问题。学生应学会在创作和分享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并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艺术审美:引导学生学习图形创意、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美术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

3.项目实施建议:

文化元素挖掘与主题确定: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等,学习和了解家乡的文化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确定文创产品的设计主题。

设计理念阐述与方案设计: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文创产品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家乡文化元素,进行头脑风暴,构思产品的功能、外观、材质等,并绘制产品设计草图。

作品制作与展示推广:可以利用设计软件完善产品设计方案,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产品制作。最后,可举办作品展览、线上推广等活动,展示学生的创意成果。

4.预期成果:文创产品设计方案、产品实物、产品宣传海报等

十二、项目主题:“家乡文化主题研学旅行路线设计大赛”——寓教于乐,深度体验

1.项目概述: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民俗体验等资源串联起来,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体验独特的研学旅行路线,并制作成电子地图、图文攻略等,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家乡文化的魅力。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旅游资源信息,了解研学旅行的意义和特点,提升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方法,如分解、抽象、算法设计等,在路线设计和问题解决中进行系统化思考。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复杂的旅行路线设计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可管理的任务,并运用算法思维来优化路线规划。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工具,如地图软件和H5制作工具,来制作电子版研学旅行路线图。学生可以添加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语音讲解等多媒体元素,以提升研学旅行的互动性和教育性提升科技应用能力。

信息社会责任:在设计研学旅行路线时,引导学生考虑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和网络道德等社会责任问题。学生应该学会在推广家乡文化的同时,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并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地理实践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和路线规划,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路线设计中,融入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元素,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研学旅行路线。

3.项目实施建议:

主题确定与路线规划:可以围绕家乡的某一文化主题,例如: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确定研学旅行路线的主题,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场馆、体验项目等,合理安排行程。

研学内容设计与解说词编写:可以设计与主题相关的研学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体验传统工艺、采访非遗传承人等,并编写生动有趣的解说词,增强研学旅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数字化呈现与推广:可以利用地图软件、H5制作工具等,制作电子版研学旅行路线图,并添加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语音讲解等功能,并发布到网络平台进行推广。

4.预期成果:研学旅行路线设计方案、电子地图、图文攻略等

十三、项目主题:“家乡文化公益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家乡发展

1.项目概述:学生可以通过拍摄公益宣传片、设计公益海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等方式,呼吁更多人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乡村振兴、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现状,了解公益宣传的方式和方法,提升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生需培养对家乡文化和公益活动的敏感度和信息价值的判断力,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提升对家乡文化特色的理解以及公益宣传的有效性。

计算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方法,如抽象、自动化和算法设计,来优化公益宣传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将复杂的宣传任务分解为更小的、可管理的子任务,并设计有效的执行策略。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公益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和信息传播,如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制作公益海报,或编写小程序以促进线上互动和募捐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字化创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信息社会责任:在进行公益宣传活动时,强调学生应考虑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和网络道德等社会责任问题。学生应学会在宣传和推广过程中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并展现出良好的网络公民素质。

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家乡公益事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项目实施建议:

主题选择与素材收集:可以选择与家乡发展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保护母亲河、传承非遗文化、关爱留守儿童等。

宣传形式与内容设计:可以采用拍摄公益宣传片、制作公益海报、编写公益歌曲、组织公益演出、开展线上募捐等形式进行公益宣传,并根据不同的宣传形式,设计不同的内容,例如:公益宣传片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家乡的美好与困境;公益海报可以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影响力强的画面呼吁大家关注家乡发展。

宣传渠道与活动开展: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线下活动等渠道进行公益宣传,例如:可以将公益宣传片上传到视频网站,可以将公益海报张贴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

4.预期成果:公益宣传片、公益海报、公益活动策划方案等

十四、项目主题:“家乡话表情包设计大赛”——让方言在指尖传递欢乐

1.项目概述:表情包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项目引导学生结合家乡方言的特色词汇、语气语调,设计制作一套独具特色的家乡话表情包,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让更多人感受方言的魅力,增添交流的趣味性。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网络流行表情包的特点,了解表情包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培养对网络文化和表情包流行趋势的敏感度,理解家乡方言在网络交流中的独特价值,提升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计算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抽象化、自动化和程序设计,来设计表情包,通过算法思维优化创作过程,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工具进行家乡话表情包的创作,包括表情包制作工具图像编辑、动画制作等,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创作技能和创新表达方式。

信息社会责任:在设计和分享表情包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到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和维护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家乡方言中的特色词汇和短语,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表达,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表情包设计中,准确把握方言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并通过作品宣传和推广家乡方言。

3.项目实施建议:

方言词汇收集与整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家乡方言中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表达不同情绪的词汇、短语和俗语。

表情包设计与制作: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表情包的构成要素和设计风格,并结合收集到的方言词汇,进行头脑风暴,设计出创意独特、生动有趣的家乡话表情包。

平台发布与推广:可以将制作完成的表情包上传至微信表情平台、QQ表情平台等进行审核和发布,也可以制作成表情包合集,在社交媒体、聊天群组中进行分享推广,吸引更多人下载使用。

4.预期成果:家乡话表情包、表情包合集、表情包推广文案等

十五、项目主题:“家乡历史文化趣味问答游戏开发”——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传承文化

1.项目概述:将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融入到趣味问答游戏中,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并设置积分奖励、排行榜等机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玩家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料,了解不同类型问答游戏的特点,提升信息整合和分析能力。

计算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游戏规则,学习使用编程语言或游戏制作工具进行游戏开发,提升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设计新颖的游戏玩法,尝试添加音效、动画、交互功能等,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信息社会责任:在游戏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版权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正确传达家乡文化,承担起传播正面信息和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游戏设计中,准确呈现家乡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尝试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展现。

3.项目实施建议:

知识点梳理与题目设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查阅地方志等方式,搜集家乡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

游戏界面设计与开发: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游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利用Scratch、Python等编程语言,或者使用游戏制作软件(例如:RPGMaker、GameMakerStudio2等),进行游戏界面设计和开发,添加音效、动画等元素,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游戏测试与发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测试,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将游戏发布到网络平台或应用商店,让更多人参与到游戏中来。

4.预期成果:家乡历史文化趣味问答游戏、游戏设计文档、游戏推广海报等

十六、项目主题:“传统节日习俗短视频挑战赛”——用创意视频,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生机

1.项目概述:引导学生选择家乡的某个传统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展现节日的传统习俗、美食文化、民间故事、传说典故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改编,用新颖的形式演绎传统文化。

2.结合课标要求与单元内容:

信息意识:引导学生搜集家乡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培养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敏感度和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了解短视频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提升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以确保短视频内容的准确性和教育性

计算思维: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方法,如抽象化、自动化和程序设计,来优化短视频的创作过程。学生可以学习使用编程语言或游戏开发工具,通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提升构建视频的系统性思维

艺术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视频拍摄、剪辑、配音、配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提升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进行视频拍摄,并利用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提升数字化创作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创新视频的表现形式,尝试添加动画、音效和交互功能,以提升视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信息社会责任:在短视频创作和分享过程中,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尊重版权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正确传达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播正面信息和维护网络环境的责任

文化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在短视频创作中,准确呈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特点,并尝试用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语言和形式进行表达。

3.项目实施建议:

节日习俗调研与主题确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走访、采访老人、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家乡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禁忌、民间故事、传说典故等方面的内容,并选择其中最感兴趣、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作为短视频的主题。

短视频脚本创作与拍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短视频的创作技巧,例如:镜头语言、叙事节奏、人物设定、场景切换等,并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脚本创作,设计分镜、编写解说词等。

后期剪辑与发布:可以利用剪映、必剪、Premiere等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剪辑,添加音乐、字幕、特效等元素,提升视频的观赏性。

4.预期成果:传统节日习俗短视频、视频脚本、节日文化宣传海报等

信息科技与家乡文化,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科技为家乡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携手同行,用信息科技点燃传承与创新的火种,让家乡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家乡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项目,让家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期待您的更多想法!

若您渴望深入了解更多家乡文化主题项目,可赞赏9.9元,私信获取更多专属资料。我们期待您的支持,共同挖掘文化瑰宝。

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
青岛市城阳区张军玲名师工作室信息发布与活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等相关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