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我的前半生》④ | 无心感情,妻子和我离婚

文化   2024-11-22 19:50   北京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我的前半生》,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写的“反省式”自传,记录了溥仪从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新中国“改造”的过程。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透过这位末代皇帝的人生悲喜,读懂20世纪的中国。

欢迎大家每天坚持阅读,与我们积极互动。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领读 | 储杨

十点人物志出品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我的前半生》。


昨天,我们读到离开紫禁城的溥仪,先是住在了他父亲的府邸“北府”,又因为担心自己的安危,逃到日本人的公使馆寻求庇佑,之后,他恢复了出洋的念头,便去往天津做准备,没想到一待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溥仪从未放弃过重登大宝的梦,可这一切岂会那么容易,他失去了大量钱财,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不过,溥仪并没有放弃希望,接下来他会遇到哪些事呢?


让我们开启这本书的第四部分:不愿放弃的希望。



“东陵事件”



一九二八年,对我是充满着刺激的一年,也是使我忧喜不定的一年。


一方面日本的田中内阁发表了满蒙不容中国军队进入的声明,并且出兵济南,阻拦南来的军队前进,另一方面,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这些和我有瓜葛的军队,由节节败退到溃不成军。


为我联络军人的活动家刚刚报来了动人的好消息,同时,我却又读到了那些向我效忠的军人逃亡的新闻。


这年,还发生了最刺激人的孙殿英盗墓的“东陵事件”。


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是乾隆和西太后的陵寝,乾隆和慈禧是清朝历代帝后中生活最奢侈的,这一点有历史材料能够佐证。


孙殿英是一个赌棍和贩毒犯出身的流氓军人,他预先贴出布告,说是要举行军事演习,封锁了附近交通,然后由他的部下带兵挖掘,用三个夜晚的时间,把乾隆和慈禧的殉葬财宝,搜罗一空。


惊动我的倒不是什么珠宝的损失,而是对我宗族感情的伤害,因此,这个事件引起我的震动,竟超过了我自己被驱逐出宫的。


《末代皇帝》中尊龙饰演“溥仪”


在宗室和遗老间引起的激愤也是普遍而高昂的,不论是哪一派的,也不论已经消沉和没消沉的,全都沸腾起来,各地遗老纷纷寄来重修祖陵的费用。


那些日子,我的心情既激愤又忧郁,他们所谈的每个历史典故和当代新闻,都能使我激动愤慨不已,增强了我复辟和复仇的决心。


后来形势所迫,越来越不利,盗墓便不追究了,北京、天津一带面目全非,我父亲也不敢再住北京,全家都搬到天津租界里来了。


任何一个欲望强烈和报仇心切的人,都不会只记得“成事在天”,而忘了“谋事在人”这句话。


我这几年的阅历,给了我一条重要信念:若求成事,必须手握兵权,有了兵权实权,洋人自然会来帮助,而我这正统的“大清皇帝”有了军队,自然更会受到洋人的重视。


因此,我决定派我身边最亲信的亲族子弟去日本学陆军,我觉得这比我自己出洋还有必要。


一九二九年三月,即东陵事件发生后七个月,溥杰和我的三妹夫,我这两个未来的武将和远山(专聘的日文教师)一起被我派到了日本。



“行在”生活



我在张园里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这个环境远比北京随便而又舒服。


我有了这样的想法:除非复辟的时机已经成熟,或者发生了不可抗拒的外力,我还是住在这里的好。这也是出洋念头被渐渐冲淡的一个原因。


对我来说,张园(和后来的静园)没有紫禁城里我所不喜欢的东西,又保留了似乎必要的东西。


在紫禁城里我最不喜欢的,首先是连上街逛逛都没有自由的那套规矩,其次,是令我生气的内务府那一批人。


如今,我不仅能逛街,也有了直接为复辟而任意行事的自由,别人只能进谏而无法干涉。


溥仪与婉容在张园


张园里的经济情况,和紫禁城比起来自然差得多了,但我还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这主要是我从宫里弄出来的一大批财产,一部分换了钱,存在外国银行里生息,一部分变为房产,按月收租金。


此外,在关内外我还有大量的土地,这是清朝入关后“跑马圈地”弄来所谓的“皇产”,我和溥杰费了多年工夫偷出来的大批珍贵字画古籍,这时也还在我手里。


我花了无数的钱,买了无数用不着的东西。


那时我在外国租界地上,受到的是一般中国人绝对得不到的待遇,我看过不少兵营,参加过多次外国军队的检阅,他们耀武扬威地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我却觉得颇为得意,认为外国人如此待我,可见还是把我看作皇帝的。



与文绣离婚



一九三一年,文绣突然提出了离婚的要求,在得到解决之后,遗老们还没有忘记这一条:要发个“上谕”,贬淑妃为庶人。我自然也照办了。


《末代皇帝》中邬君梅饰演“文绣”


说起文绣和我离婚这一段,我想起了早已存在于家庭夫妇间不正常的生活,我从结婚之后,并不时常和婉容、文绣接近。


因为我的兴趣除了复辟,还是复辟,老实说,我不懂得什么叫爱情。


文绣从小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教育,不到十四岁,就开始了“宫妃”的生活,她在那种环境中敢于提出离婚,不能说这不是需要双重勇敢的行为。


她破除万难,实现了离婚的要求。后来只听说她在天津当了小学教师,殁于一九五零年,终身未嫁。



暗涌

 


在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住了五年之后,我迁到协昌里的“静园”。


北伐后,国民党的势力伸到了北方,和我有交情的军阀纷纷垮台,被我寄托过希望的东三省,宣布“易帜”。


这个变化,一度引起张园上下一片悲观失望。


除了郑孝胥和罗振玉等人之外,几乎再没有人谈论什么复辟的前景。


他们唯一考虑着的问题,就是得到了江山的新王朝以后,将会怎样对待我这个末代皇帝。我自己,更是陷入深沉的忧虑之中。


天津“静园”


在一九三零年的夏天,正待回国度假的溥杰来了消息说,曾是天津日军司令部参谋的吉冈安直让他转告我:现在张学良闹得不像话,满州最近也许就要发生点什么事情,让我多多保重,我不是没有希望的。


当时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我“重登大宝”的美梦连做了好几天晚上,这时,又来了这样的暗示。


无论是出于单纯的私人关怀,还是出于某方的授意,对我来说,事实上是起了行动信号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我恨不得立即就奔到东北,但这样的行动不经日本人的同意是不行的,郑孝胥对我说,沈阳的情况还不明朗,不必太着急,日本人迟早会来请我。


果然,又应了郑孝胥的话,关东军来人了。


他们带来了一封来自远支宗亲熙洽的信,请我不失时机,立即回到“祖宗发祥地”主持大计,说可以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据有满州,再图关内,只要我一回到沈阳,吉林即首先宣布复辟。



不静的“静园”



这一切不容我不信,因为来的不只有熙洽的来信,更有关东军赫赫有名的板垣大佐的代表——上角利一。


上角向我转达了板垣的意思,说是关东军“完全没有领土野心”,这次行动是为了“保护日本的利益”,关东军“诚心诚意”地愿意帮助我在满州建立新的“友好”政权。


总之,一切迹象表明,东北所发生着的事情,对日本是顺利的,因此对我也是顺利的,我认为时机确实是到了。


我心里一团高兴,但是还能矜持地向罗振玉和上角利一表示,待我回去先考虑一下,然后再做答复。


溥仪


在回园的路上,我心里盘算着“复位”的时间,想着“登基大典”的场面,越想越高兴,浑身的血液都像沸腾了起来。


但是,回到静园,马上碰见了泼冷水的人,陈宝琛、郑孝胥都认为时机并未完全成熟。


在这各种不同的想法里,静园里越发不能安静了。这时,另外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溥仪在天津等待的七年里,无时不刻地想着有朝一日能重登大宝。


终于,关东军来人了,似乎又一次给了他希望,这一次,是真的时机已到,还是依旧一场空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内容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好书

点“在看”
读懂历史
↓↓↓

十点人物志
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