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这些花,都是治病良药

健康   健康   2025-01-27 11:31   北京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喻指那些后人胜过前人、学生超过老师的例子,而这句俗语的本身含义,是指一种植物提炼过程中的自然化学反应,还与青黛、木蓝、大青叶、板蓝根等中药密切相关。下面就请跟随成语探源,深入了解其中的养生启示与中药渊源。




青出于蓝

源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指的是靛青,又称靛花、青缸花、靛沫花等,入药称“青黛”,是根据其提取方法、形态和颜色命名的。


它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一般于夏、秋季节采集茎叶,置缸中用清水浸泡2~3昼夜,待叶烂枝脱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搅拌,其浮起的紫红色泡沫就是人们要提取的“靛蓝”了。它的沉淀物被称为“蓝靛”。二者均是治病的良药,后者还是传统的染料。




作为药物,青黛和其原植物木蓝、蓝实、蓝靛、大青叶、大青根、板蓝根都有益人之功,值得再书其一笔。

青黛青中药

青黛,是清热药中的代表,具凉血、解毒之功。凡温病热盛、小儿惊痫、斑疹吐衄、疮疡丹毒、蛇虫咬伤诸恙,用之皆效。


《药性论》说它“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本草蒙筌》说它“泻肝,止暴注,消膈上痰水,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


《本草述》说它“治中风、头风、胁痛、瘛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血、颓疝”。


古方用青黛者甚多,如《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治疗女子妊娠伤寒的青黛石膏汤、《中藏经》中治疗咯血不止的圣饼子、《备急千金要方》中治疗天行寒热头痛的蓝青丸、《医学从众录》中治疗咳嗽多痰的青黛蛤粉丸、《症因脉治》中治疗肺经热咳的青黛海石丸、《普济方》中治疗热毒疮疡的青金丸等,都是以青黛为主药的。只要辨证准确,一般都有显效,有不少是立竿见影的。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青黛醇浸液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杆菌、金黄色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抵制作用,是中药中的广谱抗生素。临床上,有人以青黛细粉吹鼻治疗鼻衄,有效率达95%以上。


制造青黛时的沉淀物蓝靛,功不及青黛,主要用于外科的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等疾患,以发挥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之能。关于二者与母本“蓝”的关系,《本草纲目》和《本经逢原》中有同样的说法,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或许这是偶合,药用上也存在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

木蓝蓝中宝

木蓝,是制造青黛的主要原料,功能清热解毒、去瘀生新,传统上用作疮肿、出血、眼疾之用药,现代被用于乙型脑炎、腮腺炎的防治。


大青叶,在临床上应用更广,是治疗温病热盛、温毒发斑、烦渴引饮、吐血衄血、口疮喉痹、腹泻痢疾的要药,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黄疸、流脑、乙脑、急性胃肠炎、肺炎的防治。《本草经疏》《本经逢原》《本草正义》分别都有赞语,称它为治疗胃家实的“良药”、治疗丹毒的“要药”及“清火队中驯良品”等。


自古迄今的中医典籍中,几乎没有不提到大青叶的,仅以“大青汤”命名的、名同治不同的处方就有多首,如《延年方》中治疗壮热头痛的大青汤,《痘疹心法》中治疗麻疹热极的大青汤,《补缺肘后方》治疗下痢困笃的大青汤,《圣济总录》中治疗咽喉肿痛的大青汤等。犀角大青汤、大青四物汤等以大青叶为主药的复方,更不在少数。


板蓝根,是青黛母体植物的根茎,临床上的热闹程度与大青叶不相上下。它与大青叶有基本相近的功能,《本草便读》认为:“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现代研究领域涉及板蓝根的内容较多,认为其具有广泛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作用和解毒作用等。运用它的这些作用,临床上通过煎服、肌注、滴眼、擦涂等手段,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愈率达90%以上,对传染性肝炎的治愈率达92%,对暴发火眼的治愈率达95%,对感冒的治愈率达97%,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治愈率达98%,对单纯性疱疹性口腔炎的治愈率达100%。此外,大青根、蓝实等“蓝”中之药尚多,大致与上述药物有相似作用,不再赘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寻本溯源,青出于蓝;察色比泽,青胜于蓝,这便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辞了。它本来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化学反应现象,是蓝草中含有的靛苷水解后生成的3-羟基吲哚氧化的结果,却被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联想和思维的荀子活用了。


荀子用它比喻后学超过前学、学生超过老师的事,不仅具有生活基础,显得贴切,而且具有广泛哲理,意味深长。长江后浪推前浪,实践中这种情况是常见的,这正是社会得以进步、科学得以发展、历史得以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南北朝流传至今的学生李谧超过老师孔璠,而孔璠经常请教李谧的故事,就是颇具意义的一例。还有人写歌赞之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很显然,这里用的正是“青出于蓝”的典故。


蓝献于青,平凡之中寓伟大;青出于蓝,成功之中有人梯;蓝青互济,前不奢功后不骄;蓝青一心,继承之中再发展。这是否算是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语含义的全面诠释和正确理解,仅供参考。

解读传统文化中的养生秘诀
 
《中医药国民典藏丛书·国学养生六讲》
点击封面购书

本书为集传统文化、中医科普、保健指南与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图书,将中医养生文化与传统国学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作者温长路教授作为在国学文化和中医养生科普领域都深有研究的专业学者,带领读者从日常耳熟能详的民俗风情、民谣谚语、俗言俚语、民歌诗词、成语典故、历史传说之中,发掘国学文化中蕴藏的养生知识。用活泼风趣又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技能、妙招结合起来,使广大读者在接受传统国学的文化滋养同时,轻松获得简便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和防病治病妙方。


本书为融合出版物,扫描书中二维码,就能畅听全本有声书,观看中医药知识视频课,进行趣味中医药知识测试,在读者交流圈与同好交流,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知识服务。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题签书名,中国版协全民阅读工作委员会主任聂震宁先生特别推荐,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段逸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张其成、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作序,李灿东、马烈光等8位专家联袂荐读。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往期推荐  


戴丽三先生桂枝汤加减临床应用

干姜临床应用参考

通便、止泻、健脾,白术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国学养生六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温长路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李文博   

✦审核:魏杰

✦排版:杨东伦

✦转载、投稿、合作和团购书:17701086692(微信号)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悦读中医
关注悦读中医,即时收取有关中医的理论知识,精品书摘和读书心得。抢先知晓有关中医药类的新书,活动信息及热点和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