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卮话》是王烈近几年出版的一本新书,王烈从事中医诊疗六十余年,不过,他出的书并不多。
婴童,自然不必解释,王烈是一名儿科大夫,本书所谈大都与儿科有关。卮话,意思是自然随意或支离破碎之言,这显然是个自谦词。卮,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巵,古同“卮”,巵言出自《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巵,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无心之言,即巵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係倾仰,乃合於自然之分也。又解:巵,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巵言耳。”
王烈,1930年出生于辽宁盖州,中医儿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首位中医儿科国医大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起先学的是西医,后来,参加全国“西学中”班转为中医,1960年开始在长春市中医院小儿科从事医疗实践工作。
王烈尤其擅长治疗哮喘,他重用白屈菜,被传为佳话。白屈菜在吉林算得上是一种寻常可见的野草,在王烈之前并未被应用到临床治疗。
明代皇帝朱元璋第五个儿子名朱橚,被封为王爷,开封府是他的辖地。朱橚喜爱研究中医药,编撰《救荒本草》一书,书中收录了可以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400余种,白屈菜最早就记载于《救荒本草》,其谓“煮后取汁,用以充饥”。
《北方常用中草药》说白屈菜“有镇痛,止咳,杀菌,利尿,解疮毒之功”。虽说古代药用本草书籍众多,但少有对白屈菜记载的,民间传此药有治疗腹痛、疮毒等作用。
1969年夏天,一个2岁男孩,因发作性咳嗽伴有腹泻到王烈诊室就诊,家长说:“王医生,我家孩子上边咳嗽的厉害,下边拉的特别重,都快1个月了,已经用了多种中西医药物啦,怎么越治越重呢?”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这个孩子大便1天将近8次,咳嗽又疑似百日咳。王烈想到了新采摘的白屈菜,民间说能治泻,便给家长50克,嘱煎水服用,第一次先服用3毫升,加少许糖,如果有反应随时来院,效果明显的话,第二次可加到5毫升,日3服。第3天,家长带着孩子来了,欣喜地说:“这个药太神奇了,我家孩子咳嗽、腹泻的症状基本痊愈!”
1970年,长春市百日咳流行,通过中西药治疗效果都不是太理想,王烈想起了上面案例,开始对白屈菜立项研究,上山采白屈菜,制成糖浆,并通过亲身服药验证安全,掌握临床应用剂量。
初用于患者20例,4天1疗程,复查18例有效,而且有4例达到痊愈不咳。
中附院能用一种新药(当时名为706糖浆)治百日咳有特效的事情就在患者中流传开来,当时一段时间,王烈每天需要诊治百日咳的患儿多达百余例。
王烈这一重大发现于1978年获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白屈菜被先后载入1977版和2020版《中国药典》。
《婴童卮话》收录了一首《白屈菜之歌》,为一位患儿家长任彦芳所写。
其歌词如下:
我要唱支歌,献给白屈菜。
雄心大志多少代,淡淡黄花无人采。
伯乐能识千里马,哪个能知白屈菜?
《救荒本草》一本书,寥寥几笔做记载。
王烈披着霞光来,你含泪珠双臂开。
王烈亲口把你尝,你为孩子除病灾。
精神抖擞进药典,春风得意白屈菜!
……
王烈用白屈菜治好了任彦芳女儿的病,当时为4岁的孩子,因哮喘一年住过20次医院,经服白玉丸——指白屈菜合玉竹——加汤药痊愈。任彦芳女儿长大后,考入北京大学。
本书还收录王烈和同事上野外采白屈菜的日记:
1980年(庚申)6月20日,星期日
许继增、李宏伟、安笑然、阎淑贞和我共5个人按时到站……7点多到了土门岭……
今天不上山,作业地点在铁路两侧的沟旁、路边、地缘一带……
沿铁路沟边回走500米处,白屈菜分布较多,8点开始采集,大约1小时,采有200来斤。边采边晾晒,又过去1小时多,11点了,休息用餐……
下午2点收工,将晾晒好的白屈菜装入麻袋,差不多每人背一麻袋,大约50斤,扛着要走500米多一点的路。
……至今已上山13年,每年的6~9月,几乎假日都要采药……
采回来药还要经过煎煮制成糖浆。白屈菜治疗疾病,不仅限于百日咳,因其止咳、化痰、平喘、治泻、镇痛等功用效而全,所以,临床用途很广,大家采,大家用,受益者病儿。
读来既让人感佩又艳羡,感佩的是他们工作日坐诊休息日还要去采草药,艳羡的是采草药这种活动,在我们城里人看来,多少还是有些诗意的。
作为一名患儿家长,我跟王烈医生打交道十余年,从2009年到2021年,王老先后给我孩子治好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病。
王老一直是站着给孩子把脉开药,开药时王老自己写药方,字写得工整,绝不潦草,无论是每一味草药的名字,还是各自的克数,患者家属自己能辨认。
即使八九十岁时依然如此,虽然每次只出诊仅一上午,但,一站也要三个小时以上。
本书分为习业、典籍、医事、病证、治则、成方、防护等部分,涉及面广,且是经验之谈,我读来很是受益。
王烈说:亲不知医,犹为不慈。
对此,我心有戚戚焉。
我就曾嘱咐我的一位晚辈:有空时,读点医书。
因为这样无论对她自己,还是对于侍奉父母以及将来自己抚养孩子都是十分有益的。
古人有言:“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本书写道:某家长为给儿补钙,每日喝骨头汤,久者儿服之生腻,腻而成积,脾胃失和,反而厌食,继之治疗用药。后来其自学医中常识,书曰,日喝骨头汤400碗方可补钙,汤中脂肪超标久而成积为病。
我记得,王烈诊室里贴的一张纸上就写着——日喝骨头汤400碗方可补钙,那是告知患者的注意事项的一张纸。
举一个我从本书受益的例子吧。
书中表示,血府逐瘀汤是临床常用的理血调气兼顾的著名方剂,是历史上的十大名方之一。该方始于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一书。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桔梗、牛膝、枳壳、甘草组成。全方分气药、血药两部分。其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为理血之剂,余则为调气药。
书中列举了应用血府逐瘀汤治好的八种疾病,有胸痛、偏头痛、夜惊症、间脑炎、脑血管炎、局部抽搐症、善太息证。
比如,书中写道:
(1)胸痛,王某,男,12岁。劳后胸痛,历时两年,胸痛重时影响呼吸。服血府逐瘀汤6日而愈。
(2)偏头痛,周某,男,13岁。偏头痛已5年,呈阵发性,剧痛常伴跳痛,痛苦异常,1日发作3~5次。服血府逐瘀汤16日而愈。
王烈总结道:血府逐瘀汤的组方十分科学,其中理血调气,解决血瘀气滞的病变特别有效。古人讲:人生不离气血,人病也是气血失调。气血和则常,气血乱则病。故血府逐瘀汤治气血病,血瘀得散,气滞得调,气血调和则病乃去。
受此启发,我常用血府逐瘀丸治疗我的眼皮跳以及肌肉跳。以前,眼皮跳得厉害,我就看医生。学到这个方子以后,再遇到眼皮跳,我就尝试自己服用血府逐瘀丸,结果屡试不爽。
我父亲犯冠心病时,我给他服用此药,也收到很好的疗效。父亲还觉得很奇怪,说:这药还能治心脏病,说明书上只写着治头痛胸痛。
《婴童卮话》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婴童卮话》一书,包括卮言和医话两个方面内容,分12卷,共有200篇。全书系统记述作者从医执教60余年的实践过程中所涉诸多领域,各种见闻,如医事、医药、医疗、医教、医研、医患等方面。作者以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又本着有感即发,应议就议的原则,对所见所闻纪实归案,并放胆陈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独特见解。所有章节均经遴选而成。其内容广泛,丰富多彩,所有门类,独花绽放,风格迥异,别有趣味。可供中医儿科医护同道,各层次医学生和病儿家长试读,或可受益,至少能提供参考。
除夕已至!这次就请大家以#家庭药膳#为话题,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私藏秘方。
这次互动,我们为幸运粉丝准备了悦医家电子书会员作为礼物,我们将从点赞最高的评论中抽取三位获得悦医家季卡会员!
活动时间:2025年1月28日即刻起至2025年2月12日12:00。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婴童卮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辑:江北
✦审核:魏杰
✦排版:杨东伦
✦转载、投稿、合作和团购书:17701086692(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