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W+H法则」带你理清房颤的抗凝治疗

学术   2024-12-10 20:03   浙江  


导语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表现为心房电活动失去原有的规律,发生快速且无序的颤动,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造成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不良临床后果,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1


发生房颤的原因有哪些?


房颤可以发生在任何人群中,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是高风险群体。在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群中,房颤也可能会发生。这些人群在情绪激动、感冒、劳累、失眠、剧烈运动后出现房颤,显示出房颤发作的广泛性。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出现房颤的概率更高。在临床上,将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发生的房颤现象称为“孤立性房颤”。


以下是导致房颤的一些主要原因:


01

心脏结构性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壁肌肉可能变得更加僵硬,心脏的电信号传导变得不稳定,易导致心脏节律紊乱。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也容易发生房颤。


02

慢性病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慢性疾病可对心脏功能造成损害,增加房颤风险。


03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从而诱发房颤。


04

电生理改变

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如心房肌细胞不应期缩短、自律性增加、传导性改变等,都可能触发房颤。


05

炎症与氧化应激

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心脏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心房结构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


06

遗传因素

家族中若有房颤病史,个体发生房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07

其他因素

情绪激动、术后、过度饮酒、运动等也可能是房颤的触发因素。在一些情况下,房颤也可能发生于没有已知心脏病基础的健康人,这称为孤立性房颤。




2


房颤会带来哪些危害?


心悸

心悸也称心慌,轻度的心悸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影响,而重度心悸会导致头晕、流汗,并且心悸也是房颤的常见初期症状。

心衰

房颤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率加速,心排血量显著下降,并且心率与心排血量整体呈现负相关关系。房颤长期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可能导致心脏扩大,或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来说可能引发急性心力衰竭。

栓塞

房颤会引起房室内部血栓的形成,形成后的血栓会贴附在心房壁,血栓脱落后会造成栓塞,导致脏器功能下降,是房颤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


注: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卒中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房颤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 4-5 倍,且将导致近 20% 致死率及近 60% 致残率!



3


“3W+H”法则:读懂房颤的抗凝治疗


法则一:Why——为什么房颤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药物

房颤发生时,患者的心房会不规则的跳动,血液在心房里的流动会形成涡流而变慢,容易发生血栓。血流最慢的位置就是在心脏的左心耳位置,因此,房颤时绝大多数血栓在此产生。形成的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流被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当血栓堵在大脑血管里,就会发生脑梗死;如果堵在下肢血管里,会导致下肢缺血坏死。由于大脑是血栓最容易到达的地方,故因房颤导致的脑梗死发生率非常高。房颤后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抗凝治疗成为房颤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而预防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法则二:What——口服抗凝药物有哪些

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全身栓塞的治疗方法,包括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和非维生素 K 拮抗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和达比加群等)。


华法林是一种传统的抗凝药物,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 K 部分功能,让维生素 K 无法帮凝血因子解开“封印”,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激活,发挥抗凝作用,避免血栓形成。但华法林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因而使用华法林治疗时要定期验血,密切检测 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避免造成抗凝过度,引起鼻出血、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


非维生素 K 拮抗剂类抗凝药的代表药物有利伐沙班、艾多沙班和达比加群等,也称为新型口服抗凝药。该类药物具有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疗效显著,相比于华法林具有起效快、不需要定期监测 INR 值、与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小等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抗凝的一种全新选择。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血风险,特别是严重的颅内出血风险已经大大降低。


法则三:When——房颤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服用抗凝药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栓塞危险因素评分,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目前临床上多使用 CHA 2 DS 2 -VASc -60评分来评估患者血栓栓塞的风险(表1)。


表1:CHA 2 DS 2 -VASc -60 评分


注:评分越高,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越高。CHA2DS 2 -VASc -60 评分≥2的男性或评分≥3 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建议长期服用抗凝药。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不要擅自停药。


法则四:How——房颤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凝药

1.规范使用华法林, 减少药物副作用

规范使用抗凝药物,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及进行监测。因华法林个体差异大,抗凝作用易受多种药物、食物的影响,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规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随时根据 INR 值调整给药剂量,以确认华法林在合适的剂量范围并确保用药安全。一般情况下,房颤患者的INR 值宜控制在 2.0-3.0。通常在初次服药期间每隔 1 周来医院验血,当 INR 达到目标范围后可以每隔 2周来医院验血,化验指标稳定后可以每隔 1 个月左右来医院验血,稳定的患者最长可每 3 个月监测一次。服用药物期间注意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 如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吲哚美辛、保泰松、甲硝唑、红霉素、西咪替丁、胺碘酮、口服异烟肼、非诺贝特、舍曲林、头孢菌素等。避免过多食用三七、宁夏枸杞、丹参、当归等中药,以免增加出血风险。芒果、葡萄 柚、大蒜等食物会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富含维生素 K 的食物,如菠菜、卷心菜、西蓝花等绿叶蔬菜,会减弱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因此要避免突然服用大量的绿叶蔬菜。尽量保持规律的饮食结构,以免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加出血或栓塞风险。


2.不能擅自停用抗凝药物

许多房颤患者认为抗凝没有用,因为抗凝药物不能改善心悸、乏力、心衰等 症状,所以拒绝接受抗凝治疗或病 情稳定后就擅自停药。事实上,擅自停药是非常危险的,对大多数房颤患者,尤其是大于 65 岁或者伴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的病人,抗凝治疗非常重要,否则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就很高。过早停用抗凝药,可能导致血栓栓塞。


3.警惕抗凝治疗可能会带来出血风险

抗凝药物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慎重考虑栓塞和出血两方面的风险,权衡利弊进行使用,并严格掌握抗凝药的使用剂量。抗凝药剂量不足,容易发生脑卒中等栓塞性疾病;抗凝治疗过度,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患者要坚持做好自我监测,警惕有无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其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均升高,这部分人群的抗凝治疗较普通人群更为特殊。需要基于肾功能水平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凝血指标。


服用抗凝药物期间,如果发生出血相关不良反应,可参考如下处理方式。


①无需处理:轻微出血,如刷牙时牙龈出血、皮肤磕碰后有出血点、鼻出血等。

②需要就医:严重出血,如大小便出血、脑出血(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意识障碍)或呕血等情况。此种情况相对比较严重,一旦发生严重出血需要立即停药,并立即就医。


抗凝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随访,由有经验的医生或药师在专业门诊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规律服用抗凝药物,不能随意停用抗凝药物,并密切做好自我监测,警惕发生栓塞或出血事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等. 心房颤动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02) :  166-174.

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6):465-473.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指南(2019)[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9,23(6):463-484.



编辑:Potato

梅斯心血管新前沿
心血管新前沿是梅斯医学子频道,致力于为心血管医生提供前沿资讯、研究进展和最新临床指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