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白墓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外海镇茶庵寺后的五马归槽山山腰,坐西南向东北,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少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著名活动家,毕生致力于反清革命与建立共和,是孙中山先生最得力的助手,有“中山四友外海一人”之誉。1998年,陈少白墓被列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保碑
陈少白(1869-1934),广东新会人(今属江门),幼名闻绍,号夔石,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活动家、报刊主编。清光绪十六年(1890)在香港结识孙中山。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初加入兴中会,与孙中山一起筹备广州起义。擅长文学、书画。兴中会初期的文告多出其手,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宣传工作的得力助手。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前排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尢列;后立者为同学关心焉光绪二十六年(1900)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经常撰文宣传民族民主革命,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在他的主持下,《中国日报》率先打破中文日报竖栏长行的惯例,采用横栏短行编排,是中文报纸版式上的一个创新。除经营报务外,还积极参与组织武装起义、联络会党等工作。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成立后,被推为香港分会长,兼管东南各省党务及海外联络交通等工作。次年,《中国日报》改组,辞社长职。清宣统三年(1911)广东光复后,曾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不久辞职。民国十年(1921)一度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民国十九年(1930)任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23日,卒于北平(今北京)。
陈少白墓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33平方米,由当年著名建筑设计师李炳垣设计,墓由主体与拜台组成,主体为穹窿顶,高3米,直径2.5米。拜台平面为半圆形。主体与拜台由12级台阶相连,台阶两旁有石栏板,栏板外两边空地分别植有两棵四季常青的南洋杉树。主体、拜台、台阶等全部用上乘的花岗岩砌建。墓前镶嵌一块直立的砚石墓碑,碑高1.6米,宽0.9米,厚0.1米,镌刻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的“陈少白先生之墓”直书阴文,上款“民国二十四年”,下款“林森敬题”。碑座
栏杆
陈少白墓所在山的山脚下,是他经常到访并开展革命工作的寺庙——茶庵。孙中山先生曾两次造访茶庵并过夜。清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翌年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为扩大组织,孙中山经陈少白介绍,从香港来到江门,前往茶庵寺,会晤了曾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慧真和尚。经孙中山晓以革命大义,慧真和尚同意加入兴中会。
茶庵山门
之后,孙中山与陈少白返回江门,搭船前往广州,秘密发动广州起义。后起义因泄密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海外。慧真和尚一直关注革命形势,联络仁人志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2月18日,孙中山再度造访茶庵,与旧友慧真和尚一叙。同时,茶庵寺的慧真和尚争取到新宁的陈宜禧(美国西雅图华侨领袖、爱国商人、铁路工程师)支持革命,请孙中山与他面谈。茶庵寺庙虽小,却承载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光辉历史,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茶庵侧视
茶庵前“小朱明洞”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