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地区,即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石牌旧址是中山大学历史上的第二个校址,规划由吕彦直参与、杨锡宗主持完成,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由中国人设计、中国式的高等学府。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动工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短短4年多时间,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共建成各类建筑186座,其中69座保存至今。2002年,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农学馆和农林化学馆
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
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钟亭
民国十八年(1929)9月,原国立中山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 孙科、宋子文、陈铭枢为建筑董事,孙科为主任,负责新校园建设的具体事务。建校计划分三期,每期2年,预计花费6年完成。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第一期工程启动,第二年9月首期工程提前完成,农、工、法三院迁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第二期开始建设,次年秋因经费不足, 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下令军政人员捐俸一月并向银行贷款60万元始得完成,当年校本部及文、理学院迁入。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三期工程开始,次年抗日战争爆发,建校工程被迫停止。民国二十六年(1937)8月至10月及次年3月、4月和6月间,原国立中山大学遭受日军战机轰炸十余次,部分校舍被毁。尽管如此,石牌新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逐步发展成为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和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
农学院农学馆现为华南农业大学3号楼,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坐东朝西,通宽44米,通深24米,建筑占地面积1056平方米。楼高两层半,最底层设半地下室,外观上处理成建筑的台基,水刷石墙面,开窗洞。
农学院农学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庑殿顶,正脊两端为吞脊龙吻;绿色琉璃瓦当,如意形滴水。四条脊上有琉璃走兽脊饰五件,分别是双角龙、马、狗、貔貅、麒麟,前面有仙人骑鹤。正面有六根大型红色檐柱自台基之上贯通到顶层檐下。檐下横额表面铺贴传统式样彩画图案的瓷砖。建筑上两层有廊,设有朱红色栏杆,望柱上饰以浮雕祥云纹,大门前面有三路台阶直上二楼,台阶宽5.6米,长8米,每路台阶两旁都有栏杆扶手,装饰与檐廊边上的装饰相同,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侧有抱鼓石。正面右墙角镶嵌着连州青石质石碑,碑宽1米,高0.80米。碑文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奠基于此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
农学院农林化学馆在农学馆之西,与其对称呼应,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民国二十七年(1938)被侵华日军飞机炸弹击中,战后重修。建筑坐西朝东,长46米,宽22米,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农林化学馆造型与农学馆一致,不同的是其檐下彩绘为水刷石材质,绘有蓝、绿色调的宫廷图案。地上两层外廊栏杆为象牙色,正面大门前面有一路台阶,宽5.6米,左右有栏杆扶手,亦为象牙色。屋顶西北角建有红砖烟囱。檐下水刷石质彩绘
农林化学馆侧面
台阶栏杆扶手
传达室位于农学院农林化学馆西侧,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入口。传达室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用于守卫原国立中山大学的北门。建筑宽3.5米,深3米,占地面积10.5平方米。传达室为卷棚顶,绿色琉璃瓦,红砖墙,花岗岩门框(现已贴砖),是原中山大学配套建筑。传达室现保存状况一般,窗户更换为铝合金窗。
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现为华南农业大学5号楼,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19日,坐西朝东,由主楼和两旁副楼组成,主楼通宽107米,通深42米,建筑占地面积4494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前有草坪,视野开阔,整个建筑气势磅礴,美观大方。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
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平面上呈“凹”字形,中间是主楼,两边是副楼。主楼高三层,庑殿式屋顶,绿色琉璃正脊,两端有吞脊龙吻。垂脊上有走兽五件,分别是狮、羊、貔貅、麒麟和鹏,前面有仙人骑鹤。屋檐有绿色琉璃瓦当和如意形滴水。主楼正门前出卷棚顶门廊,门廊两边的二楼有阳台,四周设仿古栏杆,使得建筑立面更加富于变化。副楼高两层
卷棚顶前廊
两边的副楼高两层,屋顶为歇山顶,瓦面和脊饰与主楼相同,歇山顶的黄色山花装饰精美,中为透气窗,绕以灰塑花卉图案。副楼外墙有数根大型红色檐柱自台基之上贯通到顶层檐下,气势不凡。
理学院物理数学天文教室现为华南农业大学4号楼,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坐北朝南,通宽48.4米,通深23.2米,建筑占地面积1122.88平方米。楼高三层,庑殿顶,红墙绿瓦。台基为半层,内为半地下室,水磨石米墙面。屋顶为歇山顶,绿色琉璃正脊,两端有吞脊龙吻。垂脊上有走兽5件,前面有仙人骑鹤。琉璃瓦当,如意形滴水。正面有8根大型红色檐柱,贯通二、三楼。檐下饰以红、蓝为主色调的彩绘。大门前面有台阶直接通二楼,台阶两侧有仿古栏杆,望柱上浮雕祥云,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侧有抱鼓石。大门前台阶
楼前有一月台,通道建于两侧,左侧是斜坡踏道,右侧是台阶,边上设栏杆。望柱和栏板上都有浮雕,其中望柱上浮雕云鹤,栏板上镶有葫芦瓶,风格古朴。斜坡踏道栏杆
钟亭位于理学院物理数学天文教室右前方,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六角攒尖顶,亭高约7米,边长2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2平方米。四周被草丛、树木包围。钟亭
亭顶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屋脊,如意形滴水,仿柯林斯式柱头。亭内大钟已不存,但挂钟的铁钩仍在。亭内地面为水刷石材质,正中有同心圆图案。栏杆上有一个形状如斧头的木钟,旁边有一“大”字,寓意“中大”。
栏杆“中大”图案
亭内屋顶(可见挂钟铁钩)
该亭由爱国华侨区国良捐资建筑,亭的栏杆上还镶有石碑,碑文如下:民国十二年冬,总理命邹校长海滨先生创办本校,以总理之规划,先生之力行。成立虽在人之后,而进步实居人之前。十四年九月,先生以事北行,凡百建设因之停顿。二十一年春,先生复长本校,欲竟总理遗志,竭尽心力筹募巨款,遂于石牌新建校舍。今年双十节新校落成,伟大工程两载蒇事,微先生之力不及此。国良奉□□工浔躬□其盛。□在校西门建石坊一、化学馆旁建钟亭一,并铸铜钟悬其间,林君仕春闻之□分任用资之。丰□共留纪念。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区区之意,□附斯义焉。
狮头喷水池位于理学院物理数学天文教室北侧,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圆形,直径约6米,高约3米。首层为8个错落有致的圆桶,有狮子头喷嘴。圆桶之上有3层莲花喷嘴,造型典雅古朴。狮头喷水池
天文台位于华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后的一座山冈之巅,是国立中山大学的第二座天文台,为中大数学天文系主任张云教授倡议修建,民国二十五年(1936)动工,民国二十七年落成(1938)。天文台长53.8米,宽25.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382.6平方米,面积为旧台4倍。(相关链接:中山大学第一座天文台)天文台
建筑是郑校之设计,东西对称,高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花岗岩饰面,女儿墙顶部三层线脚,与粗犷的石材饰面形成鲜明对比。中部设有大门,四面均为钢窗。主楼二层设有阳台,上方刻有“天文臺”横额,上款“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下款“邹鲁书”。楼体左右两侧设置圆顶建筑,为放置天文望远镜之处。
“天文臺”横额
大门前的西侧外墙下方嵌有一连州青石质奠基石,上刻:天文台建成后不久,未及正式启用日军即侵略广州,中大搬迁。直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即建成十年后,天文台才正式使用。1952年院系调整,天文系北上南京,天文台失去了原有作用。此后曾作为生物系钴60辐射中心,现为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办公楼。
研究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9号楼。民国二十四年(1935)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设立研究院。次年,中山大学研究院奠基。研究院
建筑长39.6米,宽47.8米,建筑占地面积1892.88平方米。楼高两层。整体平面布局为一长方“凸”字,平屋顶,屋顶四周都贴有粉色瓷砖。二层建有连通的阳台。现建筑外立面保存情况较差,后期维修时铺贴的瓷砖和粉刷的涂料极大地改变了建筑外观。
奠基石
娱乐场现为华南农业大学13号楼,长26.64米,宽9.23米,占地面积为245.89平方米。建筑共两层,坐落于毛石基座上,红砖砌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二层墙体内收形成外廊,增加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上部绿琉璃瓦批檐坡屋顶,通过混凝土板出挑屋面,出挑幅度较大,与二层外廊形成鲜明对比。门前设门廊,绿琉璃瓦坡屋顶。室内墙面白灰批荡,红色水磨石地面,黑色铸铁雕花楼梯栏杆。
教职员食堂现为华南农业大学12号楼,该建筑长约22.5米,宽约10.6米,占地面积约238.5平方米,共三层。从外形来看,该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其造型、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结构、装修都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住宅的鲜明特点。教职员食堂
教职员宿舍
教职员宿舍现为华南农业大学16号楼,坐北朝南,建筑总长55.7米,宽41.9米,占地面积2333.8平方米。该楼框架结构,高三层,属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教职员宿舍采用庄重的立面构图,清水红砖外墙,毛石基座,黄色“回纹”女儿墙装饰条。建筑中间有两处中空地带,作运动场所之用。
教职员宿舍大门
利寅教授住宅
利寅教授住宅位于华南农业大学杀虫植物标本园内,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共两层。该建筑是利寅教授的生活、工作住所。利寅(1870-1954),字寿峰,广州花县花山镇新和村人,著名教育家、农业化学家,是国立中山大学及农学院的创办人之一,也是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及多门课程的创建者。华南农业大学的创建者之一。这栋红砖别墅是国立中山大学前校长戴季陶自捐3000元以贺利寅教授从事农业教育工作28年而建设的。利寅是广东省唯一受校长赠予住宅的教授。利寅教授住宅
该建筑框架结构,共三层,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外墙红砖砌成。该住宅各层平面灵活,营造天台空间,造型虚实结合,是民国时期广州别墅建筑的代表作。利寅教授住宅门口墙上嵌有青石碑,为住宅落成时,时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题写的,上刻:
“利寅教授任职二十八年 戴前校长季陶先生赠与之住宅
民国二十五年二月
邹鲁识”。
乙组膳堂
乙组膳堂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香园,建筑长47.1米,宽10.8米,占地面积为508.6平方米。建筑左右对称,高一层,框架结构,仿中国古典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仿木构绿琉璃瓦庑殿屋顶。红砖墙体,合金窗为后期更换。中间主体建筑较两侧高,一主二次的屋顶设计使建筑外观富于变化,充满艺术感。檐下设置混凝土阑额,刷黄色、白色、蓝色油漆,仿中国明清建筑彩画。
乙组膳堂
男生第六至第九宿舍
男生第六至第九宿舍现为华南农业大学第一至第四宿舍。四座宿舍楼形制相同,民国二十三年(1934)竣工,建成之初为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宿舍。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主楼高三层,两边附楼高两层对称。清水红砖外墙,四面均设窗户,窗用压花玻璃。二层设有小阳台。
男生第六宿舍(现学生第一宿舍)
为建设校舍,时任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等筹集款项,得到海外各地华侨的热心捐助。南洋著名华侨企业家、报业家和慈善家,被称为南洋华侨传奇人物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回广州实地考察,捐5万大洋作为扩建费,后在校建楼纪念,现在原男生第六宿舍正门一侧还嵌有“胡文虎、胡文豹先生捐资建筑”的石碑。
植树亭位于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幼儿园内。该亭为六角亭,亭额曰“植树纪念亭”。六角形钢筋混凝土柱,西式雕花牛腿,混凝土屋面板。混凝土基座,入口水刷石踏步,两侧水泥雕花栏板。亭前立有石碑,上书:“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植树节,校董胡汉民、萧佛成、陈融诸先生来此植树,书字刻石。萧先生提议集资建亭以留纪念。亭成,余额曰:‘植树亭’。管子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余其于此观国家、民族之兴复焉。
植树亭
明远亭位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内田螺岗,建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角攒尖方亭,亭高约6米,边长3.8米,建筑占地面积14.5平方米。明远亭黄色琉璃瓦面,绿色琉璃脊,檐下施仿木斗拱,饰以蓝、绿、黄为主色的彩画装饰。亭横梁有“明远亭”三字。现明远亭柱之间已砌墙。该亭内原有《明远亭铭》碑,现存于华南理工大学内。横梁“明远亭”
维民建国廿有五载,校长邹公西浮如德,应乎嘉招,皆在汉特,万国会文,五百大纪,鳞集卬流,莪莪翼翼。公于其间,独申哲理,仁民爱物,树之为磴,以教以养,以生以殖,推已及人,战争止息,大同兆征,人类幸福,道之将行。满堂欢声,赞而且怍,告其同情,世界闻者,如醉得醒,踊跃翘首,企望太平。详公此义,所明者远,源本总理,更加推阐,寰瀛学林,丕承丕显。汉特大学,诚敬式□,赠以博士,以荣以特,内外交庆,载誉而返。公之将出,众醉儱东,蠢然思启,以撞家□。公仗大义,力制内讧,临歧宣言,发瞆振聋。斐迟周迈,谁知忧衷。今人自外,九州已同。折衷于始,吁嗟公功。义至仁归,实公之荣。到处有御,所以表忠。公忠于校,如忠于国,一纪经营,尽心揖志,广厦万间,钜细毕理,宣达教诲,至善云止。惟公将入国门,大学同人候之于香港,欢迎而归。先是农学院院长兼教务长邓植仪、文学院院长范铦、法学院院长郑彦棻、理学院院长何衍璿、医学院院长刘祖霞、事务长邹卓然、工学院院长萧冠英从公于迈则,由教授刘均衡代理出席,相与全体教授职员议曰:公之此行,明明德于天下,远捄千万世之人民,今兹来归,领海开颜,我将何以相贺?结构一亭,颜曰明远,永以金石,如何?不待言毕,举座齐声,万口咸可。于是亭成,共镌厥辞如左:新神州,有凤鸟,翔千仞,览八表,鸣归来,集乎校,勒兹铭,永苍昊。
在国立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的建筑奠基石上,大多数都有校董名单,这些校董中有为人熟知的,也有不为现代人所了解的,他们都是当时在政治、教育等领域颇具威望的重量级人物,下面将一一介绍。
邹鲁
邹鲁(1885-1954),字海滨,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中山大学首任校长,曾两度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对该校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曾策划发动了广州起义、汕头新军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三·二九”起义。民国成立后,曾任国民党首届中央执委青年部部长、广东省财厅厅长。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民抗战后任国民党第五届中常委、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等职,成为蒋介石高级政治幕僚。民国三十八年(1949)赴台湾。1954年病逝,享年69岁。邹鲁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形容建立中大石牌校区的不易
胡汉民
胡汉民(1879-1936),字展堂,广州番禺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反清革命,曾参加镇南关起义、“三·二九”起义。民国成立后,胡曾协助孙中山筹备改组国民党。孙去世后,反对同中共合作,成为国民党右派领袖。民国二十三年(1934)其在中共所提出的《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上签名,表达赞成抗日的态度。胡曾任广东省省长、国民政府外长、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主席、立法院长、中常委主席兼军委常委等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病逝于广州,享年57岁。
萧佛成(1862-1939),字铁桥,祖籍福建人,生于暹罗(今泰国)的华侨家庭,近代政治家。历任泰华暹新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旅泰国民党支部长、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党部海外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府侨委常委、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委委员、西南政委会常委。民国二十九年(1940)病逝于泰国,享年77岁。
邓泽如(1869-1934),广东新会县人,南洋华侨。经营锡矿、橡胶致富。国民党右派人物。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同盟会,为马来西亚分会会长。曾积极支持钦廉、广州新军、“三·二九”起义及武昌起义,并筹款,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洋各埠筹款委员长。陈炯明叛变后在港筹款讨逆。曾先后任国民党广东支部长、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建设部部长、财长、中央银行董事、临时中央执委、西南政委会常委、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民国二十三年(1934)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林云陔(1881-1948),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民国十二年(1923)起,先后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秘书兼土地登记局局长、金库部长兼广西银行行长、广东省高审厅厅长、高检院检察长、广州市市长兼财政部次长、省民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省财厅厅长、粤省省府主席,民国二十五年(1936)后任国民政府审计部部长、审计长等职。1948年10月病逝,享年67岁。
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出生于广东防城港(今广西防城港),粤系军阀代表,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农林部部长。在他总揽广东党政军大权期间,先后创办了勷勤大学、中山图书馆、广州音乐学院、广州国医学院及数十所省立、县立师范学校,异地重建占地面积万亩的国立中山大学。在粤有“南天王”之称。1950年从海南去台湾。1954年在勘查办学校址途中突发脑血栓逝世,享年64岁。
林翼中(1887-1984),字翼中,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近代政治家。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任肇庆市政局局长、广州特别市党部改组委员兼组织部长、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国民政府农林部次长,广东省参议会议长等。1949年移居香港。1984年在香港病逝,享年97岁。
区芳浦(1891-1951),广东南海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军,曾任陈济棠军中政治部少将、中将主任兼梧州市市长、西南政委会常委、广东省财厅厅长兼财政部广东财政特派员、国民政府农林部高等顾问兼总务司长等职。民国三十八年(1949)春再任粤省财政厅厅长,旋因病辞职,赴美求医。1951年病逝,享年60岁。
许崇清(1888-1969),字志澄,广州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民国十二年(1923)加入国民党后,曾参与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参与改组国民党,后任省府委员、省临时主席等职。解放前两度出任中山大学校长。解放后复任中大校长,并任广东省副省长等职。1969年因被批斗后摔倒,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