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园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福州路8号增埗公园内,是民国粤军第一集团军军需处处长兼广东省银行副行长黄冠章的别墅,建于民国十八年至二十年间。该别墅建筑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外观设计全面承袭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园林使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楼台、拱桥、水池、绿树相映成趣,自带南方园林的秀气典雅;依地势高低变化,建筑有聚有散;其中西结合、南北融汇、古今兼具的独特风格使其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2008年,对山园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对山园
对山园的主人黄冠章是广东防城县(今属广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政法学校。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五年(1928-1936),陈济棠主粤期间,深得其赏识,官至第一集团军军需处少将处长兼广东省银行副行长。黄冠章曾主持修建广州中山纪念堂,而对山园的外观设计、用材均与其相似,故有传言称黄冠章是挪用纪念堂的建设经费而建设的对山园,但无任何证据。事实上,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经费非常短缺且数度超支,同时该工程也是广东省当时头等重要的建设工程,备受各界人士重视。由时任粤军第一集团军军需处少将处长兼广东省银行副行长的黄冠章主持该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筹款。综上所述,黄冠章贪污广州中山纪念堂工程款用于建造私人别墅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是从情理上很难站住脚。对山园坐东朝西,面向石井河,由门楼、拱桥、主楼、副楼、亭阁等九座建筑组成,均为中式建筑造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门楼位于对山园别墅群西南角,坐北朝南。二层砖木结构。仿三间三楼牌坊建筑,绿琉璃瓦剪边,歇山顶,戗脊短,有回纹瓦脊。通面阔12.6米。明间面阔4.2米,中间开有宽、高均约3米的门洞,左右次间均面阔4.2米。门楼内墙壁上嵌有水磨石制作的门官,门官横额写着:旺相堂,对联是“门从积德大,官自读书高”。门官明确了对山园的原始功能是私人住宅。神位上写的门大、官高、旺相是中国人的成功的标志,也是父母用来教导自己小孩好好求学、盼其成材的警句名言,从积德、自读书也表达了重视道德教育、文化教育、重视读书。门楼后建有一座拱桥,横跨溪流。小桥流水的景色展现了尊重、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中国传统园林的造景理念。过桥向前,是对山园的主体建筑。主楼建在单层平台上,四周建有白色宫廷样式的栏杆。主楼仿宫殿重檐歇山顶建筑,区别在于重檐之间设有二楼,红柱、白墙、绿瓦,既华丽大气,又与秀气典雅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主楼前有一池塘。主楼东建有后座和南、北厢房,与主楼围合呈四合院结构。后座和厢房均为一层,单檐歇山顶。南厢房临水,推窗即可看到一池春水,环境清幽。北厢房的东西墙壁上设有钟形花窗,这也是对山园建筑独特设计的一个特点。在传统文化中,生者居住的房屋很少使用钟形作为装饰,因为“钟”音同“终”,不吉利。同时期建成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均使用了大量钟形设计元素,这也是该别墅被称为“小中山纪念堂”的原因之一。主体建筑北侧建有两层硬山顶副楼,南侧前出廊,副楼北侧建有台阶是前往对山园最后部亭阁建筑的通道。
对山园主体院落正后方的小丘顶上,建有一座亭阁,据传为屋主黄冠章为自己信佛的母亲诵经建设的。亭阁建筑虽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重檐、歇山等构造浑厚大气,红柱、白墙、绿琉璃瓦配色鲜明。建筑位于全园的制高点,视野开阔,环境清幽典雅,是对山园园林建筑中的神来之笔。对山园前是树林葱郁的大园林,建有一座附属建筑和亭子。附属建筑位于对山园西北,南侧开有敞廊,单檐歇山顶,建筑风格与主体建筑一致。园林中还有一座绿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亭子,钢筋混凝土结构,该亭子与园林其他建筑风格有差异,可能不是同期建成。
附属建筑
对山园建成后,黄冠章并未能居住几年。民国二十七年(1938),黄冠章到了香港,为逃难的广东学子们创办了导正中学。香港沦陷后导正中学转移到高州(现高州大井中学前身)。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仅47岁的黄冠章去世。据其遗愿,导正中学于次年在广州复学,校址就在对山园。建国后,导正中学与其他几所中学合并为广州市第四中学。学校迁出后对山园成了广州杂技团训练基地。1950年代末,对山园部分建筑成了广州石灰厂一部分,1970年代,石灰厂转为电石厂。经过几十年的风雨侵蚀,2003年对山园被列入“严重危房”。2005年,对山园被广州市文化局公布为文物登记保护单位,开始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修缮。2007年春天全部完成,恢复了这座建筑华丽的原貌,与增埗公园合为一体,对外开放。